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处是江南

2019-03-16亦安冉

现代苏州 2019年5期
关键词:江南苏州文化

记者 亦安冉

繁华而不喧嚣,是江南

站在时光之外看,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从“开封--长安”东西向轴线渐渐移向江南地区“杭州--苏州”的南北向轴线上。

江南,一步步从中国的地域鄙视链里扶摇直上。

江南在人们的印象里是繁华而又不喧嚣的,最适宜生活,最适合隐退。“四时有不谢之花,八节有长青之草”,清代李汝珍在《镜花缘》里这么写。

杏花春雨,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这是江南。

水光潋滟,十里荷花,三秋桂子,这是江南。

烟雨朦胧,和风细雨,轻歌曼舞,这是江南。

江南,江南,究竟何处是江南?

从历史中走来的江南

几千年前,泰伯奔吴的时候,还没有江南这个概念。那时候的江南还是荆蛮之地,自泰伯至寿梦,历经了19世,苏州地界上出现了一个盛极一时的吴国,与吴国相呼应的越国,也在太湖的源头崛起。都知道吴越争霸是刀光剑影的,也都知道吴王夫差和西施是有一段亦真亦假的爱情的,又是赏月又是看花,刀光剑影里不缺温山软水。到底还是不叫江南,暂且不算。

“江南”这个地名,有人考证说早在先秦时就已问世,但到隋代为止,它所指的地域范围与后来大相径庭,那时它主要指长江中游的今湖南、江西一带。

真正有了江南这个名号,还得感谢唐太宗,他将天下分成十个道,江南道是其中之一,江南道呢,又细分为黔中道、江南西道、江南东道,其中江南东道包括今闽、浙及苏南、皖南——跟今天大众理解里的江南似乎已经很接近了。

大唐盛世根据地在西北,那个时候江南是跟西北遥相望的。彼时,江南跟长安不能比。在地理学的气候概念上,西北曾经不是我们所理解的那么干燥,东土大唐是叫全世界艳羡的一等一之地,山河壮丽,水天一色。可是后来呢,强大的汉族向塞外发展,蚕食草原,改牧为农,农田是多了,沙漠却大了。过了中唐,山河已然变色。

两宋时,我们可以理解为,西北已经不适合做京都了,所以宋朝的首都搬到河南开封去了,那时候也叫“汴州”,也叫“东京”。逐鹿天下,入主中原,是多少游牧民族的伟大梦想啊。女真人差点把这个梦想给变成了现实,打得宋朝的皇帝一路往南逃,终于“江南”登上了历史舞台,并不光彩地出现在很多诗词里。“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对江南的新都城是带着鄙夷和反感的,江南是温柔乡,往里面一扎,哪里还能记得国仇家恨,靖康之耻呢?金戈铁马夺回中原?算了,在江南消磨时光挺好。很多跟着皇帝南下逃亡的达官贵人还没有到杭州就不想动了,一路从水路下来,走到苏州的洞庭东西山一带就停下了脚步。很多学者认为,江南的文化,尤其是咱们苏州的文化,应该是从南宋迁都开始的。都知道宋朝人懂生活会优雅,那个朝代的文化至今还叫人心心念念,除了在金庸小说里,宋朝怂到叫人咬牙切齿之外,文人雅士对宋朝无不恭敬向往,恨不能穿越回去。那样一帮有文化有修养的达官贵人,给江南,给苏州都带来了文化风气乃至生活方式的大变革。

胡虏无百年之运,元朝入主中原90来年后,被明朝给赶回去了。明朝开国皇帝把京都定在了南京,真正的长江之南!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不过后来朱棣愣是把京都给搬到了北京,紫禁城的风水养人,不过话说回来,紫禁城的修建,也还有苏州人的功劳,苏州的香山帮把一座紫禁城打造得几百年屹立不倒,连地震来时的震动都算好了机关,可以让紫禁城的柱子能够有一定的摇晃空间,却不会生生折断。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

后来紫禁城易了主,清朝各宫主子们在里面斗得不亦乐乎。江南在繁荣富庶的路上一骑绝尘,尤其是姑苏繁华无地能敌,《红楼梦》第一回就交代,东南一隅有个地方叫姑苏,姑苏城里有个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苏州籍宫廷画家徐扬的《姑苏繁华图》也是继宋代《清明上河图》之后的又一记录繁荣昌盛的力作。

江南的地位扶摇直上,从康熙到乾隆,下江南都勤快得不得了,以至于今天说到什么吃食,说到什么地方,都能跟大清皇帝扯上点关联。

地域上的江南

问题又来了,究竟地域上江南界限在哪里?

江南,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江的南面,长江以南。

地理上的江南呢,是指秦岭淮河一线。

文学上的江南,则是指现在的长江三角洲一带,大概约等于江浙沪包邮区域吧。

江南,应该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模样

也有学者认为,江南是指安徽南部、江西、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区,也就是江浙沪包邮加江西、安徽局部。

还有认为太湖流域以及西湖周边才算得上是江南的。

在很多人的概念里,“真正的江南,就是苏、锡、常,杭、嘉、湖!其它都不是!”

唐朝时候的江南,一度连贵州省都算!福建北部也算——要是这样划分的化,江南正是没边没界了。像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我的天呢,写的是长沙!所以唐朝人的江南,了解一下就好。

明清时期的江南就跟我们现代人的理解更接近一些,包括江西省,江南省(江苏和安徽合称),以及浙江省北部地区。也有说法认为江南范围还包括安徽东南部、南部的芜湖、宣城、黄山、马鞍山、池州、铜陵、安庆等地区,江西北部、东北部的九江、上饶、景德镇等地区。

……

尽管有争议,不过长江以南的江浙是江南,地道的江南的中心逐渐稳定在今苏南、浙北一带。也就是狭义的江南,基本上指的就是江苏南部的苏州、常州、无锡,浙江的湖州、杭州、绍兴、宁波、嘉兴、金华再加上海这一长三角一带。这一说法至少在当下很少有人反驳。

无论地域的伸缩性有多大,还有一点是没有疑义的,江南代表着美丽富庶,江南多产才子佳人,江南应该是鱼米水乡的样子。

水是江南的灵魂,太湖水更加滋养人

所以,苏州的江南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水是江南的灵魂。很多人心中水乡江南是这样的:“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文化里的江南

江南之所以能从地大物博的中国地域鄙视链里扶摇直上,除了富庶美丽之外,文化是硬核。

宋史专家刘子健认为,中国近八百年来的文化模式,是以南宋为领导的模式,以江、浙一带为重心。江浙一带,山川秀美,草木葱茏,气候温暖,水域众多,物产丰饶,也造就了这一带人灵秀笃定的性格,心定而后方能静,不愁吃穿,做什么事就能定定心心,吃穿用度精细讲究,做工手艺精益求精,就拿苏州来说,随便一样苏作手艺,都能亮瞎人的眼:苏绣、缂丝、苏扇、桃花坞木刻年画、核雕、玉雕、金砖……

江南文化名人更是一抓一大把:萧衍、沈约、萧统、王羲之、谢灵运、谢朓、庾信、江淹、李煜、范仲淹、王安石、陆游、唐寅、文徵明、顾炎武、钱谦益、龚贤、李渔、袁枚……

文化繁盛和读书好学是有关联的。所谓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江南历来崇文重教,素以文化教育繁盛著称,像南京的秦淮河畔有象征江南科举文化的夫子庙,苏州的三元坊附近有范仲淹创办的江南学府之冠文庙。得益于对文化教育的普遍重视,江南状元层出。经济繁荣,文化兴盛,也造就了江南人的文化底气和自信。站在江南的腹地苏州,思索一下江南,江南的确是清新脱俗有文化,还可以“红”很多年。

江南是地理概念,也是人文概念。千百年来,江南已经成了人们心中的一个情结。江南是生活在其中的人营造出来的,江南也是文人墨客苦心经营情感浸润出来的。文人墨客的作用当然不容小觑,没有了他们的推广普及,江南不会那么顺遂地深入人心。下一篇,就带你领略诗词歌赋里的江南。

猜你喜欢

江南苏州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年味里的“虎文化”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谁远谁近?
绣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