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后中国美术史的变革历程
2019-03-15卢荟萱
东汉以来,中国美术史上发生了三次变革。第一时期,魏晋南北朝玄学兴起,山水画出现萌芽,其中以展子虔的《游春图》为代表;第二时期是北宋和南宋,山水画逐渐成熟,走向中国艺术的巅峰,北宋四代表为李成、范宽、董源、居然,北宋四大家包括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第三时期是元朝,文人画兴起,以水墨画为代表,中国艺术走向一个新的天地,代表人物为黄公望、吴镇、王蒙。中国绘画形式随着时代背景而改变,侧面反映了历史与时代背景相映衬,这对今天的历史考究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作为四大古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美术史从古到今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与实用功能结合的远古时期艺术,到以青铜器的产生为标志的商代,从春秋战国时期帛画,到为秦始皇所建规模宏大的兵马俑,其无一不显示着中国美术史的源远流长。东汉以后,从绘画手法和方式的角度来说,中国美术史发生了三次变革。
一、魏晋南北朝玄学兴起,山水画萌芽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经济在政治文化中起决定性作用。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魏晋南北朝,从3世纪初三国鼎峙起,直到6世纪末隋统一止,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动荡的时代。将近四个世纪的时间,各民族建立的政权更迭频繁,边境一些少数名族进入中原地区和部分汉人的流动、迁徙,加速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流和融合,同时也促进边远地带和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分裂和动荡为思想文化领域注入新的活力。征伐不断,礼制崩坏,传统信仰瓦解,佛教的东渐与盛行,玄学的盛行,使得个性的觉醒及对性情的重视成一时潮流。空前自由的空气有利于绘画的创作和理论研究的发展。此时,专业创作以及墓葬美术、石窟艺术等美术活动兴盛起来。
这一时期,山水画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山水画萌芽,以展子虔《游春图》为代表,由于文人的加入,绘画理论由此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绘画所遵循的自然之美和發展的标志是对自由的向往与尊崇;是生命价值取向的标志;是文人之士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的标志。展子虔所绘人物全以细劲的线条勾描,纤如毫发,人物形态神采奕奕;宗炳、王微的山水画论,宗炳和王微是刘宋时期的山水画家、宗炳的《画山水叙》和王微的《叙画》是山水画的开端。
宗炳精于言理,对玄学、佛教以及儒、道思想有很深的研究,这对《画山水叙》中的言论影响很深。此书主要议论圣人与道以及与山水审美的关系。其中提到“山水以形媚道”认为,山水是以其外形体现理论家画山水体现“道”的,因而通过观赏图绘的山水形象可以领悟虚无之道。但他承认山水画让人感到精神愉悦。他说:“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其画作更是一丝不苟,画面显得柔美流畅;而所绘树叶,纵有勾笔、散点画法,却类似“个”“介”字点法,似不成形,然显得朴拙古拗。那山顶坡脚的点苔,劲健爽朗,显得浑朴谨拙;树木种类繁多,运笔流畅,笔法墨法有轻重变化,虽未用皴法,却仍能看出山石树木的质感。
展子虔的山水画被称为“远近山川,咫尺千里”。他画人物描法工细,以色晕染面部,神采意态俱是;画马各尽其妙,将马站立走卧腾跃奔飞之姿描摹得栩栩如生;画山水则有咫尺千里之势,充分表现出自然中深远的空间感。展子虔“天生纵任,亡所祖述”,而自能开一代风气。他与当时另一画家董伯仁齐名,人称“董展”。他的山水画风直接影响到唐代李思训父子的金碧山水创作。山水画开始成为一种单独的绘画形式。
二、北宋和南宋,山水画走向成熟
如果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山水画的萌芽,那么南宋和北宋就是山水画走向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走向艺术的巅峰。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统一南北,又通过“杯酒释兵权”巩固了政权。宋朝的武功不竞,造成外患连绵,但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宋代是特别值得称道的阶段。宋朝时,统治阶级思想意识整个转向了儒家思想理论范畴。知识分子对于万事万物有了相当明确的认识,盛唐以后对孟子的升格运动,使上层儒家的思想方向转向孟子的方向“性善”“良知”“好辩”,确立了宋代重视“内在超越”的路数。“安史之乱”后的帝国分裂和藩篱叛乱,使一切成了“不确定的世界,其中范围性的典范制多不过是临时的,圣人的意图也成了皇帝权威优于经典的权威”,因此才出现后来的“理学”。
宋代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阶段,山水画、花鸟画、宫廷画、士大夫文人画、风俗画等各种形式异彩纷呈,名家辈出,在艺术技巧和绘画理论方面都有许多重要的建树,对元明清及以后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体现了中国绘画的成熟与高度繁荣。北宋的代表画家为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南宋代表画家有李成、范宽、董源、居然。首先,他是一位天赋极深的绘画爱好者,又是造诣很深的画家。即使以现在的艺术眼光审视他们的艺术水平,也可以说前无古人,至于是否有来者,则要看未来的艺术家是否能够超越前人。那是与历代仿制不成、差别巨大是有一定原因的。
宋瓷是最精美艺术与精确工艺完美的结合。宋代的院画反映了最高统治者的审美标准,院画创作提倡“形似”和“格法”,对物体的描绘细致入微,要求形象逼真。但这样的手法要求也限制和束缚了一些画家的思想,限制了他们个性发展,有些作品呈现出呆板、烦琐的缺点。由于中国古代绘画和书法的主要工具相同,所以一些人将其联系在一起,由此产生了文人画的萌芽,但文人画的成熟和发展还要说到元代。
三、元代,文人画兴起
元代,以水墨画为代表,中国艺术走向了一个新的天地,其中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的文官制度,大部分官员具有较高的才华。那一时期强调绘画文学化。文人士大夫能著书立说,总结优秀画工的技巧和优点,有文化底蕴,学习绘画也很易理解,文人画家由此有了创作思路。宋代绘画的主流是严谨规范,当一种绘画形式达到极盛时,人们就会在其对立面寻找突破和创新。不仅是绘画如此,任何事物在到达一定境界或鼎盛之时,在维持一段时间后,就会有人来超越和创新它,这就是社会一直不断发展的原因。
在重视古代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立意,中国画出现了一些新特点,表现较为突出的文人画开始占据主导地位。首先,先看元代的历史背景,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如民族矛盾、南北文化差异、文士和贵族阶级的矛盾。在种种矛盾的影响下,一些无力反抗现状的文士开始把感情倾注在诗画上,由此,退居隐逸在一定时期内成了一种社会的普遍现象。
不可否认的是,元代的文人画之所以能够成熟,与文人画家前期的探索有着密切的联系。王维,可以称为文人画的鼻祖,他在退隐以后,以水墨的形式奠定了文人画的绘画基础,对文人画的手法和表现形式做出了先例和代表,使文人画有着鲜明的特色,即“诗画一体”,对宋代文人画的发展影响颇大。苏轼曾说:“论画贵形式,见于儿童邻。”这句话对后世文人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强调心神,对于文人来讲,“画中有诗”可能远远不够。这个理论提高了文人画的标准,艺术形态的确定使文人画由此向高水平发展,后来逐渐兴盛。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是赵孟頫,如果说苏轼引导了文人画的发展趋势,那么赵孟頫就是开了元代文人画的领袖,赵孟頫从审美情趣出发,为文人画发展提供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元代的工艺美术与宋代相比有着很多新奇的特点,除了元宋代统治者的爱好不同,还有原因是当时中国国际交往有所扩大,出现新的需要和变化,由此产生了瓷器中的青花、织绣中的纳石安等。元代的文人画代表有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笔法潇洒随意,画面明朗舒静。吴镇的《渔夫图》其笔墨泼赖一气呵成。除此之外,还有王蒙的《青卞隐居图》《林泉清集》和《太白山图》。
四、结语
东汉以来,中国美术史出现三次重大变革,其意义重要。通过这三次变革,人们不难感受到文化的影响力,每个时期的统治者政策不同,会影响文艺的发展。美术艺术发展和历史背景、统治者政策息息相关,因此文化艺术可以反映经济和政治。今天,中国画对于人们考察历史来说仍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
作者简介:卢荟萱(1998-),女,河北石家庄人,本科,研究方向:美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