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线轻缠是端阳

2019-03-14郭梅

文学港 2019年2期

郭梅

南宋淳熙六年(1179),在四川蛰居多年“燕饮颓放”的大诗人陆游接到孝宗皇帝的诏谕,要他去京城临安面对。于是,他在二月间携妻将雏离开成都,买舟东下,踏上出川之路。船到归州,已是端午,他感时而赋,作了两首绝句,其一为《楚城》:“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两千多年来,不知道多少个诗人笔下出现过屈夫子傲岸清癯的身影,当代才子余光中在《淡水河边吊屈原》:“青史上你流下一片洁白,朝朝暮暮你行吟在楚泽。江鱼吞食了两千多年,吞不下你的一根傲骨!”而清代才女吴藻和众所周知的女英雄秋瑾一样,“身不在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因身为女子怀才不遇而抑郁消沉,有一天,她易男装,饮酒读《离骚》,写下了独幕杂剧《乔影》(又名《饮酒读骚图》):“制荷衣香飘粉飘,望湘江山遥水遥。把一卷骚经吟到。搔首问,碧天寥。搔首问,碧天寥”([南园林好])“黯吟魂若个招,黯吟魂若个招。神欲往,梦空劳。纸上春风有下梢。歌楚些,酌松醪,能几度夕阳芳草?禁多少月残风晓?题不尽断肠词稿,又添上伤心图照。俺呵,收拾起金翘翠翘,整备着诗瓢酒瓢,呀,向花前把影儿频吊。”([北沽美酒带太平令])在曲子里,她将诗坛祖师爷引为知己同道,抒发的又岂仅仅是她个人的苦闷积郁?!所以,“见者击节,闻者传抄,一时纸贵”“吴中好事者,被之管弦,一时传唱,遂遍大江南北,几如有井水处必歌柳词矣。”

正如唐代诗僧文秀所言:

节分端午本谁言,万古相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浩浩,不能洗得直臣冤。

屈原,是端午节的第一关键词!这个行吟泽畔的诗人,这个创造了香草美人传统的天才诗人,这个投身汨罗的感时伤怀的诗人,这个对我们脚下的土地爱得那样深沉那样令人动容的千古第一诗人,在这个他沉江的纪念日里,自然是第一主角:北宋梅尧臣有《五月五日》诗云:“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在其《和端午》里则道:“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明代杰出的戏剧家汤显祖遭际坎坷,也借屈原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其《午日处州禁竞渡》以曲笔表达了对时世的愤慨: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毫无疑问,古人咏端午的诗文可谓车载斗量。南宋诗人戴复古在其《端阳》诗里云:“榴花角黍斗时新,今日谁家酒不樽?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叶上朱門。”而在苏公坡仙的笔下,端午乃初夏光景,“秘殿扶疏夏木深,雨余初有一蝉吟”“应怜百花尽,绿叶暗红榴”,比苏轼稍后的孙觌有《端午献扇》诗:“纨扇新成献迺翁,草堂虚寂起清风。欲知妙用真无有,不离而今掌握中”,说得平实而具哲理趣味。当然,端午餐桌上的第一主角,毫无悬念地是粽子。欧阳修《渔家傲》词曰:“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苏市长的得意弟子秦少游也曾把端午吃粽子插菖蒲的风俗写进词里:“粽团桃柳,盈门共垒,把菖蒲、旋刻个人人”。

还有,吃五黄,在门上插艾草,在孩子身上和帐门等处挂上五彩的香囊以驱邪,也是保存至今的端午古俗。不过,古人还有端午射粽、击毬、斗草的习惯,今人知道的就不太多了——射粽盛行于唐代宫廷,即拿小角弓射小圆粽,射中者得食此粽;击毬又名击鞠、打毬,类似于今天的马球,历史悠久,早在三国时就见于记载,到金代则成为端午节的娱乐活动;

斗草则属于不少人温馨的童年记忆,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武斗”,一种“文斗”。所谓“武斗”即采一些花草,双方互套,然后再往后拉,谁的花草断了,就算谁输。唐代白居易的诗歌《观儿戏》就有关于“武斗”的描写:“髫龀七八岁,绮纨三四儿。弄尘复斗草,尽日乐嬉嬉。”可见“武斗”更适合儿童嬉戏玩闹。“文斗”呢就是大家首先收集花草,然后一人报出一种花草的名称,另一人则接着按相同类别拿出花草并准确报上名称,如此“斗”下去,谁收集的花草越多,种类越齐全,谁就能获胜。不少文学作品里都有描写“文斗”的场景,比如,唐人崔颢的《王家少妇》如是写道:“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自矜年最少,复倚婿为郎。舞爱前溪绿,歌怜子夜长。闲来斗百草,度日不成妆。”而曹公雪芹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里安排几个小女子斗草——宝玉等四人过生日,主仆们尽兴撒欢,“外面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荳官等四五个人,都满园中顽了一回,大家采了些花草来兜着,坐在花草堆中斗草。这一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一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一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一个又说:‘我有美人蕉。这个又说:‘我有星星翠。那个又说:‘我有月月红。这个又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个又说:‘我有《琵琶记》里的枇杷果。荳官便说:‘我有姐妹花。众人没了,香菱便说:‘我有夫妻蕙。……”,她们斗着斗着,一言不合闹将起来,脏污了香菱新上身的石榴裙,于是便引出痴宝玉怜香且惜玉、呆香菱情解石榴裙的小插曲,甚为趣致生动。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六回《讲六壬花前阐妙旨  观四课牖下窃真传》里描写的则是一种新型斗草方法,更有文人气:

紫芝道:“这斗草之戏,虽是我们闺阁的一件韵事,但今日姐妹如许之多,必须脱了旧套,另出新奇斗法,才觉有趣。”窦耕烟道:“能脱旧套,那敢情妙了。何不就请?”紫芝道:“若依妹子斗法,不在草之多寡,并且也不折草。况此地药圃都是数千里外移来的,甚至还有外国之种,若一齐乱折,亦甚可惜。莫若大家随便说一花草名或果木名,依着字面对去倒觉生动。”毕金贞道:“不知怎样对法?请姐姐说个样子。”紫芝道:“古人有一对名对对得最好:‘风吹不响铃儿草,雨打无声鼓子花。假如耕烟姐说了‘铃儿草,有人对了‘鼓子花,字面合式,并无牵强,接着再说一个,或写出亦可。如此对去,比旧日斗草岂不好玩?”

于是,第七十七回《斗百草全除旧套  对群花别出心裁》就详细描述了她们的这种新奇斗草法——其实,斗的不是草,是花草百科知识和遣词造句对偶的功夫,不仅得腹笥宽,才思还得敏捷,可不是一般人玩得了的,咱不妨细细读一读:

紫芝四处一望,只见墙角长春盛开,因指着道:“头一个要取吉利,我出‘长春。”窦耕烟道:“这个名字竟生在一母,天然是个双声,倒也有趣。”掌浦珠道:“这两字看着虽易,其实难对。”众人都低头细想。陈淑媛道:“我对‘半夏,可用得?”春辉道:“‘长春对‘半夏,字字工稳,竟是绝对。妹子就用长春别名,出个‘金盏草。”邺芳春遥指北面墙角道:“我对‘玉簪花。”

窦耕烟指着外面道:“那边高高一株,满树红花,叶似碧萝,想是‘观音柳……”邺芳春指着一株盆景道:“我对‘罗汉松。”春辉道:“以‘罗汉对‘观音,以‘松对‘柳,又是一个好对。”

……

宝钿道:“紫芝妹妹才说‘鼓子花原名‘旋花……”素云即接着道:“去岁家父从雅州移来一种异草,见人歌则舞,名唤‘舞草。”锺绣田道:“这个对的好,我出‘续断。”瑶芝道:“这二字只怕难对。”谭蕙芳道:“我对‘连翘。”宰银蟾道:“这又是绝对。妹子就出续断的别名‘接骨。”紫芝把毕全贞脊背一拍,道:“我对‘扶筋。”红珠道:“狗脊一名‘扶筋,全贞姊姊被他骂了。”张凤雏道:“凤仙一名‘菊婢。”谢文锦道:“桃枭一名‘桃奴。”褚月芳道:“我出‘蝴蝶花。”

姚芷馨道:“我对‘蜜蜂草。”紫芝道:“这个只怕杜撰了。”耕烟道:“姊姊刚才说过:‘只要见之于书就可用得。‘铃儿草既是沙参别名,他这‘蜜蜂草就不是香薷的别名么。”邵红英道:“我才想了‘木贼草三字,因其别致,意欲请教,但紫芝姊姊莫要说我贼头贼脑才好哩。”紫芝道:“果真姊姊这个‘贼想的有趣!”红英道:“不是又骂么!”廉锦枫道:“我对‘水仙花。”祝题花道:“以‘仙对‘贼,以五行对五行,又是好对,妹子把‘草字去了,就出‘木贼。”若花道:“牡丹一名‘花王。”春辉道:“这可列入超等了。”易紫菱道:“妹子出玫瑰别名‘离娘草。”

秀英道:“我对个兰花别名‘待女花。”尹红萸道:“我出‘猴姜。”蔡蘭芳道:“我对‘马韭。”玉芝道:“骨碎补一名‘猴姜,那是人所共知的;这‘马韭二字有何出处?”兰芳道:“陶宏景《名医别录》,麦门冬一名‘马韭,因其叶如韭,故以为名。”琼芝道:“姊姊既看过此书,大约李绩所修《本草》自然也看过了,我出‘灯笼草。”白丽娟道:“这是国朝《本草》酸浆别名,又叫‘红姑娘。”亭亭道:“我对钩吻的别名‘火把花。”众人齐声喝彩。宰玉蟾道:“我出‘慈姑花。”戴琼英道:“我对黄芩别名‘妒妇草。”田舜英道:“我出‘钩藤。”印巧文道:“茜草一名‘剪草。”素云道:“以‘剪对‘钩,又是巧对。”章兰英道:“我出‘金雀花。”阳墨香道:“我对淡竹叶的别名‘竹鸡草。”洛红蕖道:“我出‘千岁虆。”钱玉英道:“我对‘万年藤。”芸芝道:“这个对的字字雪亮,与‘灯笼草都是一样体格。”

如此斗草,我们现如今读起来都眼花缭乱,当然只有才子才女方可胜任。而苏轼《浣溪沙》词云:“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描写的则是普通妇女人人可以玩的端午闺中游戏,就是将彩色丝线缠绕在手臂上,好看好玩又有趣。

当然,端午玩的最大游戏是龙舟竞渡。刘禹锡有《竞渡曲》:“先鸣余力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百胜本自有前朝,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蒲松龄则在《聊斋志异》的《晚霞》篇里这样描写:“五月五日,吴越有斗龙舟之戏:刳木为龙,绘鳞甲,饰以金碧;上为雕甍朱槛;帆旌皆以饰绣;舟末为龙尾,高丈余;以布索引木板下垂,有童坐板上,颠倒滚跌,作诸巧剧。”可见当年赛龙舟的狂欢、喜庆。当然,如果没有体力赛龙舟,也不喜挤在人群里看赛龙舟,那么,则不妨泡一壶酽酽的普洱,再打开收藏夹里的视频,让老沪剧艺术家邵滨荪、石筱英醇糯而富于磁性的声音弥漫开来——做父亲的嫌贫爱富欲赖婚,女儿不愿,母亲暗中相助掌上明珠,在端午节故意拉丈夫出外看龙舟,让有情人重聚畅叙离情。《庵堂相会》的“看龙舟”这段戏里,二老各怀心事,有一段很长的对唱,民俗风情浓郁,地方特色鲜明,听来饶有兴味,往往能让老戏迷听得哈哈笑:

金学文:老太婆越看越有劲,横也缠么竖也缠。伊横也看么竖也看,莫非是她们做好圈套叫我老夫钻?你们有调虎离山计,老夫会金蝉脱壳转家园。

金太太:老相公,你要走,慢介点,今年的龙船邪好看,看罢龙船转家园。见蜈蚣旗是飘飘荡荡,梅子旗颜色鲜艳,门枪旗分在两边,帅字旗插在中间。五色旗帜无样镶边,红旗黄镶边,黄旗蓝镶边,蓝旗白镶边,白旗黑镶边,黑旗红镶边。打拳人是个个青年,廿四根划桨分在两边。行在水中快如飞,老相公,今年龙船是邪好看。真正好看来!咦!啊呀!转眼之间人不见,我们的安排他识穿。哎!老身不能再犹豫,让我加紧脚步把老老追。

而传唱更广、真正家喻户晓老少咸宜的,是白蛇故事里的经典唱段。很多戏迷无数次半是心疼半是暗叹地看白娘子挡住小青高高举起的龙泉宝剑,听她情深脉脉幽幽怨怨地在断桥和许仙诉说心里话:“素贞我本不是凡间女,妻原是峨嵋一蛇仙。都只为思凡把山下,与青儿来到了西湖边。红楼匹配春无限,我助你镇江卖药学前贤。端阳酒后你命悬一线,我为你仙山盗草我受尽了颠连。谁知你病好把良心变,你不该随法海上了金山。妻盼你回家你不转,哪一夜不等你到五更天。可怜我枕上泪珠都湿遍,可怜我鸳鸯梦醒只把愁添……”——人世间,永远有负心汉,也永远有思凡的仙子和一波三折令人扼腕长叹珠泪抛洒的爱情,于是,白蛇从最初的反面形象逐渐演变成美丽善良宽容而善解人意的天使,而年年端阳,也就有了唱不完的《断桥》、看不腻的《合钵》,北方票友喜欢唱“小青妹且慢举龙泉宝剑”,江南戏迷则往往缠缠绵绵地来一段“西湖山水还依旧,憔悴难对满眼秋”。

于是,这边厢,红氍毹上,白娘子的传奇着数百年的期盼和梦幻,而那边厢,在郭沫若的舞台上,屈子激情澎湃地朗吟《雷电颂》,让人想起余光中先生另一首写屈原的诗:

有水的地方就有龙舟

有龙舟竞渡就有人击鼓

你恒在鼓声前方引路

从上游到下游 从上个端午到下个端午

悠悠的湘水载着你的灵魂

千年的水鬼惟你成江神

你就在歌里 风里 水里

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想家

有岸的地方楚歌就四起

风中响起你的九歌

你集芙蓉以为裳

你雕寒星以为目

你凝冰雪以为魂

三闾大夫 我把你的额角读成巍峨

还有,著名的《铡美案》里的包公有“端午日朝贺天子”的唱词,而戏中那个拖儿带女的薄命弃妇秦香莲自然绝对不会想到许多年之后有个出生在端午节的才女比她更运乖命蹇——两度带孕被弃,一生坎坷流离,早早含恨离世。她,是萧红①。

待到夜阑更静,则不妨信手翻开《六十种曲》,重温一下《金莲记》《金雀记》《蕉帕记》《霞笺记》《鸣凤记》和《浣纱记》等传奇里关于端阳佳节的描写。比如,明人陆采根据唐人薛调的传奇小说《无双传》改编的传奇剧曲《明珠记》,写王仙客、刘无双表兄妹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故事里最为世人熟知和钦佩的,也许并非男女主人公,而是古道热肠、行侠仗义的古押衙。其第三出《酬节》,故事背景就是阖家团圆过端午,无双的父亲刘震作为一家之主,吩咐下人安排家宴,见一切停当,便道“请夫人、小姐出来”。这一席家宴置于庭园,碧梧苍竹,池馆清幽,女乐齐备,环珮叮咚,好不清雅有趣,当然也少不了粽子的席位,有刘震的道白为证:“器列象州之古玩,帘开合浦之明珠。水晶盘,羊角粽,轻开锦束玉生辉。琥珀酒,琉璃钟,未解黄封香满座。石洞假山,清泉细细。碧梧苍竹,疏影离离。走动的是朱衣堂吏,人人头带赤灵符。吹弹的是红粉佳人,个个手擎长命缕。金雀斜簪堕马髻,画舡齐唱采菱歌,端的好筵席。”

注①:关于萧红的生日,由于她身世凄凉,故没有非常确切的记载,只知道在端午或端午前后,说法有四五种。其中,以五月初五和初六两种说法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