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特征研究
2019-03-15黄永正胡永红
黄永正 胡永红
(韶关学院体育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1 前言
体育用品制造业作为我国体育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增长状况直接影响到国内体育产业总产值的提升,甚至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与质量也可产生一定的影响。体育用品制造业不仅已成为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1]多年统计数据表明,体育用品业同中国经济走向保持正相关关系,并高于GDP增长速度。但是,在2014年,中国体育用品业实现首次逆势增长,重回“快速增长通道”。在GDP增速有所下降的情况下,体育用品业实现了两位数增长(15.89%),达到2418亿元,连续8年保持行业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自2011年后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2]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2015年国家体育产业规模及增加数据的公告》显示,201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为1.7万亿元,增加值为549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8%。其中,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业总产出和增加值最大,分别为11238.2亿元和2755.5亿元,占体育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的65.7%和50.2%。[3]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必将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在这关键时期,需尽快找准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存在的问题,通过有效的措施,优化产业结构,加速产业升级。基于此,本文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各省市体育用品制造业的综合实力进行科学评价,探明了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基本发展特征,并结合新常态的特点,提出了有关建议和策略,以供有关部门借鉴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全国21个省市2014年2—12月份体育用品制造业13项指标的数据(表1),通过计算每项指标11个月的均值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省市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
表1 体育用品制造业评价指标体系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维普网,以“体育用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体育产业”、“经济新常态”等为篇名,搜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为本文的撰写奠定基础。所有数据来源于中国工业数据库、国家统计局官网、百度搜索引擎、新浪搜索引擎、搜狐搜索引擎。
2.2.2 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是一种降维、简化数据的分析技术。通过研究众多变量间的内部依赖关系,在观测数据基本结构的基础上以提取公因子的形式,以少数几个“抽象”的变量来表示数据的基本结构及其潜在的影响因素。这一方法在经济效益评估与潜在影响因素分析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4]本文利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操作。
3 结果与分析
3.1 因子分析条件检验
根据全国21省市2014年上述13个指标的数据,借助SPSS 20.0软件对其进行因子分析。本文所有指标单位均为人民币“元”,不存在存量纲差异,且因子分析将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该软件系统在进行因子分析时将自动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因而在因子分析中无需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经过因子分析,所得KMO值为0.546,Bartlett检验的卡方值为953.731,Sig=0.000,说明选取的指标体系适合于进行因子分析。依照特征根值大于1的原则进行提取,共获得2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6.554%。因此,提取的2个公因子能够反应原始13个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因子分析效果比较理想。
3.2 数据分析和因子得分计算
为使原始指标能更清晰地体现其包含的信息,采用方差最大旋转法对因子进行旋转。旋转后因子载荷阵(表2),发现第一公因子F1在资产总计、负债合计、产成品、流动资产平均余额、应收账款净额、营业费用、管理费用7个指标上有较大的因子载荷。这些因子集中体现了体育用品制造业市场规模的信息,因此将其归纳为“市场规模”因子;第二公因子F2在体现经营状况的6个指标上有较大的因子载荷,因此将其归纳为“经营绩效”因子。
表2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阵
利用因子得分系数和原始数据标准化值可计算得到21个省市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各因子得分的得分数。旋转后的因子得分表达式可定为:
F1=0.125X1+0.159X2+0.213X3+0.022X4+0.028X5-0.113X6+0.274X7+0.35X8―0.183X9+0.052X10+0.233X11―0.21X12―0.222X13
F2=-0.009X1-0.047X2-0.105X3+0.102X4+0.095X5+0.243X6―0.175X7―0.264X8+0.313X9+0.07X10―0.128X11+0.33X12+0.351X13
按2个公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计算(F综=0.51174F1+0.4538F2),便得到每个省份的体育用品制造业综合实力总得分(表3)。
3.3 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综合实力评价
3.3.1 市场规模“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由表3可知,我国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市场规模 “两级分化”的现象比较明显。从F1发展规模因子得分来看,21个省市里面,有6个省市得分为正,占总数的28.6%;得分为负省市有15个,占总数的71.4%。其中广东省的F1得分高达3.618,大幅领先于全国其他省市,反映了广东省体育用品制造业宏大的规模;排名第二的是福建省,F1得分为1.243,约为广东省得分的1/3;排名第三的是浙江省,F1得分与福建省较为接近,为1.237。2014年,广东省体育用品制造业在产成品(967347.70元)、流动资产平均余额(10102922.45元)、应收账款净额(3513127.20元)、管理费用(777671.36元)4个指标均排在全国第一位,大幅领先于同期其他省份。作为中国制造业的核心区域,广东省体育用品制造业一直保持着较大的规模,无论是自主创立的品牌如李宁、双星等,还是像裕元集团这样的大型代工企业,均大量集中在广东省内,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更是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高度集中的地区。发展规模得分排名第二的福建省,其域内包含了安踏、361度、匹克、鸿星尔克、特步、乔丹6大国内品牌。同时,福建省晋江市是全国第三个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更是有“中国鞋都”的称号,并且诞生过上百个体育用品品牌。2016年,晋江体育制造业总产值达到1472.33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高达34.07%。[5]
体育用品制造业规模最小的两个省为湖南省和江西省,F1得分基本一致,分别为-0.581和-0.584,与广东省存在巨大差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如何直接决定了其他相关行业所能达到的高度。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鼓励“一部分先富起来”,以广东省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以及优越地理位置,经济发展速度普遍高于其他省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导致体育用品制造业两极分化现象的主要原因。同时,从地理位置来看,湖南、江西两省与体育用品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广东省相邻。由于路途较近,且广东省给予民工的待遇较好,绝大多数湖南省、江西省的民工转移到广东省来务工,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湖南省和江西省的人口红利,对其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表3 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因子得分一览表
3.3.2 经营绩效普遍较低
从F2经营绩效因子得分来看,只有5个省市的得分为正,占总数的23.8%;其余16个省市得分均为负数,占总数的76.2%。经营绩效最好的是山东省,其F2得分位3.788,遥遥领先全国其他地区;排名第二的是江苏省,F2得分为1.616,不足山东省得分的1/2,经营绩效与山东省存在一定差距;排名第三的是江西省,F2得分位0.371,与排名前两位的山东省和江苏省都有较大的差距。从具体指标来看,山东省利润总额(1105273.09元)、主营业务收入(18014924.18元)、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152245.09元)、应交增值税(534257元)4个指标远高于其他省份,尤其是利润总额,约为第二名江苏省(586036.36元)的两倍。说明其经营绩效突出,企业盈利能力状况良好。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体育产业发展,先有庆云县体育产业基地、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体育产业基地、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等八家单位被授予“体育产业基地”,并进行了挂牌仪式;2014年在全球经济形势放缓的前提下,鲁庆体育器材、鹏泰篮板制造等9家体育产业企业还实现了增资扩产,先后累计引进体育产业类项目11个,其中过亿元项目达4个,总投资额接近12亿元。[6]
经营绩效最弱的省份是体育用品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广东省,其F2得分为-0.888,与山东省存在非常大的差距。目前,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这一情况在发展规模巨大的广东省更为明显。广东省汇集着全国大量的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但大部分产品都是模仿或者是代工生产,其中绝大多数企业靠着是资源和劳动力的大量投入从而产生利润。随着经济转型的加速,传统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正逐步被淘汰,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供大于求、体育产品重复率高的现象开始凸显,企业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产品为了去库存,多数企业通过降价、允许商家延期付款等方式维持企业经营,出现资金回笼慢甚至坏账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状况。2014年,广东省体育用品制造业应收账款净额(3513127.20元),为全国最高的省份。同时,受国家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进一步压缩了企业资金流转,增加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
此外,全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市,其F2得分为-0.654,排名全国倒数第二,也值得进一步关注。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土地价格持续上涨,出现了土地紧缺的情况。2014年1月,上海市房价为31670元/米2,位居全国第二。由于体育用品制造业属于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占地面积较大,因此,在租金、地价等方面面临的压力较大。加之上海市对金融风险管理比较严格,企业向银行借款时只认土地、房产等不动产做抵押,中小企业多为租赁经营,因而无资产抵押。[7]土地价格的上涨,经营成本的提高,融资困难成了制约上海市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3.3 产业聚集度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
从综合得分来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因子综合得分为正数的省份包括山东、广东、江苏、浙江、福建5省,均处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经济增涨迅速,制度建设也相对完善。2014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4省的GDP排名全国前4,体现了较强的经济实力。2016年,中国只有5个省的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山东、广东、江苏、浙江、福建5省全部入围。[8]较好的经济收入带来的不但是城市的快速发展,还有巨大的人口红利。近年来,东部地区一直是我国农民工的主要输入地。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的资料显示,从输入地看,在东部地区务工农民工15960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56.7%。大量人力资本的投入也是东部地区体育用品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优越的地理环境也是促进东部沿海地区体育用品制造业高速发展的另一大优势。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港口众多,水路运输和贸易的基础较好。其中,上海港和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位居世界第1和第4,这是中、西部地区无法比拟的地理优势。反观重庆、四川、广西、云南四个地处西部的省份,综合因子得分比较接近,均在-0.42~-0.45的范围,排名也比较落后,依次分别为16、17、18、19名,说明西部地区体育用品制造业的综合实力还比较薄弱。
4 对策与建议
4.1 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任何产业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体育用品制造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其产业体系、结构等方面还并不完善,发展水平还较低,更是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虽然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但是就体育用品制造业而言,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的支持力度还稍显不足。首先,资金支持。政府应加大对体育用品制造业的资金投入,如建立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园,吸引企业的到来。其次,政策支持。在企业融资、购买土地、税收、补贴、用工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尤其是科技创新型企业,更应出台一些有利的政策鼓励企业创新,提升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能力,促进体育用品制造业向新常态产业结构转型。
4.2 加强区域协同合作,构建合理区域产业链
产业集群是在特定地区或范围内, 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的群体, 即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在地理上的集中。集群化是产业呈现区域聚集发展的态势。目前, 产业集群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 也是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力量。[9]目前,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在东部沿海地区形成了较为明显的聚集趋势,但是,各省之间产业重复率较高,并没有形成上、中、下游产业链的合理分工。如体育服装类,广东有李宁、双星等大型企业;福建则有安踏、361度、匹克等企业。为加强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对全国范围内体育用品制造业进行统一规划,根据各地区、各类体育用品的优势、特点、企业规模、产品竞争力等方面进行合理分配,对完整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链进行垂直分工,强化横向协作体系,加强行业整合,积极推动“块状经济” 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4.3 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抢夺技术制高点
新常态时期我国经济将进入结构性减速状态,在经济增速放缓、人口红利衰退、资源投入减少的情况下,创新是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根据汤森路透的研究报告,2012年,以专利为主要指标的全球创新企业百强排名,中国企业无一上榜,以知名商标为主要指标的世界品牌100强当中,中国仅有4个。国家知识产权局对25家具有代表性的创新型企业统计显示,其无形资产占企业总资产比例平均仅为0.65%,而其中知识产权资产占无形资产的比例则仅有16.98%,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差距显著。[10]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建立科学合理机制,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确保科学技术向科研成果的转化,切实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尤其是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产品和技术,更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如智能可穿戴设备、新型材料、数据存储和传输技术等,均为全球体育用品制造业关注的焦点。此外,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目前,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方面专业技术人员较少,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才更是稀缺。引进具备核心竞争科技的国际优秀人才,能快速提高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综合实力,提升产业整体科技水平。同时,应加强企业、高校、研究院等之间的合作,构建产学研战略体系,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的同时,培育一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创新理念的专业人才。
4.4 加快产业转移速度,扩宽产业辐射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绝大多数一线城市的承载力已接近饱和,城市发展已经收到诸多限制,尤其是土地资源的紧缺现象更是明显。因此,绝大多数一线城市都面临着产业转移的形势。如2016年,华为将终端总部从深圳迁往东莞后,华为总裁任正非就表示:“深圳没有大块的工业用地了,工业现代化最主要的,要有土地来换取工业的成长,现在土地越来越少,越来越贵,产业成长的可能空间就会越来越小。[11]”体育用品制造业属于密集型产业,在大城市承载力不足的情况下,加快体育用品制造业向周边省市转移,将科技和研发保留在一线城市,而将生产制造将向外转移,实质是产业链的重构,是创新性产业集群形成的标志。不但可以形成研发总部与制造、加工基地合理配套、优势互补的协调发展格局,还能在带动周边城市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
5 结语
体育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国家一系列文件和政策的出台,有效的刺激了体育产业潜力的释放,也为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坚实的保障。目前,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存在市场规模“两极分化”、经营绩效整体较薄弱、产业聚集度存在明显地域性差异等问题,且新常态下经济结构性减速、人口红利衰减、要素投入减少等因素给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带来的更多的困难与挑战,但是,也给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政府有效的调控和引导、产业体系的日趋完善、企业创新能力的不断加强等手段,是解决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其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