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治疗致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2例
2019-03-14涂美娟张春丽蒋善文杨晓慧方冰王兴兵
涂美娟,张春丽,蒋善文,杨晓慧,方冰,王兴兵
作者单位: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血液科,安徽 合肥 230001
细胞治疗是近年来肿瘤临床研究中的热点,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s modified T cells,CAR-T细胞)是过继细胞疗法中的一种,将体外激活的自体免疫效应细胞输注给病人,以杀伤病人体内的肿瘤细胞[1]。随着CAR-T细胞在B细胞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一些独特的不良反应也逐渐被认识;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Release Syndrome,CRS),也称细胞因子风暴,是CAR-T细胞治疗后常见的一种症状复杂、可能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CRS是指淋巴细胞在应用单克隆抗体、细胞因子等治疗后出现活化、溶解,并释放出大量细胞因子所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可表现为发热、头痛、心悸等症状[2]。
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2016年6—7月收治2例B细胞白血病病人,应用CART细胞治疗后出现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病人症状均缓解,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病例1,女,33岁,因头晕乏力于2013年6月行血常规检查示血三系减低,经骨髓MICM分型检查提示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后予以化疗,期间三次复发,第3次复发后给予正hyper-CVAD方案再诱导治疗,复查骨髓细胞学提示未缓解,流式细胞术显示CD19+白血病细胞占有核细胞的66%,因此该病人属于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目前单纯化疗或强制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预后效果不佳,经与家属沟通后,同意行靶向CD19的CAR-T细胞治疗,于2016年5月21日入院拟行CAR-T细胞输注,回输前给予FC方案预处理(氟达拉滨30 mg/m2,d1-3,环磷酰胺300 mg/m2,d1-3),预处理48 h后分两次输注CAR-T细胞(总量为3×107/kg,第一次输注10%,第二次输注90%),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第一次输注过程顺利,无不良反应发生,第2天予第二次输注,输注结束后4 h该病人出现高热,畏寒,血压下降,胸闷,氧饱和度下降至90%,予以广谱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血培养均为阴性。同时,CAR-T细胞输注结束后第4天病人出现肝功能损害,胰腺肿大和肺部炎症性改变,IL-6及IFN-r等细胞因子及CRP等炎症指标明显升高,综合考虑CRS发生。输注后第7天予以地塞米松(10 mg,每12小时一次),24 h后体温降至正常,一般情况明显好转,CAR-T细胞治疗后1个月复查骨髓提示完全缓解,流式细胞术检测提示MRD转阴。
病例2,女,21岁,因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疼痛,呈持续性酸痛,休息后略有好转,活动后加重就诊,于2016年1月行骨髓MICM分型检查提示为“急性混合性白血病”,骨髓免疫分型:Mix-AL(髓系和B系双表型),融合基因:阴性,染色体核型正常,经过多次化疗,化疗后粒细胞持续减低,不能耐受化疗,2016年7月7日复查骨髓提示CD19+的异常细胞仍有15.69%。表达CD58、CD19(占幼稚细胞的81%),考虑病人疾病仍未缓解,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后拟行CAR-T细胞治疗,于2016年7月16日入院,经过完善相关检查,回输前给予FC方案预处理(氟达拉滨30 mg/m2,d1-3,环磷酰胺300 mg/m2,d1-3),预处理48 h后分两次输注CAR-T细胞,第一次输注CAR-T细胞100 mL(细胞数量为1.1×108),输注后2 h,病人体温升高达38℃,经过降温对症处理后体温恢复正常,第2天予第二次输注CAR-T细胞70 mL(细胞数量为6.16×108),输注前体温正常,输注结束后4 h病人出现高热(体温最高达39.3℃)、畏寒、低血压、血氧饱和度99%,输注结束后第3天,肺部CT示:两肺炎症、胸腔积液,抗生素升阶梯治疗,效果不佳,血培养均为阴性。输注结束后第7天,病人出现凝血象异常,期间IL-6及IFN-r等细胞因子及CRP等炎症指标进行性升高,综合考虑CRS发生。输注后第9天予以妥珠单抗使用,24 h后体温降至正常,一般情况明显好转,CAR-T细胞治疗后1个月复查骨髓提示完全缓解,流式细胞术检测提示MRD转阴。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白血病病人病情重,多次复发或未缓解,预后差,对于新的治疗方法容易持怀疑的态度,护理人员应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讲解CAR-T细胞治疗的优势及特点,以及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减轻病人因知识缺乏而产生恐惧心理,针对回输前、中、后,以及CRS出现的不良反应阶段,做不同的心理干预,体现个性化护理同时加强亲情支持。
2.2 回输过程护理CAR-T细胞回输一般在病人经过化疗预处理后48 h开始输注,为了减轻肿瘤的负荷同时CAR-T细胞分两次输注,两次的量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遵医嘱连续两天给予。上述2例均是复发难治性白血病,1例是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是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CD19高表达,均在FC方案预处理后回输。回输前遵医嘱使用输注前药物(2例病人均使用的是非那根12.5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避免使用激素)、心电监护、体温监测并记录,回输时经过两人核对无误后严格检查细胞悬液是否有絮状物和浑浊,上、下轻轻倒转输液袋3次,以充分混匀;立即回输,确保细胞的活力及数量;回输过程严格按照输血的无菌操作程序进行,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血器;应先慢后快,输注细胞开始15 min缓慢滴注(15滴/分),观察病人确无反应后再以60滴/分滴入,要求30~60 min输完。输注过程为防止细胞堵管或黏附管壁,应轻弹输血管道保持输注通畅;输注前后均用生理盐水20 mL左右冲管。输注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不良反应。
2.3 CRS的护理
2.3.1CRS不良反应观察 CRS是CAR-T细胞治疗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通过表1中总结的临床表现,责任护士需清楚认识到CRS的观察重点。主要表现为:高热、寒战、恶心、呕吐、胸闷、气短、低血压、血氧饱和度下降、肾功能不全、神经毒性(精神错乱、迟钝和失语)。结合病例1出现的高热、畏寒、血压下降、胸闷、氧饱和度下降至90%、肝功能损害、胰腺肿大和肺部炎症性改变,病例2出现的高热、寒战、低血压、两肺炎症、胸腔积液、凝血功能异常,均在CAR-T细胞输注结束后6 h内发生,进行性加重,因此针对CAR-T细胞治疗病人,应严格无菌操作,控制输液速度,输注时予神志、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至少要至输注后6 h并记录。
2.3.2CRS治疗的配合 CRS治疗在临床主要是对症处理为主,维持体温,能量供给,呼吸支持,循环支持,调整出入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另外应遵医嘱监测病人的血常规、CRP、IL-6、血培养等检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激素或IL-6受体拮抗剂[3-5]。病例1病人因为经济因素,结合症状及临床资料考虑CRS,在CAR-T细胞输注后第7天给予激素治疗,病人体温恢复正常,症状得到缓解,病例2在CAR-T细胞输注后第9天给予妥珠单抗,症状缓解。因此,护士必须了解CRS的治疗原则,严格遵医嘱并配合治疗,同时做好病人的疾病知识宣教。
2.3.3症状护理 ①高热。2例病人均高热持续7~10 d,最高体温达41℃。CAR-T输注结束后当天每小时巡视病人,测体温1次/小时,之后7 d内,每天监测体温5次并记录;高热时遵医嘱使用降温措施如冰块物理降温、温水擦浴,药物一般选择布洛芬等,慎用激素降温;指导病人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更换湿衣被;指导进食清淡易消化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每天每隔4 h监测一次体温并绘制于体温单。②胸闷气短、氧饱和度下降。遵医嘱吸氧,一般以2~4 L/min,抬高病人床头30°,改善通气。③低血压。2例病人的血压均有所下降,病例1血压最低为85/40 mmHg,遵医嘱扩容,在病人能耐受的情况下加快病人的输液速度,同时嘱病人卧床休息。病例2血压下降不明显,在95/52 mmHg左右波动,遵医嘱补液对症处理。同时监测每小时血压的变化。④肺部炎症。遵医嘱完善CT等相关检查,合理并按时使用抗生素,鼓励病人有效咳嗽、咳痰。
2.4 血细胞减少的护理病人出现CRS同时处于骨髓抑制期,遵从血液科护理常规,定期监测血常规,指导病人避免剧烈活动,血小板计数低于2×109/L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必要时遵医嘱成分输血,同时指导病人此期间注意个人卫生,注意保暖,每日3次口腔护理漱口,每晚1次高锰酸钾溶液坐浴等预防感染。
3 讨论
CAR-T细胞治疗在B细胞白血病病人中有很好的疗效,随着CAR-T细胞治疗的广泛开展,对于不良反应的观察、治疗和护理尤为重要。最早由Ferrara等[6]于1993年在移植物抗宿主病中提出,是机体对于病毒、细菌、纳米材料等外界刺激所产生的一种过度免疫。CRS是CAR-T细胞治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时可危及病人生命;但CRS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其需要与感染、重要脏器出血及药物不良反应等血液科常见致病因素鉴别。CRS的常见临床表现包括恶心、头痛、心动过速、低血压、血氧饱和度下降、皮疹等[7-11]。这些症状与噬血细胞综合征、淋巴细胞增殖病所发生细胞因子风暴相似[12]。
护士作为临床症状的第一目击者必须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对CRS的充分认识,要及时观察与鉴别是否是CRS,及时汇报医生,尽早控制与处理CRS。熟练掌握CAR-T细胞治疗的回输及不良反应的观察,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预防出血和感染的发生,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