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大工作标准化建设的嘉兴实践

2019-03-15刘冬生

浙江人大 2019年1期
关键词:代表机关标准化

近年来,嘉兴市人大常委会以“抓基层、打基础,强履职、促发展”为工作主线,提出2017—2020年推进人大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常态化”总体目标,通过系统设计,全面提升基层人大工作的能力和水平。2018年,重点推进人大工作标准化建设。什么是标准化建设,标准化该如何抓,本刊特邀嘉兴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冬生结合工作实践分享标准化建设中的一些经验和感想。

理解人大工作标准化建设的内涵需把握三点

人大工作标准化建设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各地人大对此的探索不多。您认为,人大工作标准化建设是什么?

人大工作标准化,就是依据法律法规,用科学的、具体的、可量化的绩效指标,去规范、衡量、评价人大工作的内容和程序,以获得最佳的成效。

如何理解这一概念的内涵?

需要把握以下三点:

一是标准是科学的。人大工作标准化是为在人大工作和建设各领域获得最优程序、最优成效,对实践中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可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通常它包括标准的制定、发布及实施等过程,因此,人大工作标准化必须是科学的。人大工作标准化建设的科学性,一方面体现在它是符合人大工作规律的。必须把标准化建设与人大工作规律性认识,如政治原则、人民立场、法治要求相结合,与规则意识、程序意识、服务意识相统一。另一方面,标准体系是开放的、可验证的。我们的标准体系是随人大工作与时俱进而不断发展、不断优化的。我们要建立的人大工作标准体系必须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其实际成效是可以重复验证的,这样可以避免因人大换届、人员变动导致一定程度的工作不持续、不稳定等问题。

二是标准是具体的。标准化建设不是几个制度的简单堆砌,更不是人大知识的“上墙”、人大工作的“归档”,而是人大工作标准体系的科学制定、有效实施的实践活动。因此,人大工作标准化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一方面是具体可操作的。我们的指标体系不能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定,而是要能指导和规范人大每一项具体工作,实现“工作有目标、程序有参照、结果可预期”。另一方面是可借鉴可复制的。前期我们在各县(市、区)都确定部分镇(街道)进行了标准化建设试点,目的就是希望试点镇和街道探索好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学习交流后在面上推广。

三是标准是可量化的。虽然我们不强求人大工作的量化考核,但我们可以借鉴量化管理中好的理念和方法,推进人大工作不断提高质量和效率。为此,标准化体系的构建应在依法依规、定性精准的前提下,做到定量有度。一方面标准体系中要有定量指标。另一方面标准可衡量人大工作。依据标准体系,人大工作者可对标开展工作,可以衡量人大工作的绩效优劣,可以评价人大工作质量的高低。因此,也可以说,标准体系是人大工作的“量角器”和“度量衡”。

推进人大工作标准化建设要做好“4+3+2+1”的文章

我们看到。2017年嘉兴开展规范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标准化建设已经在嘉兴市各级人大全面推开。能简要介绍一下吗?

2018年上半年,全市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分别确定基层人大工作标准化建设试点镇、街道,开展先行先试。目前,标准化建设已经在嘉兴市各级人大全面推开并取得成效。如平湖新仓镇人大以格式化、痕迹化、实用化、网络化为形式,确定镇人大13项工作标准,当湖街道以居民议事会为载体,制定街道人大工作11项标准;嘉善西塘镇人大从履职行权、提档升级等方面形成“十化”、建议办理“435”工作法;海盐澉浦镇人大以“三个规范”为抓手,制定4大类13项工作标准;海宁黄湾镇人大工作的“五规范”“四具体”“三提升”;桐乡乌镇镇人大以“三个规范”促进11项标准建制;秀洲新塍镇的“三制五化”标准建设,等等。基层人大的工作活力不断激发,人大的依法履职能力得到了提升,人大工作实效明显增强。

通过这一年的实践,您认为该如何抓好人大工作标准化建设?

我认为要做好“4+3+2+1”的文章。“4”,就是坚持“四项原则”,即坚持党的领导原则、遵循宪法法律原则、讲究系统完整原则以及体现简明管用原则;“3”,就是把握“三个导向”,一要把握问题导向,二要把握个性导向,三要把握绩效导向;“2”,就是建设好工作机关和代表机关“两个机关”;“1”,就是实现“一个目标”,即通过标准化建设提高人大工作的整体水平。

能具体谈谈如何建设好“两个机关”吗?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強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使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推进标准化建设要紧紧围绕建设好“两个机关”这一新方位。

“工作机关”是指人大既是履职行权的国家机关,又是保障国家权力机关和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工作机构”。围绕“工作机关”,在标准化建设中,重点把握四个方面:“一建”“二办”“三权”“四服务”。

所谓“一建”,就是推进人大自身建设工作的标准化。人大自身建设是人大履职的基础性工作。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要依法建立健全人大及其常委会组织机构,加强人大专委会工作力量;完善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镇人大主席团会议议事规则。

所谓“二办”,就是“办文”“办会”工作的标准化建设。人大机关公文,是国家权力机关管理国家事务的依据和工具,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和普遍的约束力。公文处理的质量和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到人大职权的准确有效行使。为此,需要加强对人大公文处理工作的研究,推进办文工作标准化建设。人大“三会”不同于一般的工作会议,它具有法定的程序和严格的要求,会务工作直接影响“三会”质量,直接影响人大及其常委会权力的行使。因此,要准确把握人代会、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镇人大主席团会议等重要人大法定会议特点,从会前会议筹备、拟定会议建议事项到发出会议通知、准备会议文字材料,会中的规范执行会议制度,关注会议进程,做好会议记录,到会后的整理会议记录,编发会议纪要等,制定相应标准细则,确保会议筹划周密、准备充分、组织得当、服务到位。

所谓“三权”,就是认真履行好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一要根据宪法、组织法、监督法和我省监督条例,建立健全监督操作程序,制定监督工作标准体系。二要按照中央关于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的实施意见和省委实施意见要求,制定决定重大事项工作标准体系。三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人大依法任免干部相统一,制定人大任免工作标准体系。

所谓“四服务”,就是通过人大工作标准化建设,使人大工作更好地服务中心、服务代表、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中心,就是要坚持人大工作在指导思想上围绕中心,在工作部署上突出中心,在工作内容上贴近中心,在履职重点上紧扣中心。服务代表,就是要提升服务水平,实现代表参加学习培训、视察调研有制度,联系群众、听取民意有平台,知情知政、反映民情有渠道,审议发言、提出建议有机会,参加活动、履职行为有记录,履职能力、履职成绩有评价,代表经费、履职条件有保障。服務发展,就是要使人大工作聚焦改革、聚力发展,更加有效推进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不断进步。服务群众,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使人大工作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真正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做到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党的十九大关于人大及其常委会“代表机关”的新定位,既彰显了人大代表的宪法地位,又凸显了人大代表权利义务,同时也对人大代表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建设好“代表机关”,重点要抓好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提高代表能力素质、增强联系群众本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四个方面的工作。

为此,在遵照代表法规定的前提下,推进代表工作标准化建设,一要科学规范确定代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制定代表活动计划;二要制定代表参加培训、视察、执法检查、调研等方面的制度,有计划地组织代表列席人大重要会议和重要活动,完善代表深入基层、深入选区,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机制;三要加强人大“两站一平台”标准化建设,明确代表联络站(室)工作职责、接待工作原则和方式、受理意见建议范围及流程、代表接待选民固定日期、处理受理意见建议的途径等;四要建立代表建议提出、交办、督办、办理、反馈的制度和流程,提高建议办理质量;五要规范建好代表履职档案,建立代表述职、评议等制度,开展优秀代表和优秀代表建议评选活动,使代表履职有热情,代表工作有成效。

您提到目标要通过标准化建设提高人大工作的整体水平,这个如何去理解或者衡量?

我们搞标准化建设是求“变”,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标准是统一的。这个“统一”,就是为了确定适合于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的一致工作规范,从而保证我们工作必须的秩序和效率;我们搞标准化建设是求“质”,质是目标值,质量是指标数,标准是适度的。这个“适度”,就是要掌握分寸、通过简化,删除标准中多余的、低效的、可替换的指标,保证标准的精简合理,使之功能效率最高;我们搞标准化建设的目的是“求是”,事是客观的,求是主观的,标就要是实事求是的。这个“实事求是”,就是要针对客观存在的事物和实际情况,探索研究内因和外因的规律,协调处理好工作系统内的关系和系统与外因的关系,从而达到最佳的结果。

总之,开展人大工作标准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推进人大工作更规范、制度更完善、程序更清晰、成效更明显。

猜你喜欢

代表机关标准化
诠释代表初心 践行人大使命
标准化简述
“代表通道”新观察
这个代表咋这么拗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打开机关锁
交通运输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