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能忘却的铁西工业记忆

2019-03-15王雁雯

人生十六七 2019年1期
关键词:铁西大路沈阳

王雁雯

【编者按】

铁西区素有“共和国工业长子”和“共和国装备部”的美誉。一个世纪以来,铁西区的历史承载了新中国成立前被侵略和掠夺的痛苦,新中国成立后为共和国奉献的辉煌和荣耀,转型后的震荡与迷茫,振兴后的重生与巨变。“工业”无疑是最难忘的记忆,已深深镌刻于铁西的血脉。工业文化,也已经成为铁西引以为豪的内涵品质。从画龙点睛的街边工业雕塑,到恢弘巨制的中国工业博物馆;从见证老铁西人生活的工人村生活馆,到彰显新铁西人时尚潮流的1905文化创意产业园;从国际工业摄影展的成功承办,到工业游线路的好评如潮……工业文化,已然成为铁西的魂,铁西的根,铁西独特的滋养,铁西独领风骚的名片。

在加速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过程中,铁西区把传承工业文化作为一项责任和使命纳入振兴发展战略,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工业文化建设画卷。废弃电炉盖创意成了休闲座椅,三通管摇身变成果皮箱,焖火炉侧壁烧嘴竖立成红色的风笛,车床中心架成了轮船上的方向舵,巨型螺栓无言坚守、默默守护着市民广场的人行道……工业符号、工业文化的无声流淌,仿佛一部默片电影,不需陈述,老工业基地往昔的峥嵘岁月翻倒在那温热的记忆里。

百年铁西,几经风雨浮沉;

走过历史,如今的她焕然一新。

企业搬走了,蓝天绿水重回铁西;

砖瓦房拆了,让幸福宜居不仅存梦里。

但同时,我们留下了对历史的尊重,

留下了对过去的传承,留下了铁西永不磨灭的精神;

让我们一起探寻,铁西不变的工业雕塑。

雕塑“力量”

位置:建设大路铁西广场

这座雕塑对于很多沈阳人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它是铁西建大工业文化走廊雕塑中最大、最高的一座。站在它的面前,瞬间感受到什么是高大与渺小。这座主题雕塑体现了浓重的工业色彩,工业吊钩式的造型,整体重量60吨,雕塑最高点达20余米。

吊钩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线条粗犷,力拔千斤,预示着拉动铁西工业蓬勃发展。同时,作为整个广场空间的视线聚焦点,雕塑展现了铁西老工业基地的工业记忆,唤起人们对老铁西辉煌的记忆与感知。

雕塑“晨曲暮歌”

位置:建设大路两洞桥的两侧

这两组由白钢喷彩色氟碳漆加工制作而成的雕塑,以剪影式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两组骑自行车前行的产业工人形象。雕塑展现了昔日老工业区产业工人早晨上班时自行车流涌动的生动画面;“暮歌”与“晨曲”相呼应,记录了昔日老工业区产业工人上下班时的真实景象。

那时,铁西产业工人上下班的车流,是沈阳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自行车大军在每个早晨和傍晚,向相反的方向行进,伴随着的还有挂在车把上的铝饭盒互相碰撞的叮咚声,仿若一首壮丽的交响曲。当年的那些产业工人,以铁西为家,在铁西耕耘,把生命中最有活力的时光留在了铁西。岁月变迁,当初的自行车大军已经被滚滚汽车车流淹没,改变的是时代的风景,不变的是那颗爱铁西的心。

雕塑“速度”

位置:建设大路肇工街

“速度”以滚动的造型、动感的风速为设计主体,寓意工业既是人类历史中留下岁月痕迹的纪念,又是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进取积极向前的动力源泉。站在雕塑“速度”的面前,齿轮间的咬合滚动仿佛在无声讲述着,铁西将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为未来注入更强大的动力和活力。

雕塑“持钎人”

位置:兴华街与北一路路口处

早在1949年10月31日,这个位置曾经炼成了新中国第一炉钢水。也是在这里,当年的沈阳重型机器厂于“一五”至“六五”期间创造了40多项“共和国第一”。动态主题雕塑“持钎人”,占地面积约785平方米,高26米,雕塑总重量400吨。雕塑中舒卷的红旗形似灼热的铁水包,结合2名正在持钎炼钢的工人,再现了劳动创造的场景,记录了铁西老工业基地70年创业与辉煌的历史。

如今,雕塑“持钎人”所在的北一路及周边地区,都已经焕然一新,北一路快速路建成通车,昔日的重型厂房变身充满活力的1905文化产业园。北二路转型为全国品牌最多、配套最全,年销售额过百亿的汽车贸易产业带。便捷、宜居,正在成为该区域新的代名词。作为世界上迄今为止反映工业题材的雕塑中最高的一座动态雕塑,堪称目前的“世界之最”,它会永远把那段火热的岁月留在铁西的记忆中。

雕塑“机床1970”

位置:建设大路云峰街公交车站处

这座雕塑的名字叫“机床1970”,此作品取材于沈阳机床厂上世纪70年代生产的CU163型普通车床,代表着我国当时先进的机床水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机床行业“十八罗汉”中沈阳占其三,分别是沈阳第一机床厂、中捷友谊厂和沈阳第三机床厂,沈阳也因此被誉为“中国机床之乡”。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新中国第一台皮带车床、第一台普通车床、第一台钻床、第一台镗床、第一台自动机床、第一台数控车床……在铁西老工业基地创造出的新中国工业100多个“第一”中,机床在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沉重的一笔。

雕塑“孵化”

位置:建设大路贵和街附近

雕塑的名字叫“孵化”,名字恰到好處地与雕塑造型相吻合——喷漆金属外壳呈破裂状,内置立式的机床破壳而出。雕塑中的机床,是由原沈阳重型机器厂使用过的旧机床组合而成,它脱壳而出,寓意着不破不立,铁西再次出发,老工业基地在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后,将脱胎换骨,走向新生。

雕塑“印刷乐章”

位置:建设大路景星街附近

原来是沈阳新华印刷厂的厂址,这里曾经是全国四大印刷基地之一。如今,老工厂已经搬迁,将这段历史记录在雕塑“印刷乐章”中。这座雕塑的上部立方体由传统印刷元素铅字构成,下部由印刷机、滚筒及飘动的纸张构成,跳动的铅字,机器的轰鸣,仿佛奏响着铁西工业文化的优美乐章。

雕塑“雪花1933”

位置:建设大路爱工街附近

这座雕塑的名字叫“雪花1933”,名字记录的是这里曾拥有的一座老工厂——原雪花啤酒厂。1933年,日本在沈阳建立满洲麦酒株式会社。1948年11月以后,满洲麦酒株式会社由人民政府接管并改名为啤酒厂,1949年定名为沈阳啤酒厂。到了1957年,沈阳啤酒厂的产品因其“泡沫丰富洁白如雪,持久溢香似花”,故而得名了一个浪漫的名字:雪花啤酒。从此,雪花啤酒伴随着一代代沈阳人成长,别人可以说“日子如流水”,而我们沈阳人敢骄傲爽利地说:生活似“雪花”。1964年,雪花啤酒在中国广交会上受到好评,从此,雪花啤酒开始销往东南亚各地。改革开放以后,雪花啤酒也经历了一系列变革,直到1994年沈阳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宣告成立。老雪花,新产品,雪花仍旧是沈阳人心中最爱的那个“雪花”。

雕塑“铿锵名录”

位置:铁西区建设大路兴工街附近

整个雕塑长20米,高5.5米,由两部分组成。东侧为1982年铁西区地图,反映了当时铁西南宅北厂的城区格局,西侧为铁西老工厂名录,鼓风机、电缆、冶炼等熟悉的名字被作为关键字凸显出来,在这些企业里,曾经诞生了数百个共和国工业第一。

改革开放40年来,铁西在厂长负责制、租赁经营、资产经营承包、破产倒闭和股份制改造等方面先行先试,为国家探索国有企业改革道路,并以东搬西建、壮二活三等方式基本完成老工业区调整改造的任务。

雕塑“工业魔方”

位置:建设大路齐贤街附近

它以一件铸铁砂箱为基础,经过艺术化地处理后,整体造型仿若一个硕大的魔方,记录中国工业史的那一段辉煌岁月。这件铸铁砂箱取材于沈阳铸造厂,作为重工业的第一道工序,在新中国建立初期,铸造支撑了全国工业的基础。

如今,沈阳铸造厂的高大车间被完好地保留下来,已经变成沈阳铸造博物馆,2018年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很多当年的铸件,成了展示的艺术品。雕塑“工业魔方”仿佛是这座铸造海洋中的一粒沙,以“魔方”的元素,以小见大地折射出铁西产业工人不断创新、锐意进取的铁西精神。铁西精神,也像一个魔方,千变万化中不断制造新的辉煌,给人新的惊喜。

雕塑“凤凰涅槃”

位置:开发大路和松花湖街路口

黑色的底座上,艺术化的凤凰造型展翅欲飞,火红的火球元素仿佛是给这只浴火重生的凤凰不竭的动力。今天的铁西,正如这只浴火重生的凤凰一般,正在振翅翱翔。截至2018年,鐵西发展空间不断拓展,中德园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全国“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园区”;中法生态城开发建设成效初显,拓展发展空间1.6平方公里,华润、中海等品牌开发商竞相入驻;金谷产业区成为全市生产性服务业“三大战役”主战场,成功引入一批拉动性强、经济贡献度大、辐射影响广的总部企业。如今的铁西已由重度污染城区,变成模范生态区、最佳宜居区、繁华商贸区和都市不夜城。

雕塑“铁西”

位置:建设西路迎宾路桥头

曾经,齿轮是新中国工人阶级的代表元素,看到齿轮,仿佛就看到了热火朝天的厂房、烟囱和工人们忙碌的景象。在铁西工业历史的岁月中,这厚重的齿轮正如滚滚向前的车轮,时代飞速发展,齿轮也随着时代不断前进。其中也经历过阵痛和转型,但终究无人能够抵挡时代的进步,与时代一同成长才是唯一的选择。新时代、新征程,铁西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民族复兴和东北振兴奋勇前进。

猜你喜欢

铁西大路沈阳
铁西,金色的凤凰在飞翔
大路长歌
DISTRICT CHAMP铁西冠军
DISTRICT CHAMP
沈阳分店
沈阳分店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铁西铁、铁西4.0进化论、曲艺中心
大路弯弯 溪水缓缓
高宇 大路弯弯 溪水缓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