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源乡:一份带着温度的建议

2019-03-15黄金花刘俏颖

浙江人大 2019年1期
关键词:松阳县级新生县城

黄金花 刘俏颖

2018年9月3日,是松阳县小学开学的日子。来自松阳县竹源乡的53名孩子兴奋地跨进县城水南小学大门,成为该校一年级的学生。

这是水南小学第一年无条件接收来自竹源的学生。这一来之不易的举措,还得从2017年竹源乡人大一份带着温度的建议说起。

源自一项立足民情的调研

竹源乡属于松阳县城乡交界区域的山区,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外出打工和在县城居住的村民越来越多。2017年竹源乡人大组织人大代表开展留守儿童情况调研,结果显示:竹源乡共有11个村2197户6873人,常年外出务工经商的有4000人左右,许多孩子留守在老家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监护。这些老人中,文化素质偏低,在心理、思想等方面难以给留守儿童正确的教育和指导,在学习上也不能给留守儿童有效的帮助和辅导。

全乡每年约有近百名适龄儿童需入学,作为乡里唯一一所完全小学——竹源乡小学,近几年就读的学生数却大幅减少。2017年9月在校生仅为95人,其中二年级7人,一年级新生仅4人。竹源小学占地面积小,连最基本的60米跑道都无法铺设,是全县唯一一所没有实现标准化创建的学校。由于办学规模小,学校难以安排音、美、体和信息技术等专业教师,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非常不利。无论是教育条件的巨大落差,还是与孩子的两地分隔,都让外出打工的村民迫切希望能让留守孩子随其到县城小学就读。

催生一份集聚民意的建议

了解到群众的迫切需求,竹源乡人大主动与乡政府沟通,积极对接教育主管部门,探索破解之策。2017年10月,乡人大邀请教育主管部门和乡政府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围绕将竹源小学就近并入城区水南小学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探讨。11月,乡人大又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及各村两委主要干部实地走访了竹源小学,并召开征求意见会。

11月22日,乡人大主席吴梦华主持召开竹源乡人大专题会议,听取和审议了乡长叶长春代表乡政府所作的《关于要求将竹源小学并入水南小学,设立水南小学竹源校区的报告》,听取了县教育局负责人对相关情况的说明,并在充分讨论酝酿后,全体与会人员一致提出了《关于将竹源小学并入水南小学,设立水南小学竹源校区的建议》。

2017年12月,县教育局根据竹源乡人大的意见,向县政府递交关于竹源小学布局调整的相关报告,县政府批复同意。自此,竹源小学并入水南小学,设立水南小学竹源校区,由水南小学统一管理。这意味着,从2018年9月开始,新入学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在水南小学本部或者竹源校区就读。

交出一张情暖民心的答卷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民有所盼,必有所为。在竹源乡人大不遗余力的推动下,城乡教育壁垒得以突破,山区儿童不再留守。据悉,竹源乡2018年秋季一年级新生91人全部选择在水南小学等县城学校入学就读,无一人留在竹源小学就读。

原竹源小学校长许国俊说:“以前,竹源乡的孩子想要到水南小学就读,须持当地房产证、营业执照、劳动合同、养老统筹、暂住证等资料办理,不少孩子被拒之门外。合并以后,到水南小学就读变成了‘无条件,这为在城区工作生活的村民解决了后顾之忧。”

“我们夫妻俩都在水南这边打工,儿子今年剛好上一年级,正为去水南小学上学的事发愁,乡里的人大代表就为我们解决了这个大难题,我孩子可以顺利地到县城上学了!”村民老潘万分感激地说。

猜你喜欢

松阳县级新生县城
在小县城仰望浩瀚星空
捉蟋蟀
高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九寨沟县城(外二首)
依纲扣本,返璞归真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宅基地上的“暖心工程”——松阳县探索“以宅基地换养老”的调查
松阳县城镇低效利用土地再开发工作初步成效与思考
临城县城绿地系统规划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