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23个世界湿地日
——湿地与气候变化

2019-03-15■方

国土绿化 2019年2期
关键词:泥炭红树林气候变化

■方 艳

每年2月2日,国际《湿地公约》各缔约国都会举办“世界湿地日”庆祝活动,借此提高全世界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并呼吁对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2019年世界湿地日中国主场宣传活动于2019年1月18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今年的2月2日是第23 个世界湿地日,今年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与气候变化。主题聚焦湿地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强调通过国际合作提高湿地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唤起人们进一步认识湿地的功能,即生态系统可防范、应对和抵御气候变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关注湿地保护。

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温室气体(GHG)的增加,全球气候正在发生变化——气温在上升,海洋在变暖,冰雪在消融,海平面在上升,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水资源正在萎缩,作物产量下降,森林火灾、干旱和洪水灾害更加频繁等,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联合国有关机构指出,约90%的自然灾害都与水相关。

面对气候变化,我们并非无能为力。湿地是重要的“储碳库”和“吸碳器”,是稳定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影响的“缓冲器”。

湿地有不同的类型,例如湖泊、河流、洪泛平原、红树林、珊瑚礁和泥炭地等。它们为地球环境和人类提供了一系列的服务功能。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生态支持系统。湿地是气候变化的自然解决方法。湿地的重要作用包括碳汇、抵御极端天气、生态屏障、减少洪水和缓解干旱等。其中一个关键功能,是减缓气候变化,并有助于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

科学研究表明,湿地吸收碳和储存碳的能力,在调节全球气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泥炭地和有植被的滨海湿地存储着大量的碳,是地球上最有效的碳汇。特别是泥炭地,在有效缓解温室效应、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公约》全球湿地展望研究报告发布,占陆地总面积仅3%的泥炭湿地,碳储量占陆地生态系统的35%。我国若尔盖湿地每公顷碳储量高达4130吨,破坏1 公顷这样的湿地,释放二氧化碳最高可达1.5万吨。

沿海湿地,如盐沼、红树林、海草床和珊瑚礁,起着减震器的作用。特别是红树林,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沿海滩涂或河口的一种特殊的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消浪先锋、海岸卫士。它们是抵御台风的天然屏障,能有效降低海浪、风暴潮和海啸的强度,保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使生活和工作在沿海地区的人免受财产和生命损失。在1986年广西沿海特大风暴潮、2004年印度洋海啸中,人们看到了红树林的神奇作用,凡是分布有红树林的沿岸,海浪或海啸造成的损失大大减少。盐沼每年能吸收数百万吨的碳。

内陆湿地,如洪泛平原、河流、湖泊和沼泽的功能就像海绵,吸收和储存多余的降雨,减少洪潮。长江每年的汛期都将过量的水注入洞庭湖和鄱阳湖。1998年特大洪水期间,洞庭湖调蓄水量为 269.13 亿立方米,占入湖总水量的 32%。鄱阳湖不仅调蓄鄱阳湖水系五河的来水,而且对长江干流洪水也具有一定的调蓄作用。1998年鄱阳湖对五河来水的调蓄水量为 357.36 亿立方米,占入湖总水量的47.4%。在干旱季节,湿地释放储存的水,推迟和延缓干旱灾害,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资源短缺。

在当前全球森林资源总量不断减少、工业减排仍将持续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发挥湿地间接减排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湿地支撑着我们的生活,但1970年至2015年短短 45年内,全球湿地面积下降约35%。如今,湿地消失的速度比森林快 3 倍。当气温上升 1.5 摄氏度后,世界上的珊瑚将面临灭绝的威胁,而上升 2 摄氏度后,将会有一部分珊瑚灭绝。

那么如果湿地继续消失,会发生什么呢?湿地的消失,会将自然的碳汇转变成碳排放源。燃烧和排干泥炭地所释放的碳,是每年燃烧化石燃料所排放碳量的1/10,而湿地退化所释放的甲烷则会占全球甲烷排放量的近1/4。

去年,《湿地公约》各缔约国同意采取措施保护、恢复和可持续管理泥炭地和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同时认可湿地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湿地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把增加湿地碳汇、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湿地保护纳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通过建立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开展湿地调查监测、拓展国际合作交流和提高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等措施,全面强化国内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我国是全球唯一两次完成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的国家,开展了重点省份泥炭地碳库调查,把湿地纳入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强化各级地方政府湿地保护的主体责任。我国已指定57处国际重要湿地,建立600 多处湿地自然保护区和1000多处湿地公园。2018年,我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监测和评估结果表明,其生态状况总体良好,初步遏制了湿地面积减少、功能下降的趋势。我国湿地保护工作的实践和取得的成效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秋浦河国家湿地公园

我国一直在努力提升湿地在缓解或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2016年,国家林业局制定了《2016—2020年林业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这是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计划和行动转化为具体保护措施的一项举措。该行动方案的总体目标是确保湿地面积不低于 8 亿亩。

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吴江肖甸湖森林湿地公园

充分发挥好湿地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和影响,是林业和草原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内容,是湿地保护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湿地工作者的共同职责和光荣使命。今后一个阶段将以《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为主线,全面抓好新形势下湿地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工作。一是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加快制定湿地保护法,并将湿地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其中。二是强化湿地分级管理。完善湿地分级管理标准和管理办法,尽快发布首批国家重要湿地名录。三是抓好生态保护修复。实施一批湿地保护修复重点工程,启动乡村小微湿地示范建设,提升湿地公园建设管理水平。四是履约与国际合作。加强湿地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对话交流,开展湿地应对气候变化务实合作,抓好各类援外培训,积极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提高湿地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讲好中国故事。

猜你喜欢

泥炭红树林气候变化
增温与干旱双重变化对若尔盖泥炭CH4排放的影响
藏着宝藏的红树林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海岸卫士——红树林
污泥炭的制备及其在典型行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
超微粉碎泥炭发酵产生物甲烷的研究
泥炭产业发展的观察与思考
走过红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