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院校非农学专业植物生产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2019-03-16曾丽亚刘小文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农学教材内容植物

曾丽亚,刘小文,盘 俊

(湖南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湘南优势植物资源综合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永州 425199)

植物生产学是农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应用学科,主要研究农作物、果树、蔬菜、花卉、中草药等植物生长发育与产品、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从而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理论和技术体系[1-3]。因而,植物生产学课程内容主要分为植物生产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2个部分,兼具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迅速进入大众化阶段,国内高校呈现出多样化的办学格局,许多高校相继明确“培养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应用创新型本科教育正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类型[4-6]。作为非农学类专业(以下简称非农),生物工程专业植物生产学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基础知识欠缺、课程内容晦涩难懂、学习兴趣较低、创新实践能力不足、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了提高学生对植物生产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引领多学科交叉教学模式,实现“理论—实践—创新—应用”人才培养目标,推进非农学专业植物生产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非农学专业植物生产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材内容、科研动态、教学方法、课程实习、考核方式5个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实践与探索。

1 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非农学专业学生基础知识欠缺,内容枯燥难懂以董树亭主编的《植物生产学》[7]教材为例,教材前几章内容主要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保护学、作物栽培学等课程内容,农学类专业学生在大一、大二课程中往往已经完成学习,因而对植物生产学中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轻车熟路,能做到举一反三。然而,非农学专业学生教材内容枯燥生硬,大段的文字描述难以理解,只能死记硬背,无法做到融会贯通。此外,部分院校非农学专业植物生产学教学工作由非农类专业教师担任,缺乏相关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储备,讲课往往只是照本宣科,每个知识点不能系统地串联起来,这种填鸭式教学使学生只能被动接收自己不能理解的概念和知识点。

1.2非农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课堂气氛沉闷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非农学专业的学生往往不能正确认识植物生产学课程的重要性,而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往往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接触专业课程大多从大二下学期开始,对于该专业的发展动态和科学前沿认识有限,教材内容虽然经典但不够新颖,学生无法了解该学科的最新研究内容和研究进展,忽略交叉学科“非专业课”的学习,最终导致学生对这部分课程的学习态度消极,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创新能力不足,学习效果不理想。

1.3课程实习形式化,创新能力欠缺植物生产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相关的实习课程更应该重视。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作物种植制度和种植模式差异较大,导致不同地区学生对相同作物的种植栽培认识有很大差异。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通过短暂的实习课程根本无法将自己不熟悉的作物与实际生产联系起来,更难做到创新应用和生产。此外,非农学专业类植物生产学课程实习大多以野外采集和参观当地各类农业示范基地为主,学生跟随实习教师走马观花,对所学农作物、蔬菜、果树等植物的栽培技术不能亲身实践,无法做到学以致用。更甚者许多非农学专业并未设置植物生产学实习课程,学生仅停留在课本上的知识,根本无从谈起实践与创新。

2 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2.1优化教材内容,梳理知识体系为了提高非农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针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实践和摸索,着重强调知识的合理性和系统性。在制订植物生产学教学大纲前,应充分了解授课对象是否已经学习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保护学等先导课程,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结合当前学科的最新动态,来制订教学大纲。例如,湖南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在大二时已经学习了植物学课程,大三同时开设了植物生理学与植物生产学课程,因此在制订教学大纲的过程中应有选择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删去了植物学中已经详细讲述的植物形态、结构、分类部分的内容;重点讲授植物生长发育与产品形成规律、植物生产与环境部分,为后续植物生产技术与种植制度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结合学校所在地区作物的种植特点,突出地域特色,选取农作物、蔬菜、果树、花卉、中药材等主要品种,讲解其栽培技术,后续通过实习课程进一步巩固学习,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植物生产学的学习重点。

2.2跟踪研究动态,培养学习兴趣当今社会知识经济发展速度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扩充、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面对个性化愈来愈强的学生才能有的放矢。植物生产学与生命科学息息相关,如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由Jeffrey C.Hall、Michael Rosbash 和 Michael W.Young获得,他们发现并阐明了植物、动物和人类是如何适应他们的生物节奏,使其与地球的旋转同步,而这一成果的雏形——18世纪天文学家Jean Jacques d’Ortous de Mairan对含羞草的昼夜节律的观察研究,就是植物生产学的基本知识以及植物的生长发育与产品形成规律。因此,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适当引入昼夜节律的相关研究动态和进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有助于在课程讲解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缜密的科学思维、独立创新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3多种方法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通过新经验知识与原有经验知识的相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而这个过程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8-9]。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弊端在于学生往往知识被动接收知识,缺乏主动性,更不能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为此,在植物生产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除了传统的教授法外,还应采用多媒体、启发式、问题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切身感受和领会植物生产学课程内容,例如农作物生产概况与栽培技术部分内容的讲解采取师生互换角色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内容,结合自身知识和经验,采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或制作PPT,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农作物的生产概况与栽培技术,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可通过提问等方式“求教”学生。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备课过程认真指导和严格要求,在学生制作PPT过程中指导学生重点讲解每种作物的栽培技术,每位同学讲解完毕后进行现场指导和和评价,最后进行小结,加深理解和认识。总而言之,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使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更加积极思考,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2.4加强课程实习,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10-12]。加强植物生产学课程的实习,首先就要在课时分配上进行调整,根据非农学专业地方院校现有资源条件的情况下,合理安排植物生产学课程的实习课时。另外,实习课程尽量与理论课程教学时间安排一致,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尽快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深入理解。在实习过程中,带队教师要结合当地种植特点,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实习内容不再拘泥于过去的走马观花,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如在田间实习中由学生自己进行农作物播种、育苗移栽、施肥、管理水分、调整植株、收获农产品等,在实践中体会植物生产学的学习乐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5调整考核方式,注重个性发展为了全面考察学生对植物生产学课程的掌握情况以及综合素质,采用考核评定的方法,即植物生产学基础知识(包括植物生产的地位和特点、植物的生长发育与产品形成规律、植物生产与环境、植物生产技术基础、植物生产与种植制度)、植物生产栽培技术实习、完成课程内容梳理情况及完成课后作业情况,分别占总成绩的50%、30%、10%和10%。考察学生对植物生产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主要通过考试试卷的卷面成绩;根据实习课程中学生的综合表现,考察学生对植物生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能力;根据学生的讲课表现及完成作业的规范化和科学性程度,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梳理情况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3 结语

人类社会已进入第4次浪潮——生物经济时代,培养应用型创新本科人才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植物生产学是植物学基础知识与实践应用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对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教学实践表明,通过优化教材内容、跟踪科研动态、改进教学方法、加强课程实习、调整考核方式,学生对植物生产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在今后植物生产学的教学中,将继续坚持改革与创新,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教师知识储备,完善植物生产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课程实践实习,也希望能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以期培养出更多新时代应用型创新人才。

猜你喜欢

农学教材内容植物
中国古代农学风土论的形成、演变与价值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蒲松龄《农桑经》的农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广西农学报》投稿指南
将植物穿身上
农学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