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结合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研究
2019-03-14黄大伟
黄大伟
(涟水县中医院脑病科,江苏 淮安 223400)
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神经系统疾病,其病死率、致残率都非常高,存活患者大多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1]。急性脑梗死发病人数在脑血管疾病中最多,约占50%以上,该症的病理基础是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而这一过程与炎性反应联系密切[2]。因此,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通常采取抑制炎性因子生成的方式来对动脉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进行阻止,从而保护患者脑部组织。为探究补阳还五汤结合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本文将选取我院收治的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实验。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其中,常规组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29~68岁,平均年龄(46.3f6.1)岁,发病时间(34.9f5.2)h;联合组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45.5f6.4)岁,发病时间(35.2f5.7)h。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在接受本次治疗方案前1个月内曾服用他汀类等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单纯西药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日一次,每次100 mg,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每日一次,每次20 mg,口服[3]。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额外给予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具体药方为40 g黄芪、10 g当归、10 g桃仁、10 g赤芍、9 g地龙、9 g红花,加水煎煮,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加减药方,如便秘者可加入大黄、肩关节疼痛者则加入独活等。4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接受2个疗程治疗。
1.3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包括白细胞介素-1β(以下简称IL-1β)、超敏C反应蛋白(以下简称hs-CRP)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以下简称MMP-9),并以《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和《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症临床研究指导》作为标准评价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经比较,联合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s)
组别 n IL-1β(ng/L) hs-CRP(mg/L) MMP-9(ng/L)常规组 32 18.31f2.94 15.54f4.03 353.47f69.88联合组 33 12.76f2.65 11.19f3.22 233.46f63.39 t 7.999 4.815 7.256 P<0.05 <0.05 <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常规组中,痊愈7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78.1%;联合组中,痊愈14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0%。经比较,联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46,P=0.021<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本次研究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尝试联合应用补阳还五汤和常规西药治疗方案。实验结果分析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补阳还五汤结合常规治疗效果良好,能有效控制其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