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谱CT虚拟平扫图像在腮腺肿瘤检出及显示中的可行性
2019-03-15苏蕾牛志兴高剑波孙强
苏蕾,牛志兴,高剑波*,孙强
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河南郑州 450052;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河南郑州 450052;
腮腺肿瘤是口腔颌面部的常见肿瘤之一,其病理类型较为复杂,不同类型的肿瘤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等均存在差异[1-2]。CT是目前临床诊断腮腺肿瘤常用的影像学方法之一[3]。近年来,随着CT能谱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参数成像的优势使其为临床提供了丰富的诊断信息[4-5],但由于其辐射剂量较高,限制了能谱成像作为常规扫描模式应用于临床,如何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颈部有甲状腺这一敏感器官,颈部 CT检查的辐射剂量备受关注[6]。虚拟平扫(virtual unenhanced,VU)可以从增强图像中重建出类似常规平扫的图像,并已经应用于胸部及腹部的研究[7-8]。本研究拟比较能谱CT的VU、水基图(water based,WB)及常规平扫(conventional unenhanced,CU)图像对腮腺肿瘤的检出及显示,探讨能谱CT的VU替代CU的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8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腮腺肿瘤行能谱CT增强扫描,并经病理确诊为腮腺肿瘤的45例患者,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20~68岁。良性肿瘤31例,包括多形性腺瘤14例、Warthin瘤13例、基底细胞腺瘤4例;恶性肿瘤14例,包括黏液表皮样癌7例、多形性腺癌3例、腺样囊性癌3例、肌上皮癌1例,其中10例可见淋巴结转移灶。患者在进行能谱CT增强扫描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GE Revolution CT机。扫描参数:螺距1.375,准直256×0.625 mm,转速0.6 s/周,层厚3 mm。采用美国瑞达双筒高压注射器,非离子型对比剂采用碘海醇(含碘350 mg/ml)。平扫采用常规120 kVp;增强扫描采用能谱成像模式,能谱智能匹配技术,噪声指数 9 HU,可智能匹配患者扫描所需的管电流和 CT容积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相对应的扫描模式,前置40%多模型迭代重建算法 V(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V,ASIR-V)。患者取仰卧位,嘱其平静呼吸,避免突然移动而影响图像质量,扫描范围为眶下缘至锁骨上缘。对比剂用量为1 ml/kg,注射流速3.0 ml/s,于注射对比剂后30 s、60 s开始分别行动脉期和静脉期扫描。
1.3 图像重建、图像客观评价标准及相关能谱参数值测量 在主机上重建层厚及重建间隔均为1.25 mm的VU图像,采用AW 4.7工作站利用Volume Viewer软
件处理原始图像,对动脉期能谱数据进行碘-水基物质分离得到WB图像。将ROI分别置于CU、VU、WB和70 keV动脉期(arterial phase,AP)4组图像中腮腺肿瘤病灶、正常腮腺、转移淋巴结、肌肉、颈内动脉及皮下脂肪内,计算腮腺肿瘤病灶在 CU和 VU图像的CT值及相对强化值,相对强化值=CT值70 keV AP病灶-CT值CU或VU病灶,并记录CU和VU图像中肌肉、颈内动脉的CT值及皮下脂肪噪声。测量CU、VU和WB图像中腮腺肿瘤病灶及正常腮腺的CT值(水基值)和标准差(SD),计算腮腺病灶的对比噪声比(CNR),CNR=CT值腮腺肿瘤-CT值正常腮腺/SD正常腮腺。勾画ROI时避开血管及伪影明显区域,保证ROI的大小、形态、位置在各组图像上保持一致。所有数据测量3次,取平均值。
1.4 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标准 由 2名影像科副主任医师采用盲法先分别进行主观评分,用于评价医师间评价的一致性,然后2人再达成一致意见,作为最终结果进行后续分析。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标准[9]:5分:总体图像质量优良;4分:总体图像质量高于平均水平;3分:总体图像质量处于平均水平;2分:总体图像质量欠佳;1分:总体图像质量不能接受。病灶显示清晰度评分标准:5分:优异;4分:良好;3分:中等;2分:较差;1分:极差。
1.5 辐射剂量 记录所有受检者扫描对应的CTDIvol及扫描长度(L),并计算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 product,DLP)及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DLP=CTDIvol×L;ED=DLP×k,k 为不同部位的转换系数,颈部扫描k值为0.0052 mSv/(mGy×cm)[1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不同图像间主观评分和病灶清晰度显示评分比较采用 Wilcoxon秩和检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评价采用Kappa检验,Kappa值0~0.20为一致性极低,0.21~0.40为一致性一般,0.41~0.60为一致性中等,0.61~0.80为高度一致性,0.81~1.00为几乎完全一致。不同图像对病灶检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CU与VU图像间腮腺肿瘤病灶、转移淋巴结的CT值以及相对强化值,正常腮腺、肌肉和颈内动脉的CT值、图像噪声的比较均采用配对t检验。CU、VU和WB3组图像腮腺肿瘤病灶的CNR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常规平扫加双期增强扫描图像与双期直接增强扫描间ED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U与VU图像的CT值、相对强化值及噪声比较 肌肉及淋巴结的 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U图像上腮腺肿瘤病灶、颈内动脉的CT值高于C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腮腺肿瘤及淋巴结的相对强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CU、VU和WB图像对腮腺肿瘤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 94.02%(63/67)、92.53%(62/67)和89.55%(60/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1、2)。VU图像噪声高于C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CU及VU各部位CT值及肿瘤相对强化值和噪声比较结果(±s,n=45)
表1 CU及VU各部位CT值及肿瘤相对强化值和噪声比较结果(±s,n=45)
注:CU:常规平扫图像;VU:虚拟平扫图像
CU 52.79±6.9751.56±6.8943.45±5.3863.12±7.8281.45±11.786.31±0.65 t值8.4980.7535.8661.0282.5206.217
图1 男,50岁,左侧腮腺基底细胞瘤。A为CU图像,B为VU图像,C为WB图像。3组图像均可满足诊断需求
图2 男,51岁,Warthin瘤。A为CU图像,B为VU图像,C为WB图像。VU图像CT值高于CU图像,WB图像上病灶与正常腮腺的边界不清晰(箭)
2.2 CU、VU和WB 3组图像腮腺肿瘤病灶的CNR及主观评分比较 WB图像的CNR高于VU图像,VU图像的CNR高于CU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2名医师对3组图像进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767、0.864、0.793);腮腺肿瘤显示清晰度也均有高度一致性(Kappa=0.763、0.758、0.886)。CU与VU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高于WB图像(P=0.005、0.009);CU与VU图像间病灶清晰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高于WB图像(P=0.000、0.005)(表2、图3)。
表2 3组图像的CNR及主观评分比较(±s,n=45)
表2 3组图像的CNR及主观评分比较(±s,n=45)
注:CNR:对比噪声比;CU:常规平扫;VU:虚拟平扫;WB:水基图;*:F值,#:Z值
CU 8.27±0.84 4.12±0.49 3.95±0.76 WB 20.45±3.78 3.54±0.36 3.42±0.49P值 <0.01 <0.05 <0.05
图3 男,40岁,左侧腮腺肌上皮癌。A为CU图像,可清晰显示肿块的边界及病灶内液化坏死区(箭),左侧咽旁间隙可见多发淋巴结(箭头)。B为虚拟平扫(VU)图像,对于病灶内液化坏死区的显示不如A图像(箭头),左侧咽旁间隙淋巴结边界显示不清,呈融合状(箭)。C为水基图(WB)图像,未见液化坏死区域显示(箭头),左侧咽旁间隙淋巴结显示不清(箭)
2.3 辐射剂量 常规平扫加双期增强扫描图像和双期直接增强扫描的 DLP分别为(671.24±42.12)mGy·cm、(421.37±24.51)mGy·cm,ED 分别为(3.96±0.14)mSV、(2.49±0.11)mSV,后者ED较前者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ED降低33.31%(1.47/3.96)。
3 讨论
CT增强扫描是腮腺肿瘤患者术前检查的重要方法,在临床术前定位、周围解剖关系显示、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中具有重要作用[3,10-11]。由于口腔内义齿的影响,MRI在颌面部检查中受到一定的限制,CT检查简单、便捷,但辐射剂量较高。能谱CT采用单个X线管,通过80~140 kVp瞬时切换实现能谱成像[12-13],可以将物质的X线吸收系数转换为基物质对的吸收系数,使之达到与该物质一致的X线衰减效应,而虚拟平扫图像是通过能谱成像Volume Viewer软件对70 keV单能量图像进行物质抑碘重建出的一种新的虚拟平扫图像[13]。随着能谱CT的广泛应用,双能量扫描的VU图像替代CU已应用于胃癌、腹膜疾病、喉癌等[6,8,14],不但可以优化检查流程,而且可以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常规平扫与虚拟平扫在显示病灶的大小、边界、发现病灶内的囊变坏死、周围间隙侵犯、骨质破坏及周围淋巴结大小的显示方面无明显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虚拟平扫可以代替常规平扫[14]。柴亚如等[15]的研究表明,由于WB图像测量单位为mg/ml,WB图像胃癌病灶的CNR尽管高于CU,但是不能反映病灶强化特点的基线CT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各解剖位置VU图像的CT值均高于CU,可能是由于不同能量的能谱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导致VU图像的碘成分未完全压制。VU图像腮腺肿瘤病灶的CT值高于CU,腮腺肿瘤及淋巴结的相对强化值在CU与VU图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U、VU和WB图像对腮腺肿瘤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94.02%(63/67)、92.53%(62/67)和89.55%(60/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证实了VU图像可以为病灶提供可靠的CT衰减值,VU图像可以替代CU对病灶进行诊断。在图像主观质量评分和腮腺肿瘤病灶显示的清晰度方面,VU图像与CU相当并且高于WB图像。由于模糊淡化作用的影响,VU图像对于细小钙化检出低于CU图像,但腮腺肿瘤钙化发生率较低,因此其对于本病的整体诊断影响较小。
虚拟平扫取代常规平扫可以降低20%~30%的辐射剂量[8,13,15]。本研究结果显示,减少常规平扫后双期能谱扫描可降低 33.33%的辐射剂量,可能与本研究采用前置ASIR-V迭代重建算法,不但可以提高图像质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辐射剂量有关。颌面部扫描图像可能会受到患者呼吸及吞咽的影响,减少了常规平扫,不但简化了扫描流程,同时避免了呼吸及吞咽引起扫描位置的偏差。
总之,能谱CT的VU图像与CU相当,可以为腮腺肿瘤的评估提供一个CT基线值,可以替代常规CT平扫。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未对腮腺病灶的定性诊断进行研究,有待进一步扩充样本量对腮腺病灶进行多参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