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瑞金的故事
2019-03-15曹春荣
曹春荣
从1929年2月上旬首度进入瑞金地界,到1934年10月上中旬离开此地,毛泽东在瑞金度过了极不平凡的六个年头。六年里,中国苏维埃运动盛极而衰,毛泽东个人境遇也每况愈下。然而,疾风知劲草,岁寒识松柏,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以下几则故事,或许能略微表现毛泽东的伟大、过人之处。
“瑞金是个好地方”
1929年1月14日,为打破湘赣敌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会剿”,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3600余人下山向赣南游击。由于人生地不熟,为正面避敌,红四军专拣人迹罕至的赣粤边山地行军。即使如此,他们还是甩不掉敌军的轮番追击,且又时时受到沿途地主武装的骚扰偷袭,以至疲惫不堪。
2月7日,农历戊辰年腊月二十八,离除夕只有两天。是日,红四军由会昌进入瑞金地界,前卫部队在县城附近跟敌军交火,又丢了一个排。除夕当天,红四军担任前卫的第三十一团第三营走到瑞金县城北面的黄柏、院溪一带,与尾追之敌刘士毅部只有二三十里的距离。行军休息时,第三营战士们纷纷向营长陈正春和营党代表罗荣桓请战,陈、罗遂向军部反映、求战。而此时红四军后卫第二十八团第二营已和敌先头部队交火,一直打到天黑,算是阻止了敌人前进。
當晚,毛泽东在大柏地圩旁的王家祠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决定并部署利用大柏地南长约十里、小地名麻子坳的峡谷地形,打一场伏击战,消灭追敌,摆脱被动。
次日,大年初一,天亮前红四军各部进入阵地。不一会,天上下起毛毛雨,杂以时起时停的北风,官兵们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湿,只有各人身上仅有的几发子弹保护得好好的。
下午3时,骄纵一时、邀功心切的敌军大队人马终于进入红四军的埋伏圈。麻子坳两面山上顿时响起一阵密集的排子枪声。敌人顿时惊呆,如瓮中之鳖横冲直撞不得脱身,遂作就地顽抗。战斗激烈进行,红四军指战员子弹打光了,就用树枝、石头、空枪和敌人搏斗。平时很少摸抢的毛泽东,也提枪亲率警卫排向敌阵冲锋。红军最终取胜,消灭敌人两个团,俘虏敌团长肖致平、钟桓以下800多人,缴枪800多支。
大柏地一战是红四军主力下山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它使红四军摆脱了终日被敌军追击的窘境,进而不战而下宁都,挺进东固。
1929年5月,红四军回到大柏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还人情”。毛泽东说:“我们上次在这里打仗借了老百姓很多东西,这次一定要偿还。”为此他们手执三角小红旗,分头向群众做宣传,然后开会发钱。群众激动地说,红军真是仁义之师。当天,红四军离开大柏地赶往县城,在瑞金城里受到群众自发敲锣打鼓的欢迎。红四军指战员头一次见到这种场面,深为感动。毛泽东联想到此前瑞金人民就“如火如荼地起来欢迎我们,和地主斗争非常勇敢”,遂动情地对宋裕和等身边同志说:“瑞金是个好地方,一定要把这块革命根据地搞好。”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隆重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正式成立,毛泽东立下的宏愿初步实现。
1933年6月上旬,时值芒种节气,已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的毛泽东从宁都开罢中共苏区中央局扩大会议返回瑞金,途经大柏地时恰逢雨过天晴,一挂彩虹高悬天际,群山苍翠欲滴,当年鏖战留在路旁农舍墙上的弹孔历历在目。面对此情此景,想起大柏地战斗的点点滴滴,毛泽东一股英雄豪气喷涌而出,瞬间写就壮丽词篇——《菩萨蛮·大柏地》: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有趣的是,毛泽东曾自谓作这首词时心情是“郁闷”的。这是因为他刚刚又在宁都会议上受到不公正的批评,申诉不成反遭斥责。惟其如此,更显见毛泽东以党的事业、革命利益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磊落胸襟。
东华山上办学堂
东华山,瑞金东郊的一座小山,距离叶坪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只有二三里。山上有座小庙叫福主庙,平时来庙里进香的人不多。1932年起,这山这庙的名气日渐为人所知,那是因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在这里养过病,留下了令人心动的故事。
1932年1月下旬,毛泽东因连年征战劳顿和夜以继日工作,又缺少足够的营养与保健,身体日见消瘦。加上因党内争论和批判受到的委屈、不安更让他黯然神伤,遂萌生病休之意。在向中共苏区中央局请假获准后,他带着几个警卫员,上了中央总务厅为他选定的休养地——东华山。此时,福主庙无人住持,两边耳房便分别做了毛泽东和警卫员们的住房。
当晚,毛泽东一改前些日子不停地抽烟、踱步样,踏踏实实睡了个安稳觉。第二天一早,他就召集警卫战士开会,要大家讨论一下,怎样休好这个假期。警卫战士们早有计议,众口一词地说:“保卫主席安全,让主席休养好!”毛泽东望着大家笑问道:“还做什么事呢?”警卫战士可没想太多,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毛泽东就说:“我提个意见大家考虑考虑……”原来,毛泽东想到这些穷苦人家出身的警卫战士大多是文盲,有心利用这段日子教他们学文化、学时事。他给大家制订了一个简单的学习计划:每天上午学两小时的文化,下午学两小时的时事,晚上自习一小时。警卫战士听了毛主席的安排哪有不高兴的,可又怕因此妨碍了毛主席休养,完不成自己的任务。毛泽东坦然说道:“你们不要为我担心。只要你们认真学习,不断进步,我就高兴,人一高兴,身体和精神就健旺了,那不就达到了休养的目的,你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从当天起,大家按照毛主席的安排开始了学习。每日上午,大家坐在庙后的大片红砂石上听讲,毛泽东竖起一块石板当黑板,用木炭作粉笔,教战士们识字,战士们则用木棍儿在地上比画着学写字。毛泽东风趣地把这儿称作“露天学堂”,“天当屋,地作纸,坐石上,学本事”。他规定战士们每天要学会5个字,做到会认、会念、会写、会解。为此,他教得十分细致,战士们学得十分用功。下午学习时事,毛泽东一一给战士们讲国际国内形势、革命的远近目标、党的政策策略、红军的宗旨任务等。每讲一个问题,他都以实例说明,深入浅出,让大家听得懂、记得牢。有时候,他还搞点小测验活跃气氛。看到战士们一天天在进步,毛泽东好不欣慰,气色便好了许多。
转眼到了腊月二十三,乡间过小年的日子。这天上午,中央总务厅的同志来到东华山慰问毛泽东,顺便给他送来一个月的津贴费和几条香烟。毛泽东让管生活的警卫员收下津贴费,将香烟退回,要总务厅转送前方战士。总务厅同志劝他收下无果,只得告辞。毛泽东让警卫员吴吉清送他们一程。
吴吉清一行在下山路上碰到几个当地老表,他们或抱只公鸡,或提篮花生豆子之类的小吃,说是要来山上感谢共产党、毛主席给他们带来好日子。吴吉清出于安全考虑,收了东西付了钱后,好说歹说把他们劝离回家。听吴吉清汇报此事后,毛泽东批评他说:“你怎么能不请老表们上来呢?这可是我们联系群众、向群众学习的好机会呀!”打这以后,东华山上常有领袖和群众在一起谈心的场景,警卫战士们终于感悟到:这里还是党的群众路线课堂哩。
云山古寺运筹忙
1934年7月,为避开国民党空军的袭扰破坏,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中革军委,以及各群众团体中央机关,悉数从沙洲坝迁驻云石山。此时,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圍剿”历经近十个月的浴血苦战,已无力回天,中共高层(由博古、周恩来、李德组成的“三人团”)正着手谋划中央红军撤离中央苏区进行战略突围,即后来的长征。
云石山,位于瑞金城西近20公里,孤立于田畴之中,有平地拔起之势。山虽不高,却怪石嶙峋,曲径通幽,两道石门平添一股险峻之气。顶平如盘,盘中筑有一座三合院式古寺,周围遍植古木修竹、奇花异草。
古寺已逾两百年,东侧院门题额为“云山古寺”,两旁对联:云山日永常如昼,古寺林深不老春。古寺正厅大门两旁亦有对联:云拥如来此地无殊天竺地,石磨真性几人直步卖花人。两联联首一二字均点出地名,是为嵌字联也。毛泽东看了周边环境和寺院对联,不禁对同居此处的张闻天说:“这里倒真是修身养性的地方啊!”要问毛、张为何住到一块?原来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他俩分任临时中央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中央人民委员会主席,而此前两个主席职位均由毛泽东一人担任。对于这个人事变动,毛泽东固然不得其解,张闻天也不因“升官”而高兴。临时中央政府驻在云石山上,他俩便住到一块。
毛泽东与张闻天原本因政见往往不合而关系一般,这回两人难得比邻而居,面对日益凶险的局势,不免议论起决策层的种种失措,越聊越有共同语言,也就日渐相投、亲密起来。待到张闻天把对博古的不满一股脑儿向毛泽东倾诉后,毛泽东把张闻天视为好友。这为长征路上“新三人团”的形成,遵义会议上张闻天“反报告”的“重拳出击”,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毛泽东虽然未能直接参与长征计划的制订和部署,但凭着坚定的党性、高度的革命事业心,依然力所能及地为长征的顺利实施劳心费力。他奉中革军委指示,在云石山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写成了约3万字的《游击战争》小册子,简明扼要地讲述游击队的任务、组织,游击队的战斗动作要则,游击队的政治工作等,使之成为中央苏区军民坚持游击战争的指导性文件。他听了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行长的大弟毛泽民关于把“秘密金库”搬到兴国去的想法后指出,中央苏区眼看不保,只有把“秘密金库”的金银财宝取出,分散到各个部队保管才安全。毛泽民接受了大哥的意见,红军长征出发前,除由中央财政部和国家银行组成的第十五大队掌管部分金条银圆外,其余的都分散给各部队保管,使用时照章办理手续。这些宝贝对保障红军长征给养,发挥了巨大作用。
是年9月中旬,中央苏区辖区已经剩下不多,红军主力突围迫在眉睫。毛泽东为红军安全脱险计,要求去赣南省苏驻地于都视察。中共中央书记处同意了他的请求,书记处书记、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特别叮嘱他:着重了解于都方面的敌情和地形。毛泽东在于都做了大量调查研究,收集到多方面的有用信息,他把这些情况和自己的判断及时电告周恩来,为中央下决心从于都方向突围起了探路作用。
10月初,毛泽东在于都接到中央“有特别任务”的秘密通知,遂立马返回瑞金,先到梅坑中革军委所在地,向周恩来等详细报告了于都之行的经过、结论,然后回到云石山处理公私事务。所谓公事,就是按中央要求,召开临时中央政府各部负责人会议(史称青山会议),布置红军转移的善后事宜。毛泽东在会上宣布了红军主力撤离苏区的决定并作说明,强调指出革命是有前途的,大家要有信心,要把各自的善后工作做好,使留下同志能更好地继续斗争,更好地保护群众。所谓私事,就是安排自己和妻子贺子珍走后,儿子小毛的去处。思来想去,只有把他托付给留守中央苏区的小弟毛泽覃、贺怡夫妇照顾了。后来,因为环境日趋恶劣,毛泽覃两口子不得已把小毛寄养在当地老表家,最后不知所终。
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主力8.6万多人离开瑞金等地,踏上漫漫长征路。毛泽东也离别了云石山,离别了瑞金。有好事者写了首《七律·云石山遐想》,叙说毛泽东在云石山的一段往事:
云山不老郁葱葱,
古刹玲珑暮霭中。
柱基无言情切切,
香樟有意叶重重。
前番共诉揪心苦,
此日同歌遍地红。
得失从来无定数,
求真不止是英雄。
责任编辑 / 马永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