APP下载

两会传递中国发展信心

2019-03-16辛斌李珍李司坤魏辉王伟柳玉鹏

环球时报 2019-03-16
关键词:李克强记者会经济

●本报驻新加坡、日本特约记者 辛斌 李珍 ●本报记者 李司坤 ●魏辉 王伟 柳玉鹏

15日,随着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闭幕,被外媒称为“中国年度最大政治活动”的两会圆满结束。当天的闭幕会表决通过备受外界关注的外商投资法,世界从中看到中国扩大开放的决心与诚意。日本时事通讯社称,中国的做法与走保护主义路线的国家形成鲜明对比,中国未来发展还是会坚持走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当天另一个重头戏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行的记者会。两个多小时的记者会,李克强回应了经济放缓、减税降费、改善民生以及中美经贸摩擦等多个热点话题。“我们不会让经济运行滑出合理的区间”“中国经济会始终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稳定之锚”“4月1日就要减增值税,5月1日就要降社保费率,全面推开”“我们要在发展经济的过程当中持续地改善民生”……一项项承诺,既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也彰显中国持续向前发展的信心。而在回应美国记者“中国政府是否会迫使企业帮助监视他国”的问题时,李克强明确表示,这不是中国行事的方法,“现在不会有,将来也决不会有”。

稳经济,惠民生

一段时间以来,有关经济放缓的问题颇受关注,这也是15日总理记者会上的首个问题。“李克强开诚布公:中国经济遇下行压力,将采取多举措应对。”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在回答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是否比之前预想的更为严重问题时,李克强直言中国经济确实遇到了新的下行压力。但他指出,现在世界经济都在放缓,几大国际权威机构都在调低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中国适度调低增速预期目标,用的是区间调控的方式。既和去年经济增速相衔接,也表明我们不会让经济运行滑出合理的区间。可以说给市场发出的是稳定的信号”。

路透社15日称,李克强再次明确表态,中国不搞超发货币、大规模提高赤字率,所谓“大水漫灌”的应对举措,而是通过大规模减税降费以激发市场活力。他在记者会上明确发出中国会保持经济稳定的信号,表态不会让经济运行滑出6%-6.5%合理区间。“不管发生什么样的新情况,我们都会立足当前、兼顾长远,保持中国经济稳定,保持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不变,这都是很重要的。中国经济会始终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稳定之锚。”李克强语气坚定。

“大规模减税降费,是要动政府的存量利益,要割自己的肉。所以我说这是一项刀刃向内、壮士断腕的改革”。针对减税降费,李克强表示,今年下决心要进行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把增值税和单位社保缴费率降下来,减税降费红利近两万亿元。4月1日就要减增值税,5月1日就要降社保费率,全面推开。“德国之声”评论称,李克强在记者会上多次提到减税降费,这不单是为了提振内需,也是改善市场环境的重要政策。

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说,李克强在3月5日发布的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将制造业现行16%的增值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增值税率降至9%。

民生话题也是记者会上的一个重点。“中国持续改善民生”,路透社称,在民生方面,李克强表示要做的事情很多,要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持续改善民生,抓住民生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一件一件去做。他指出,大数据显示,“一老一小”的问题,就是养老服务、托幼服务有困难,确实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针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李克强透露,今年还要做两件事,并且要尽力:一是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门诊用药,纳入医保,给予50%的报销,这将惠及中国4亿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二是要提高大病保险的起付线,提升大病保险的报销标准。

《华尔街日报》网站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就业优先政策首次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列为宏观政策。李克强在15日的记者会上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首先就是要保就业,不许经济滑出合理区间,就是不让出现失业潮。中国今年确定要确保新增城镇就业人数在1100万人以上,实际上希望能够实现去年的实际规模,也就是1300万人以上的就业。

不会要求企业监视他国

由于中美贸易摩擦等原因,中美关系问题成了今年两会期间的一个热点话题。在回答美国彭博社记者提问时,李克强表示,中美之间保持稳定的双边关系,不仅有利于双方,也有利于世界。“中美作为两大经济体,经过几十年来的发展、合作,可以说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想人为地把这两大经济体隔开,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彭博社15日称,李克强坚持中国几个月来一直在传递的信息,重申双方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应该寻求“双赢”的结果。美国CNBC称,李克强没有透露贸易谈判最新进展的细节。他表示,现在双方的磋商还在继续进行。“对于矛盾和分歧,我们相信,中美两国人民是有智慧、有能力来进行化解管控的”。

“中国不会要求企业监视他国”,法新社称,中国总理李克强周五表示,中国“决不会”要求自己的企业监听他国。近来美国发起一项全球行动,试图说服西方盟友将中国电信巨头华为排除在下一代5G网络建设之外,理由是担心该公司可能被北京用于“间谍活动”。美国警告称,华为构成安全风险。李克强在中国一年一度的两会闭幕后的记者会上告诉记者,“这样做不符合中国法律,也不是中国行事的方法,现在不会有,将来也决不会有”。《纽约时报》称,美国和澳大利亚以安全为由阻止华为参与5G网络建设,李克强是目前为止对这一指控做出回应的中国最高级别官员。

“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对中欧关系发展是机遇还是会带来负面影响?”面对西班牙埃菲社记者的提问,李克强表示,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双边的事情,我们不会利用第三方,更不会去损害第三方。中欧都是世界多极化的重要一极,中欧关系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中欧,也有利于世界。

“中国将继续在半岛事务上发挥建设性作用”,韩国纽西斯通讯社15日称,在谈到朝美问题时,李克强表示,朝鲜半岛问题错综复杂、由来已久,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接触总比不接触好。我们还是要保持耐心,要抓住机遇。

“保持对外开放热土的温度”

在总理记者会之前,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了闭幕会,会上通过的外商投资法尤其受到外界关注。香港《南华早报》称,通过外商投资法,中国发出这样一个信息:中国政府希望为海外投资者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并向国际社会保证,中国仍是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这部新法律将于2020年1月1日起生效。该法试图解决外国投资者担忧的问题,例如在市场准入和政府采购方面受到不公平待遇,迫使外国合作伙伴转让技术以及窃取外国企业商业机密等。修订后的法规明确表示,官员有义务保护他们从外资企业获得的商业机密信息,滥用关键信息或向本国企业提供这些信息违法。英国广播公司驻中国记者白洛宾甚至称,“这是几十年来最大的改革”。

“我觉得这个外商投资法非常好。”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公开大学校长黄玉山15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改革开放后设有“外资三法”,现在国家面向全世界更广泛开放,新法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全国人大代表、霍英东集团行政总裁霍震寰对记者表示,相信外商投资法会使未来外商投资的透明度更加清晰,将吸引更多外商来中国发展。

日本时事通讯社15日称,一些外媒解读称外商投资法是美中贸易谈判中美方强烈要求下中国才去制定的法律,但事实上中国政府一直表示要扩大开放,这和美国政府走保护主义路线形成鲜明对比。外商投资法是中国依据进一步开放的需要而制定的法律,中国未来发展还是会坚持走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

面对中国扩大开放的诚意,像CNN等部分西方媒体仍挑刺称,外商投资法一些条款“存在模糊空间”,“外资企业的关切没有完全解决”。

“开放的措施说出去了,当然要兑现。”李克强在记者会上表示,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让中国人民普遍受惠,也有利于世界,我们何乐而不为?中国会继续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继续保持对外开放热土的温度。政府要根据外商投资法的精神出台一系列法规、文件,保护外商权益,让外商投资法顺利实施。▲

猜你喜欢

李克强记者会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李克强:RCEP谈判要踢好“临门一脚”
李克强的“高铁外交”成绩单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