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领学前孩子顺畅进入小学生活

2019-03-15王雪梅

神州·中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交朋友同伴家长

王雪梅

摘要:从学前教育进入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正处于有个特殊的“衔接期”,教师应找到对孩子施行最科学、最正确的教育方法,具体应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入手,使孩子们在小学阶段轻松、愉快地学习、成长。

关键词:学前孩子;顺畅入学

我是千千万万教学岗位中普通的一名教师,现如今我是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面对刚从学前教育进入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在这个特殊的“衔接期”,作为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老师,我们应该帮助孩子们顺畅进入小学,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思想教育让孩子在意识上发生质的变化

在学前教育中,老师是两种身份——老师、保姆,在学前教学中老师会教他们一些简单的知识,又会细心、温柔地照顾孩子的生活,而学习一般都是在游戏中完成,没有压力,不用担心迟到,已不用担心考试,而且几乎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得到象征荣誉的小红花;但在小学,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老师会严格要求孩子,孩子不但不可以随意做游戏,而且还要集中精力坐上40分钟,迟到了老师要过问,考不好要找原因,许多孩子在上学一周后,兴奋劲消失的无影无踪,并且不肯来上学,并使用各种各样的招式不想进学校,这就是典型的“厌倦期”。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持久产生,在学前教育大班时,老师向家长建议:让家长有意识地让孩子去熟悉小学环境,培养孩子正确的时间观念和纪律意识,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身份即将要发生本质的变化,促使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向往;激发孩子对入学的热情,在孩子入学时,一定要努力使孩子保持愉悦的心情,让孩子在情感上接受学校,接受老师和同学,以最好的心态融入到小学集体生活中。

二、让孩子在心理上向往与他人共处

交往是人生本来就具备的一种本能,也是人生存的需要,进入小学,孩子生活在一个大的集体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发育的不断完善,孩子渴望更广阔的交流空间。老师应调节孩子与人共处的紧张情绪、嫉妒情绪、急躁情绪、自卑情绪等。鼓励孩子广泛与同伴交往,建立真诚交流,真诚关心老师、学会宽容同学、诚心赞美。尽可能为孩子创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鼓励孩子在学校多参加班内的一些活动、游戏。

对于一些具有“交往障碍”的孩子,如果他在集体活动中得到同伴的认可,集体的帮助,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其归属需要,改善其交往状况。因此作为教师,让孩子树立人际交往的信心,消除他们的顾虑,鼓励他们大胆地表现自己的长处,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树立孩子们对小学低年级生活、学习的自信,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交友观

在孩子与谁共处的问题上,好多家长特别敏感,并且交友要经过家长的“资格审查”。其实这种盲目限制交朋友的做法是不明智的,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作为老师,应告诉孩子主动与兴趣相同的同伴交朋友,在生活中相互借鉴、相互帮助、共求发展;应该与性格互补的同伴交朋友,取长补短,提高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应该与善于交往的同伴交朋友,学习他们热情开朗,待人真诚,学习他们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上进心强、独立自主、从而扩大交往面;应该主动与内向孤僻的同伴交朋友,让他感到同伴的友谊、集体的温暖,克服以自我為中心,只关心自己,不关心集体和他人的缺点,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树立信心,培养责任感和多种兴趣。

(2)教会孩子与人共处的技能

现班上的孩子基本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大多都是由爷爷、奶奶监管,老人只管吃饭、睡觉,而学习和心理上无人问津,许多孩子缺乏与人共处的技能。作为老师应该教会他们,首先养成礼貌的习惯,学会尊重别人,平等待人;其次,要教会孩子忍让,在交往中,遇到与自己意愿相异时,能暂时克服自己的意愿,尊重多数人的意愿;再之,让孩子学会分享。“分”的人是幸福的,“享”的人是快乐的。

总之,学校是孩子学习的乐园,而作为园丁的老师应做一个“反思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勤思考、勤总结、勤修正。怎样对孩子施行最科学、最正确的教育,引领并促使孩子迈好人生第一步,让每个孩子乐在教育中,这项任务艰巨且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交朋友同伴家长
与“都”交朋友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与『和』交朋友
“们”字交朋友
家长请吃药Ⅱ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