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向“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策略研究

2019-03-14吴建章曹云霞黄华兴

关键词:留学生一带一带一路

吴建章,曹云霞,吴 强,黄华兴,刘 兰

(安徽医科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合肥 230032)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关注度与认同感与日俱增,中国也正在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生动、多元、全面的中国,成为国家对外交流与宣传部门的重要时代使命。习近平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曾说:“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带动沿线国家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促进沿线国家与地区安定与和平等历史使命。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青年学子数量日渐增加。国内各高等院校在接收来华留学生,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国际化发展的同时,如何向来华留学生们讲好中国故事,让他们成为中国国家形象的宣传者、中国对外友好交往的使者、中华文明的传播者,是各高校教育与管理工作者们面临的时代课题。

一、向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意义

(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战略需要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一体化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全面健康发展的新时代,并将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昂首前进。“一带一路”战略思想起源于中国,核心推动力在中国。它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开创若干新型区域间国际合作新模式,构建稳定、繁荣、和平的经济态势,推动中国及沿线国家与地区共同进步、和平发展。沿线国家借力“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共同发展离不开中国经验,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本国经济和解决本国及区域性重大国际问题上,他们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据调查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学子来华留学的目的和动机大多有以下几种:一是肩负国家使命,由政府公派来华学习相关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学成回国促进本国相关专业领域的发展;二是为学习见证中国经济和社会高效发展,慕名而来自费学习;三是为了感受中国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学习汉语;四是为了开展学术调研;五是为了获取学历文凭等,其中前三项来华留学人数占据了绝大部分比重[1]。由此看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了解中国充满渴望,因此向沿线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既可以满足他们对中国智慧的精神渴求,也是他们国家与中国共同发展进步的战略需要。

(二)国家形象对外展示的需要

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是当前我国对外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带一路”横跨欧亚大陆、穿越四大洋,向沿线国家的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培养知华、友华、爱华国际人才的需要,更是我们对外展示良好国家形象的时代需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逆全球化”、“中国发展威胁论”等思潮正在不断兴起。这些言论与事实不对称情况的出现需要来自不同国家的记者和使者共同向世界传递真实的中国信息[2]。事实上,中国在和平崛起的同时,也在主动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与义务,并在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重大国际与地区性问题的协商与解决。部分西方国家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谬解,需要我们向世界证明,中国在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在通过自身的发展进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来华留学生作为中外交往的生力军,他们人数众多、思想活跃,在媒介资源、语言、文化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他们可以用国外受众最能接受和习惯的方式、语言和思维,准确传播中国文化、传递中国声音[3]。

(三)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战略需要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来华留学教育事业伴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发展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发展壮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来华留学生人数逐年提升, 成为来华留学生源数增长最快的地区。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 2017年, 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来华留学生人数已达31.72万人,占全世界总来华留学人数的64.85%,同比2016年增幅达11.58%,学习类别包含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学历层次覆盖到专、本、硕、博等各个阶段,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源数前三位分别为:韩国、泰国、巴基斯坦[4]。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初见成效,高等教育体系日益完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创新水平逐年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校内涵式发展齐头并进,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水平不断提高,高等学校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5]。因此,向“一带一路”沿线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既是展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实力和新成果的重要渠道,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实需要。

二、高校向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原则

(一)党委领导下的教师主导原则

中国高校是党和人民的高校,党的指导思想是高校开展高等教育与科研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高校党委负责对包含来华留学生在内的所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政治方向。因此高校党委的领导,是向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政治保障。包含辅导员在内的高校教师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力量,是高校“两个课堂”的主导者,是大学生思想与精神的重要引领者。无论是高校理论课教师或实验课教师,还是专职辅导员,亦或其他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者,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都与包含来华留学生在内的所有大学生联系密切。根据调查分析,留学生自进入中国学习后,在中国境内最为信赖的人就是自己的老师。因此,高校教师具有讲好中国故事的客观条件、信任基础和逻辑可能。将中国故事融入理论课堂的讲解和“第二课堂”的实验与实践的感悟是教师主导原则的现实体现。

(二)实事求是原则

习近平曾说:“介绍中国,既要介绍特色的中国,也要介绍全面的中国;既要介绍古老的中国,也要介绍当代的中国;既要介绍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要介绍中国的人和文化”[6]。意即我们在向全世界宣传和介绍中国时,要运用哲学的思维,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系统、客观、辩证地说好中国故事。高等学校作为开展国际教育与人文交流的重要部门,更要将此作为开展国际教育交流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在面对各级各类来华留学生时,我们既要宣扬中国好的一面,宣扬中国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幸福以及给世界和平作出的重大贡献。同时,我们也不回避中国社会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事实,以及中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后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三)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原则

来自世界各地的、具有不同语言与文化背景的留学生群体,既具有共同的非汉语背景特点,又具有家庭环境、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因此,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的外来群体,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必须要在兼顾故事时序性、寓意性以及覆盖面的同时,注重考虑不同留学生的民族特点、历史人文、教育背景、宗教信仰、认知结构、价值体系等“差异点”,实施“精准讲述”,在创新“第一课堂”内容和方法的同时,不断探索“第二课堂”的实践方式和体验渠道。针对不同类型高校、不同专业留学生,学校要将社会实践与文化体验的内容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创新教育思维,努力实现“人文课程化,课程人文化”。让所有来华留学生都能在自己喜欢的“频道”上找到感知中国文化、听懂中国故事的“节目”。

三、讲哪些中国故事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曾经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拥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是所有中国故事和中国思想的精髓。中国自古以来就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国家间睦邻友好的“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不同文化背景和发展道路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等理念,都是我们要向世界讲述的中国思想文化故事。新时代的中国精神赋予了新的内涵,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例如:红船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长征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等。一直以来,中国所倡导的“以和平促发展、以发展促和平”的和平发展之路,以及旨在追求本国发展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思想文化,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延续,也是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思想文化支撑,亦是“一带一路”沿线来华留学生最希望听到的中国故事。

(二)中国国情与民情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直在路上,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精彩纷呈,亿万中国人民正在撸起袖子加油干,这些都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丰富而鲜活的素材。当然,我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的国情亦是需要向世界讲述的重要信息。民情,简言之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等情况,它包括人民的物质生活状况、精神生活状况以及对所处社会环境和生活状况的主观感受[7]。它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整体生活状况、道德素养与精神面貌的总称。它包括民众的生活习惯、心理习惯、思维认识和社会主流舆论观点,以及生活中所遵循的所有思想等内容[8]。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延绵不息,拥有世界第一大人口总量,56个民族丰富而多彩的民情正是我们向来华留学生讲述的最好中国故事。

(三)真情实意的国际交往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主动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促进世界对中国改革、发展及对外工作方针的理解与认识,努力向世界展现一个多姿多彩、和平发展、文明进步的中国。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贯奉行友好、和平的外交政策,尤其是中国周边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人民对此体会深刻。古有郑和七次下西洋,近有中非友好互助,今有中俄灾区儿童互助疗养等感人至深的故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人类共同进步这一主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形成将优良对外工作传统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中国国际外交风范。文化交流与教育合作成为对外交流的“润滑剂”和“助推剂”,面对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来华留学生,这些情真意切的友好国际交往故事是我们高校不可多得的故事素材。

四、高校向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方法与策略

(一)做好中国故事的编纂工作,增强故事吸引力和影响力

高校要向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首先做好“备课”工作。只有前期在课程建设上下足功夫,形成一套完备的中国文化教育课程体系,才能让教师和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在“讲故事”过程中有课可讲。各高校可在现有中国文化教学与科研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以高校党委宣传部、外事工作部、对外汉语教学部以及留学生管理工作部等部门牵头的高校对外宣传工作体系。结合当地文化特色重点做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方面素材的整理与编纂。借助对外汉语教学平台,让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故事与汉语教学充分糅合,使其不断积淀和升华,发挥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与文化传递双效功能。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打造富有情感的、真实的、多元的中国故事库,努力将中国故事“烹饪”成适合“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国家来华留学生“口味”的文化盛宴与精神大餐,促进中国故事在国际上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树立中国故事这一世界品牌。努力汇聚更多文化资源,把“我们想讲的”与“受众想听的”充分融合,让中国故事更具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9]。

(二)高校要掌握向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话语主导权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很多与中国山水相连,他们自古就有与中国友好交往的传统。面对来自这些国家与地区的留学生,我们既要遵循对外宣传的基本规律,也要不断改革创新。既要主动向他们介绍过去的中国,宣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要主动向他们介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发展状况,以及他们与中国友好交往的历史传承。鉴于当今世界对中国发展的诸多误读与质疑,我们要掌握有关“中国声音”的主动权,及时主动地向世界传递中国信息、传播中国声音、介绍中国的发展情况、经验和模式。面对来华留学生这部分青年群体,在向他们讲述中国故事的过程中,高校要努力挖掘故事深度,把握好故事的内涵和价值导向,要遵循主动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原则,确保对中国故事内涵和外延的把握。

首先,高校要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解读和宣扬。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文明,思想底蕴深厚,民俗文化多姿多彩,深深吸引着广大“一带一路”沿线来华留学生。要把代表着中华民族精神标识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宣介工作做好,让“一带一路”沿线来华留学生在校园内就能听到最详实的中国历史故事和最为达意的中国思想文化故事。其次,对于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社会现状的认识与表述,高校要主动讲清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制度原因、文化背景以及发展理念,阐明中国独特的基本国情以及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意义。让来华留学生们将立足本位文化和放眼全球相结合,站在历史的角度理解中国发展和中国文化的世界意义。另外,在涉及到一些关键事件和时代节点时,我们要主动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及时向世界传递最客观的事实,避免国际不实舆论误导更多的世界民众。

(三)丰富传播途径,提升宣传能力

面对“一带一路”沿线来华留学生,高校除了要积极创新宣传理念、话语体系、运行机制外,更要不断拓展传播渠道、创新方式方法,提高专业化、精准化宣传水平,努力构建中国对外传播工作新格局。要不断丰富故事的传播模式和渠道,充分发挥人文和科技的互促作用,改变传统的中国故事讲述模式,多从受众的角度去思考与构建故事传播新途径。充分运用各种多媒体技术加以综合呈现,努力将传统的口授模式与新兴的“互联网+模式”以及人工智能模式相结合,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让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渠道既畅通又高效[10]。尝试在来华留学生中实施“小学期制”,将文化感知与专业学习充分融合,努力实现人文“课程化”,课程“人文化”。诚然,由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不同,我们也要把握大势、区分对象、精准施策,充分尊重来华留学生的文化接受阈限,遵循主动传播与尊重受众诉求相结合原则。尊重他们的文化和宗教信仰,不搞思想被动式文化体验。

好故事要讲好,还必须注重方法、讲究艺术。高校向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还需把外交话语同大众话语和教育话语相结合,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去诠释,将中国故事与他们本国文化适当融合,让他们用本国文化思维去理解中国故事。讲好故事离不开良好的氛围,让来华留学生在学习、生活之余身临其境感受中国的发展和社情民意,是当今中国故事的最佳诠释方式。“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学习、生活在中国,我们高校要主动做好他们的跨文化适应帮扶与引导工作,让他们尽快适应在中国的学习形态与生活习惯,增加留学生文化实践与体验内容,让这些留学生用自己的感官世界去体会真实的中国社会。同时,高校要借助各种学生文化节和社会实践活动,让来华留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感受中国文化、感悟中国韵味。

(四)加强向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理论研究工作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来看,任何事情都是发展变化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高校、来华留学生群体、中国故事等各种形势与特点都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因此,我们要将高校向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作为一项长期研究的课题。将高校、来华留学生群体、中国故事以及三者之间的关联性等内容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不断加强对高校讲中国故事的技巧与策略研究,加强对来华留学生群体特点的研究,加强对中国故事的开发研究等。力促课题研究思路与时俱进,研究力度逐渐深入,研究成果推陈出新,以更好地指导高校向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事关中国国际形象的树立,关乎中国与世界新型合作共赢关系的构建,是当前全球化向纵深发展以及中西方文化深度交融的形势下,做好国家间跨文化沟通和国家形象管理的战略性问题。高校是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讲好中国故事,各高校要深入分析其中的现实困难,加强国家形象管理机制和方法问题研究,努力从文化与教育角度,构建战略清晰、举措得当、行动有力的外宣工作体制。

猜你喜欢

留学生一带一带一路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