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9-03-14成晓华
成晓华
(太仓市中医医院心内科,江苏 太仓 215400)
伴随近几年社会人口发展愈发老龄化,使得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率不断递增,针对此类患者,若临床治疗不及时,能严重影响患者的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考虑到患者年龄等因素,以往临床多主张应用药物疗法治疗,但取得的临床疗效不理想,无法改善患者病情,对此,另寻一种更为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是现下临床需要重点重视的问题[1]。故本文以我院接收的高龄冠心病心绞痛者92例为对象,经实施冠脉介入疗法治疗,现做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作为我院接收的高龄冠心病心绞痛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其中,参照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68~89岁,平均(75.6f2.4)岁,稳定型心绞痛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试验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69~90岁,平均(76.5f2.5)岁,稳定型心绞痛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根据患者症状,心电图表现,被选对象均已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无严重精神障碍病症者;所有对象对此次研究均知晓,并已同意签署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伴心肌梗死、恶性肿瘤病症者;伴其他脏器严重原发病症者;伴药物禁忌症者。
1.3 方法
行常规药物疗法治疗参照组,依照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指南中表述的相关内容,予以患者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并予以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实施β受体阻滞剂、血管转换酶抑制剂治疗。
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按治疗试验组,先予以患者基础药物治疗,其目的是使患者病情稳定,随后在患者胸痛发作3至7天内,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予以择期冠脉介入术治疗,实施冠脉造影PTCA术、PIC术对其病情状况实施观察。根据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是否伴有目测狭窄直径不低于50%的支数分为单支病变、两支病变和三支病变,若左主干目测狭窄直径不低于50%,则宝石左主干病变。应用心电图对缺血位置情况进行测定,并通过与冠状动脉造影结合,采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形成术治疗患者病变血管,并放置支架。
1.4 评价标准[2]
评定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不低于80%,患者的临床病症改善显著,满足上述即为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在80%~50%,患者的临床病症有所改善,满足上述即为有效;患者的临床病症未发生任何变化,甚至有加重趋势即为无效。
比较观察参照组与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疗效
73.91%为参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率,明显低于试验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疗效 [n(%)]
2.2 对比不良反应率
23.91%为参照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试验组的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不良反应率 [n(%)]
3 讨 论
冠心病又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血管腔阻塞或狭窄,诱发心肌出血坏死、缺氧和缺血而产生的心脏病。如果临床治疗不及时,则易导致血栓性病症的发生,甚至猝死,对患者的机体健康带来威胁。心绞痛属于一组临床症候群,其是因心肌供氧与缺氧见暂时失去平衡而导致的心肌缺血。而心肌缺血的发生多是因心肌氧需求增大,且不低于病变冠状动脉供血能力所致,或者是因冠状顶买供血减少导致,或者二者皆可同时发生[3]。由于疾病的发生人群多以中老年群体居多,从而能对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药物保守疗法、冠脉介入疗法是现下临床治疗此病症的常用手段,虽然前者的实施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但无法从根本上将冠心病的致病因素清除,所以,另寻一种更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已成为必然趋势。随着近几年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介入疗法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高龄冠心病心绞痛92例患者为对象,结合上述研究结果可知,实施冠脉介入疗法治疗,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对血运进行完全重建,显著改善供血状态。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冠脉介入疗法的研究,总结其疗法优势如下:①冠脉介入的应用能有效实现缺血心肌再灌注治疗;②有助于患者心肌血流动力学的改善,对患者心功能指标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③便于血运重建,使缺血心肌和冬眠心肌的血液供应情况恢复正常,加快心肌细胞生理功能的恢复;④能使患者心绞痛症状得到改善,患者病情稳定。
总而言之,对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冠脉介入治疗,其治疗效果良好,并发症率的发生降低,改善预后,促进患者机体恢复,值得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