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特廖娜”的人物形象分析

2019-03-13林丽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期
关键词:农妇母亲

摘 要: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索尔仁尼琴毕生致力于探索国家出路,被誉为“俄罗斯的良心”。其作品《马特廖娜的家》为读者揭露了社会变革下出现的种种丑陋现象,突出了深处“混沌”中主人公的人性之光,为俄罗斯文坛刻画出一个不朽的精神传奇。本文旨在分析主人公的层层形象,从而彰显出俄罗斯女性的人格魅力。

关键词:马特廖娜;农妇;母亲;圣愚

作者简介:林丽(1994-),女,汉族,黑龙江牡丹江人,内蒙古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语言文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俄罗斯语言与文化。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01

“马特廖娜”对俄罗斯人民来说这一名字耳熟能详。翻阅词典可知,除却名字外,该词还有母亲、贫穷的老年妇女之意。此外也极易联想到俄罗斯传统民族工艺品“马特廖什卡”(套娃)。不难看出,该词在俄罗斯民族中有着重要意义。

索尔仁尼琴于20世纪50-60年代创作该作品。当时苏联文学正处于“解冻时期”,众评论家强烈谴责“个人崇拜”思想,强调“人”的作用和意义。因此,作家选用普通农妇作为主人公。在作者的笔锋下,这位农妇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出现在读者眼前。

一、农妇形象

马特廖娜独自一人生活在塔里诺沃村。起早贪黑干活,没有一刻得闲时间。邻里之间和睦相处,能帮助的她绝不吝惜。为了存活下去,她冬夏吃土豆和被他人用来喂猪的大麦粥;为了存活下去,她拼命打探能否得到逝去丈夫的抚恤金;为了存活下去,她冒着被抓捕的风险去偷炭;为了存活下去,生病只能躺在床上熬上两三天挺过去……如此,一位没钱没势,一直遭他人恶意对待却仍心存善念,纯洁质朴的农妇形象便呈现在读者面前。

二、母亲形象

马特廖娜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其身上充满母性的光辉。年近六旬,孤苦一人,一生共孕育六个孩子,却不幸全部夭折。领养前未婚夫法捷的女儿吉拉,并将其视作亲生女儿。一只母山羊,一间正屋,一只跛脚猫,这便是她的全部家当。不仅对吉拉,她对所有人都像母亲一般去付出自己的生命。自己因病被集体农庄除名,却仍无偿帮助农庄和他人干活。一直为“我”做饭,且永远是自己吃最小的土豆,将大的让予他人。为了山羊的“粮”,再苦再难她也要趁官员不注意走上几十公里偷偷拾草。住了将近四十年的正屋,一听前未婚夫说要为养女吉拉盖新房,便二话不说允诺将自己视为生命一般的木屋拆掉用以获取木板。为拆房忙里忙外,最终也因担心他人拉木板出现意外慌忙追赶而自己惨死于此生最惧怕的火车轮下。她总是忽略自己,时时刻刻想着他人。默默付出,从不求回报。这种精神不正是伟大的母爱吗?

三、圣愚形象

圣愚是基督徒克修生活的一种形式,被称为“为了基督的缘故而愚痴”。他不同于常人,不被世俗理解,因此而被某些人嘲笑。因该形象马特廖娜一直被村民嘲笑。但马特廖娜从不认为自己异于寻常人,她把吃苦干活作为她“修行”的必经之路,是她追随基督的方式之一。马特廖娜出场时便是一位被病魔缠身的老妇人。每当疾病来临时,她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不吃不喝。因为疾病,被集体农庄除名,但社长老婆登门命令她去帮忙时,她拿起自己的工具就去干活。不管是亲戚还是邻居,只要开口,不管多辛苦她都会去帮忙。为了打听已逝丈夫是否有抚恤金,东奔西走两个多月,却从不生气,从不抗争。得到些许抚恤金后,也引来周围村民的疯狂嫉妒和嘲讽,但她一直隐忍着,并把这种隐忍看作是一场“修行”。

此外,作为圣徒,她从不追求物质。住在家徒四壁的屋子里,“我”拍下了她望着窗外露出的笑脸。一件破破烂烂的衣裳同样是她的心头爱。东西够吃够用就好,从不过多要求生活上的富足。

另外,她有着独特调节自己情绪的方式—干活,不管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只要干完活,消极情绪准会一散而光。

最后,作为圣徒,她也有着莫名其妙的预知能力。比如,不知为何特别惧怕火车,祈祷时圣水和锅的丢失,跛脚猫的出走,两天两夜的暴风雪,这一切都预兆着她生命的终结。

结语:

不论是在家庭中,还是生活、工作中这位老妇人都是不幸的。她存活时用自己的无私奉献和博爱精神去感化村民。正是因为肉体的死亡,她的精神才得以升华。肉体虽然消失了,但她的精神将一直植根于俄罗斯民族的靈魂中。

作者详细描写了其死后场景:所谓的亲朋好友前来吊唁,却各怀鬼胎。为将她所剩无几的财产据为己有,大家各自卖力表演。似乎,马特廖娜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他们干活和给他们留下财产。作品中法捷是最大“反派”,他一直追求物质。在马特廖娜活着时,想方设法拿木料。运送木料时为省运费,自作聪明想出“妙招”,最终导致马特廖娜及其儿子的死亡。悲剧发生后,他愁苦万分,愁得是如何名正言顺拿回木料,他东奔西走,到处打点,为得仍是将木料占为己有。在他看来,马特廖娜和儿子的死亡还没有盖房子的木料重要。正是因为这群自私贪婪、毫无信仰的村民方能突显马特廖娜的高尚情操。这正是索尔仁尼琴所探索的,他希望以马特廖娜的形象救赎人们找回信仰。正如他在文末所说:“没有这样的人的存在,整个村庄、整个城市,乃至整个国家都将不复存在。”

参考文献:

[1]吴济,司俊琴.炼狱中的苦刑圣女—索尔仁尼琴和涅克拉索夫笔下“马特廖娜”形象的多维度观照[D]. 兰州,兰州大学. 2017:21-25.

[2]张建华,任光宣.俄罗斯文学名著选读(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347-388.

猜你喜欢

农妇母亲
母亲的债
农妇卖了多少个鸡蛋
公司烧饭农妇意外坠亡是否认定工伤
农妇的理想
母亲的背影
给母亲的信
富贵病
农妇与主妇:非农化过程中的农村妇女
母亲
悲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