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如金山去 清风半帆耳

2019-03-15陈宏嘉

金山 2019年2期
关键词:金山寺佛印镇江

陈宏嘉

“蓬莱不可到,弱水三万里。不如金山去,清风半帆耳。”北宋文坛巨擘苏轼《金山妙高台》中这几句诗,蕴含着他对镇江金山深厚的眷恋之情。自1071年由汴京赴任杭州初次路过镇江算起,苏轼先后11次莅临镇江,留下传世诗词上百首,其中金山诗作有18首。1079年4月,苏轼自徐州移至湖州,千里舟行仅只三宿,仓促之中也要一游金山,倾觞吟诗。1101年,因遇大赦得以从海南岛儋州贬所越大庾岭北归,5月途经镇江,造访金山,写下了《自题金山画像》。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嘲而又自豪的“戏言”对自己的一生作出了中肯的评价:“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之所以视贬谪为“功业”,是因为黄、惠、儋三贬所虽为其政治生涯之洼地、仕途经济之低谷,却为其思想人格之高标、诗词文章之巅峰,故而说是“平生功业”所在。两个月后,7月28日,苏轼病逝于常州,《自题金山画像》便成了他的自挽之词。

从苏轼的金山诗作来看,他之所以如此钟情金山,大抵有四个因素:

山水。金山高不过44米,周长也只520米,古时为扬子江中小岛,然而“万川东注,一岛中立”。它雄视江海,吞吐万象,既有俊鹘摩天巨鳌出海的磅礴气势,亦有芙蓉出水碧玉浮江的秀丽姿容,“胜概天下第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如此多娇的江山,,智兼备的苏轼岂有不来游览吟咏之理?在苏轼的金山诗作中,《题金山寺》这首七律写山光水色最富韵味:“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晚日晴。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这首回文体诗作,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月夜泛舟和江天破晓两种景致,境界优美,赏心悦目。它构思奇特,结构巧妙,无论顺读倒读,皆音顺意通,浑然天成,犹若苏州的双面绣,正面背面虽为同一画面,意趣却迥然不同,耐人寻味。金山的山水让苏轼醉了,而苏轼的山水诗又让后来人醉了!

名寺。金山寺,即江天禅寺,始建于东晋,距今有1600多年历史。它依山而造,殿宇亭台鳞次栉比金碧辉煌,巍巍浮屠屹立山巅直指云天,形成“寺裹山”的独特景观。全盛时期有和尚3000多人,参禅的僧侣达数万人,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称中国四大名寺。寺庙宏伟,佛像众多,人文荟萃,风光旖旎,引得帝王将相、骚人墨客、佛家信徒摩肩接踵纷至沓来,苏轼岂能错过?苏轼笔下的金山寺多姿多彩,气象万千:“金山楼观何眈眈,撞钟击鼓闻淮南”,极言寺庙之雄、僧徒之众、香火之盛;“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尽显天风之柔、江面之阔、落霞之艳;“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柄鸟惊”,给金山寺庙的深夜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朝来白浪打苍崖,倒射轩窗作飞雨”,为佛国净土的早晨平添了几分惊险氛围。至于会自语“明日颠风当断渡”的塔铃,雪峰孤起平坦如砥的“妙高台”,出没于波涛之中的“中泠南畔石盘陀”,乃至江南江北那些遮住诗人望乡视线的连绵“青山”,无不在苏轼笔下释放出神奇瑰丽的风彩,令人神迷目炫,叹为观止。

高僧。苏轼《金山妙高台》日:“台中老比丘,碧眼照窗几。巉巉玉为骨,凛凛霜入齿。机锋不可触,千偈如翻水。何须寻德云,即此比丘是。”诗中“老比丘”者,曾被宋神宗赐予高丽磨纳金钵的金山方丈佛印禅师也,为当时士林中众所周知的高僧,他与苏轼青年时期即为好友。佛印住持金山寺,苏轼岂能不来?金山寺许多地方至今还留有二人踪迹,如二人常在一起吟诗作画的佛印山房,苏轼晚年受佛印之托写《楞伽经》的楞伽台,苏轼陪友人赏月的妙高台,佛印仿苏轼所施玉带式样建造的玉带桥……漫步寺中,目睹这些古迹,如果不吝啬想象,说不定明代散文家魏学洢在《核舟记》中所描绘的“峨冠而多髯”的苏轼、“绝类弥勒,坦胸露乳,矫首昂视”“左臂挂念珠”的佛印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美食。苏轼不仅是文学家、书画家,也是一位美食家。他一生爱好美食、发掘美食、创导美食,有许多美味佳肴皆以其号命名,如“东坡鱼”“东坡羹”“东坡豆腐”“东坡墨鱼”等等,其中尤以“东坡肉”最为著名。佛印为苏轼方外知交,这些掌故自是了然于胸,故每烧猪以待其来。一日,烧猪为人窃食,苏轼戏作小诗日:“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佛印读了这首诗是何心情,不得而知;然而他既敢以“烧猪”招待美食家苏轼,其味之美可想而知。如今,若有好事者将此美食开发出来,镇江“佛印烧猪”定能与杭州“东坡肉”媲美。还有一样美食,也是苏轼喜爱的:“谁能斗酒博西凉,但爱斋厨法豉香。”诗句中的“法豉”,即豆豉,金山寺僧以豆经蒸煮、发酵精制而成,香气袭人,十分可口,“为天下第一,他处虽效之,终不及也”,常用以馈赠远客。苏轼《自金山放船至焦山》一诗说他在焦山“饱食未厌山蔬甘”,可以推想,金山“法豉”的味道绝不会逊色于焦山的“山蔬”,而且也必定会令苏轼“饱食未厌”的。

山水之美,名寺之胜,高僧之谊,美食之味,使苏轼深深地爱上了金山这方热土。苏轼晚年,甚至想在与金山隔江相望的蒜山松林中择地定居,遗憾的是,苏轼至死也未能实现自己的心愿。然而,可以告慰苏轼的是,他所钟情的金山,千百年来虽历经改朝换代、长江易道、战争火灾等天灾人祸,而今涛声依旧,仍然保持着“寺裹山”的胜景。随着青山绿水新镇江T程的实施,不仅原有的景点得到保护、修葺或重建,而且还建设了许多新景点。若苏轼在天有灵,定會“故国神游”,开始他的第12次金山之行。除了到生前原有的景点重温旧梦外,还可到重建的清代皇家藏书楼文宗阁去翻阅《四库全书》,到佛教文化广场去观摩规模盛大的法界圣凡冥阳水陆普度大斋胜会,到白娘子爱情文化园去进行一次浪漫之旅。白天泛舟金山湖上,好吟“浓妆淡抹总相宜”;夜晚起舞云水歌台,宜歌“千里共婵娟”。此一行,苏轼怕是再也离不开金山了。

猜你喜欢

金山寺佛印镇江
CLOSE ENCOUNTERS
Close Encounters
妙语尝酒肉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苏东坡与佛印
佛印
梅兰芳演出的《金山寺》《断桥》
镇江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五柳鱼”何故叫做“东坡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