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食同源山野菜展枝唐松草的研究与开发利用现状

2019-03-14毕红艳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栽培种子含量

毕红艳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 102442)

山野菜展枝唐松草是毛莨科植物展枝唐松草(ThalictyumsquarrosumSteph.ex Willd )的嫩苗,别名猫爪子,其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各种微量元素,口感好,野味浓郁、清香,是极具保健功效的山野菜之一。其幼嫩的叶茎,炒食、煮汤、炝拌、盐渍,清淡鲜美。用热水略烫一下即可鲜食,也可晒成干菜或用盐渍长期保鲜。此外,展枝唐松草性平,味苦,适当食用,具有清热解毒、健胃、制酸、发汗的功效[1],作为药材被收录在《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中。药食同源,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鉴于此,笔者总结了展枝唐松草的相关研究与开发利用现状,以期为其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1.1形态特征株高50~100 cm,全株无毛。须根发达,根状茎细长。茎直立多分歧,近二歧状,具纵条纹。基生叶至花期枯萎;茎生叶集中于茎下部及中部,具短柄,2~3回三出羽状复叶;小叶具短柄或无柄,顶生小叶柄较长;小叶片倒卵状楔形、倒卵形、卵圆形,基部楔形或圆形,顶端尖钝,常3浅裂,裂片全缘或具2~3齿,表面绿色,背面色淡,叶脉稍隆起,近革质。圆锥状聚伞花序,分枝多,疏展,近二歧状分枝;萼片4~5,淡绿白色或近白色,卵状椭圆形或狭卵形;雄蕊5~10,花药比花丝粗,线形,具短尖。瘦果新月形或近纺锤形,一面直,一面呈弓形弯曲,两面稍扁。花期7—8月,果期9—10月。

1.2生境分布在我国分布于陕西北部、山西、河北北部、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在蒙古、苏联西伯利亚东部和远东地区也有分布[2]。展枝唐松草适生于海拔200~1 900 m 的山坡、林缘、疏林下、灌丛中,喜凉爽湿润环境,在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和腐殖质土中生长最好。

2 植物学特性研究

张力凡等[1]利用扫描电子显维镜清晰地呈现出展枝唐松草根、茎、叶、种子的结构以及花器官发育过程。 根内皮层细胞髓部细胞丰富,可储存丰富的营养物质,为早春新茎的萌发提供营养,人工栽培应加强水肥管理,促进根系生长旺盛。新采收的种子处于子叶胚初期阶段,且种子需要较短的生理休眠[3]。

3 人工栽培现状

展枝唐松草是春季萌发最早的山野菜之一,在我国东北地区是极受欢迎的山野菜。其野生面积较大,但产量很低,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形成了小规模的零星栽培,主要集中在吉林通化、集安等长白山区,辽宁的辽阳、本溪、抚顺的山地及丘陵地区。

栽培方式主要有大田栽培和林下抚育以及保护地栽培。辽宁抚顺林业科学研究所和清源满族自治县林业局制定了展枝唐松草的栽培技术规范。展枝唐松草繁殖方式有种子繁殖和根茎繁殖2种。种子繁殖为主要方法,根茎繁殖多用于采集野生根茎归田繁殖。种子通常采用先育苗再定植的方式,因土地利用问题,很少直播。播种方式有条播和撒播2种,春季气温稳定在12 ℃以上即可播种。定植时间可在晚秋或次年早春。林地栽植采用定植穴,平地栽植起高畦,开沟栽植。定植次年可采收,根据生长状况采收1~2次。

张力凡等[1]、安景云[4]分别进行了展枝唐松草塑料拱棚反季栽培,在早春(东北在4月)将移栽在大田生长1年及以上的展枝唐松草,或在大田生长1年及以上的种子直播生长的幼苗,覆盖塑料拱棚,进行管理,采收其嫩茎,较自然生长提前15~20 d上市。肖智等[5]研究日光温室展枝唐松草的反季节栽培,越冬前移栽,并强调采收茬数以及不能过度采收。

秋季展枝唐松草的种子采收后,种子胚尚未发育完全,且种子需要较短的生理体眠,导致种子播种后发芽率较低,这样的种子播种后直接影响种苗的繁育。顾地周等[3]利用 GA3(2.10 mg/L)和KT(5.75 mg/L)的混合溶液浸泡48 h后,不再需低温冷冻处理(生理后熟)即可直接散播播种,播种7 d后发芽,发芽率可达97.6% 。张力凡等[1]利用所在地冬季低温,将种子埋入室外地下进行变温层积。翌年土地彻底化冻后取出使种子完成子叶胚的形态建成过程。播种前用浓度100 mg/L赤霉素浸泡20 h,对种子体眠打破效果最明显。种子发芽率可提高15%。

毕红艳等[6]将展枝唐松草引种北京,观测了其在北京的生长发育时期及适应性,结果表明,展枝唐松草在北京有很好的适应性,病虫害发生很少,可达到目标产量。根据展枝唐松草在北京的生长发育表现,总结了其适应北京地区的栽培技术[7]。

4 营养及生理活性物质研究

苗影志等[8]采集株高15~18 cm的展枝唐松草嫩苗,测定其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结果表明,野生种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均超过人工种植的嫩茎叶菜,尤其是胡萝卜素、尼克酸、锌、铁等重要生物活性物质更高,蛋白质和17种氨基酸总量(31 480.3 mg/kg)、必需氨基酸含量(11 046.3 mg/kg)明显高于人工种植的嫩茎叶菜。表明展枝唐松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保健食物资源。王峥涛等[9]从其根中分离得到抗癌活性成分唐松草新碱,其制剂用于临床,并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其根中唐松草新碱的含量。周誉等[10]通过检测不同地区及不同时期展枝唐松草根中唐松草新碱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唐松草含量有差异,5月根部唐松草新碱含量最高。不同部位唐松草新碱含量也有差异,秦汝兰等[11]采用薄层扫描法对长白山区展枝唐松草茎叶及根部唐松草药根碱含量进行了比较,发现茎叶中的含量高于根部的含量。唐松草生物碱的药理作用较多,几乎所有的唐松草属植物都含小檗碱(berberine)和木兰碱(mag-moflorine)[12]。小檗碱能兴奋胃肠运动。木兰碱对狗、兔均有神经节阻滞作用,引起低血压。近代药理研究显示出小檗碱在防治多种退行性疾病上的巨大可能性。天然来源的小檗碱类生物碱会同其他成分疗效增加,减少毒副作用以及避免过早出现“抗药性”等方面表现出其优势[13]。

5 开发利用现状

展枝唐松草是我国东北传统的山野菜,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作为野菜,主要在春季时令季节人们采而食之。开水焯过后蘸酱食用,或晒成干菜待来年食用。也可将其鲜食嫩苗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后制成罐头。因其含有生物碱等生理活性成分,东北地区有用其发汗、治胃酸。其他应用尚未见报道。

6 研究方向与开发前景

6.1加大人工栽培技术研究,着重品种选育、种子休眠特性、繁殖方式以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随着人们对野味需求欲望的不断增强,展枝唐松草野生资源数量有限,且采集困难,产量很难提升。人工种植规模小且分布分散,种植材料多为野生采集的种子,质量和数量均难以保障,导致供需缺口很大。另外,野生状态下,只有早春嫩苗时期可食用,无法满足人们对其的周年需求。因此,应扩大展枝唐松草的种植面积,加大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加强科研力量进行优良种质的筛选,选育高产的优良品种;制定种子和种苗质量标准,保证良种的供应;深入研究种子的后熟及休眠生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进一步制定标准化的种子处理技术;研究组织培养技术,繁育优质种苗;结合采收技术,进行肥水管理技术研究,提高产量和质量。为实现周年供应,应加大设施栽培研究,研究其休眠特性、适宜生长的温湿度条件,实现设施栽培的规范化生产。此外,还应加大规范化生产技术的推广,为广大的菜农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加强林下抚育侧重省水、省力配套技术的研究和推广,这样既可保持展枝唐松草的“野味”,也为“靠山吃山”的农民增加收入。

6.2宣传野菜食用文化,开发多品种多门类的食品,研究贮藏冷链保鲜技术目前,对展枝唐松草的开发利用,多数还停留在传统的食用方法上(鲜食、腌制或做干制品)。加工制品种类单一,加工水平低,缺乏市场。另外,保鲜技术的落后,限制了展枝唐松草作为商品的流通,经济效益低。因此,宣传野菜的食用文化、药膳同源及食用方法,开发野菜的食品种类,如脱水、保鲜、速冻、罐头、蔬菜纸、野菜面食、蔬菜汁的种类和品类等。研究展枝唐松草的冷链保鲜贮藏技术,为开拓市场提供保障。

6.3加强生理活性物质的分离提纯,挖掘其更多的药用和保健价值虽然唐松草属植物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其所含的生理活性物质鲜被分离提纯和进一步的含量测定,许多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未挖掘出来,大大降低了其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难以形成产量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因此需进一步的探索,以发现更好的药用价值。

6.4发展山林抚育,开发休闲旅游附加值无论人工栽培还是野生,展枝唐松草开发都应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人们在自然环境中体会其“野”的味道。因此,可结合农家乐旅游开发项目,发展山地野生抚育、果园等行间间作,让都市的人们亲自采摘,享受美味,放松身心,并同时推出相应的餐饮食谱,会极大地增加展枝唐松草的附加值。

猜你喜欢

栽培种子含量
压滤后盐泥中的盐含量和水含量
油麦菜栽培要点
HPLC法同时测定蓝桉果实中两种marocarpal型成分含量
芪红水煎剂化学成分的HPLC-FT-ICR-MS快速表征与HPLC多成分的含量测定
桃种子
自然栽培的味道
20CrNi2Mo钢中的Al含量控制
夏季苦瓜栽培
三七栽培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