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与我的地方志生涯

2019-03-14梁滨久

黑龙江史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方志改革开放工作

梁滨久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改革开放是第二次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旗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里,我要发自肺腑地说,是改革开放成就了我,我十分感恩改革开放。

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我是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教师进修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改革开放之后的1979年,遇上国家招收研究生的好政策,我才通过考试有幸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研究生,所学专业为中外关系史。1980年4月8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史学会代表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乔木在讲话中指出:“地方志的编纂,也是迫切需要的工作。现在这方面工作还处于停顿状态,我们要大声疾呼,予以提倡。要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材料和新体例,继续编写好地方志。”我作为研究生院学生旁听了胡乔木院长的讲话,首次知道国家要开展新方志的编修。1982年秋,面临毕业分配。当时,想去省出版部门工作,但毕业后已在省出版部门工作一年的我研究生院的学长刘敏告诉我,出版部门没有进人指标,省地方志研究所(即省志办)已经成立,编制未满,很需要人。于是我决定到研究所工作。为熟悉地方志,还到北京图书馆借阅了几本旧志。省人事局满足了我到省地方志研究所工作的愿望。起初从事市县志指导工作。1985年担任副所长,主管业务。1987年任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秘书长,省志办党组成员。1992年起先后任《黑龙江史志》副主编、主编。2003年退休。可以说,考研成功和研究生毕业后能够从事地方志工作,都是改革开放赐给我的机遇让我抓住了。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也许我一直都在杜尔伯特县工作。没有改革开放后掀起的修志热潮,我也不可能从事地方志工作。

从事地方志工作从1982年到2019年的今天,已有37年,取得过一点成绩:截止2003年编辑过120多期刊物;共发表近700篇方志论文、文章;出版《方志学新论集》;参与主编大型地方志综合性工具书《中国地方志综览(1949—1987)》,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编的《中国方志通鉴》中负责方志理论部分的组稿和编辑工作,担任《方志百科全书》的编委和专家组成员;论文多次应邀参加中国地方志协会(学会)学术年会。至今为止担任四届中国地方志学会的学术委员。

取得的这点成绩,和全国、全省地方志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省地方志办公室的集体努力与领导、同事们大力支持密不可分。省地方志研究所(省志办)1982年组建,拉开了我省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的序幕。但当时条件十分艰苦,七八名工作人员挤在省档案局的一间办公室里办公,1986年新盖办公楼条件才渐好。1987年,省政府第四次常务会议决定,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为常设机构,升格按厅级事业单位管理,市县和省直各单位志办也作为常设机构,按事业单位管理。这在全国各省市(区)中也是不多的,为地方志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由于省委、省政府得力领导和全省地方志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在首轮修志中,253部规划三级志书全部完成,而且进度上位于全国第三位(先完成的是河南、安徽)。《呼玛县志》《大庆市志》分别是全国首部出版的新县志和新市志。第二轮志书也到了大量出成果的阶段。还编纂出版了《黑龙江冰雪文化图志》《黑龙江图志》《东北抗日联军图志》等一批特色志书。在为省中心工作服务方面,创办了《资政史志专送》。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方面则升级改造了中国龙志网站,实施了数字方志馆建设。国家方志馆知青分馆建设为全国瞩目。黑龙江省在依法修志上也走在了全国前列,1987年就颁发了《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工作暂行规定》,就地方志编纂的目的、宗旨和意义,以及编纂指导思想、方针原则、体制机制、机构设置、工作任务、志书质量保障、审稿制度、出版办法等做出了全面规定,这是省级第一个具有行政法规性质的文件。在此基础上,2014年9月17日,又由省政府公布了《黑龙江省地方志工作规定》,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地方志工作法规化、制度化建设的继承和发展,必将使我省地方志工作迈向一个新台阶。由此,我深感,是全国地方志事业的蓬勃发展鼓励我不断前进,是省志办给了我施展才智的舞台,是省志办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给了我工作的动力,没有全国和我省地方志事业的发展,没有一个奋发有为的集体,个人是微不足道、无能为力的。

放到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思考,我认为,作为个人,首先要融入到这个潮流之中。为了跟上这个时代潮流,我努力学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几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或是党组发放学习材料,或是自费购买辅导材料,我都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闭幕刚刚发售学习材料,我就购买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和《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用来学习。各科理论知识,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文化学、历史学、方志学、语言学、思维学、民俗学等,共做成百多本剪报和笔记。这使我在指导志书编修、审查志稿、主编刊物以及方志理论研究中能够运用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并应用各科知识。因为地方志被称“地方百科全书”,不多学习一些各科知识,是做不好工作的。

我还认为,在改革开放中,更要勇立潮头,站在时代的前列,敢于在工作中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出突出的成绩,才不会愧对这个时代。退休之前,除上班外,几乎所有的节假日,我都用来学习、工作和进行方志理论研究。2003年退休后,看到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黄楠森所说:“学术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深受启发,认为学术也是方志事业的灵魂,决心以方志学术理论研究继续我的工作生命,为我所钟爱的地方志事业添砖加瓦,学习、工作和学术研究时间并不比上班时的时间少,每年平均参与志稿评议5部,撰写方志文章近20篇。在方志理论研究方面,我提出了许多创新的观点。如提出了“志学”概念,主张“万物皆可志”,指出方志性质是系统概念,提出社会主义方志事业研究命题,系统研究了地方志的著作权,倡议编修统合古今的中国国家志——《中国通志》,提出地方志体制改革“两种工作体制”(日常工作体制和志鉴编修的“战时体制”)构想,率先进行章学诚方志思想历程研究(文章收入《章学诚研究集萃——章学诚诞辰280周年地方志纪念文集》),作出章学诚方志学理论是经典的论断等。如果不投身到实际工作中去,不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各科知识,不吸取地方志工作的实际经验教训,不加倍地勤奋工作,是找不到研究课题的,找到了也研究不出解决问题且有创见的成果,更不会得到更高的展示能力和水平的平台。我三次参与地方志大型综合工具书的编纂,担任中国地方志学会的学术委员,实际上就是给我提供的国家一级的平台。有这个平台和没有这个平台是大不一样的,它可以使我接触面更广,资讯更丰富,视野更开阔,从而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我2003年退休后,平均每年有3次应邀到全国各地参加研讨会、座谈会、评稿会的机会,这与地方志的更高平台给予我的宽广视野是有关系的。

抚今追昔,我再一次感谢改革开放和地方志事业的发展给我带来的机遇和动力。我想,工作生命是有限的,而学术生命是可以延长的,只要身体尚可,能够正常思维,我就要继续奉献智力,做好省地方志的志稿审读工作,加强学术理论研究,为地方志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方志改革开放工作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黑龙江民国方志所刊名家墨迹选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不工作,爽飞了?
嘉绒藏族地区的旧方志编纂
我要出舱工作
再说还有工作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