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019-03-13刘峰彤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期
关键词:苏轼文章

作者简介:刘峰彤(2003.2-),男,锡伯族,辽宁省锦州市义县高级中学高一24班学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01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这既是苏轼的诗句,更是苏轼对自己的评价。苏轼一个超脱的神人,豪迈不羁,大胆直言,他生性爽朗,为人直率,闲暇时间经常去游山玩水,广结良友。一身正气是我学习的榜样。

一、苏轼的人生经历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众所周知的一个美名就是苏东坡。主要是文学家、在书法上也颇有成就。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跌宕起伏,最终因病亡故。他是一代才子,像小孩一样的不谙世事,将一生奉献给才学。它的父亲苏洵给他起名为“轼”,希望他扶危济贫堂堂正正做人。他这一生也完美的印证了“轼”。

1.出道即名声大作

苏轼21岁在父亲与弟弟陪同下于嘉佑二年(1057年)进京应试。考题是《刑赏忠厚之至论》,他不仅没有受挫,而且因这一考试名声大作,主考官欧阳修对苏轼的评价是“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当时因为欧阳修的极大推荐,苏轼所有的新作,只要一出立即红遍京师。

2.仕途路上颠沛流离

25岁便入职为官,在朝第四年,因父苏洵病故,守孝三年。回朝后王安石变法的新法不能接受,35岁时上书弹劾谈论新法存在的问题,最终自请担任杭州通判,政绩突出。

43岁,发生“乌台诗案”。随即苏轼被贬至湖州担任知州一职。因汇报情况写的一篇文章《湖州谢表》被新党利用,恶意诬陷苏轼及其同僚。自己也差点丢掉性命。无数官员联名替他说清,当时正好赶上不杀士大夫的政策,苏轼才保住一命。乌台诗案彻底击溃了苏轼的底线,使他对政治失望透顶。后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一职,此时心灰意冷的苏轼写下了著名的《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

48岁,苏轼离开黄州,携家眷奉诏赴汝州就任。路上由于幼儿不幸夭折最终在常州居住,作为自己的终老之地。

49岁,宋哲宗当朝,苏轼重新被启用,可他对新党和旧党的统治都有不满,因而再次申请外调。53岁,苏轼任杭州知州。在杭州的第二次年就率众兴修水利,筑成“苏堤”。

相比之前的生活,苏轼现在的生活如世外桃源般。55岁,他再次被迫踏进仕途,又因政见不合,一直被贬。又开始了奔波的生活。

62岁的苏轼,本可以安享晚年的时候,却被调到海南岛儋州。在儋州苏轼待了很短的时间却深得民心,百姓爱戴至极。很多的东西都改用“东坡”为名。

3.苏仙陨落

64岁,宋徽宗惜才将苏轼召回任职,北归路上,苏轼在常州逝世,享年六十五岁。

二、文学造诣

苏轼一生给我们留下了2700多首诗词歌赋,是中国文学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笔财富。

1、词作:苏轼在词作上拥有很强的造诣。其在历史上的影响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是继柳永之后,在词体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一改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形成了独立的抒情诗体。

2、诗作:苏轼的诗基本都是体现自身状况,批判世态炎凉,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与愤懑。全部以诗歌的形式淋漓酣畅发泄出来。在苏诗中,凸显出对人生的思考,与社会的现状,因自己受到各种的压制,一身正义无处可用,空有一腔热血只能在地方得以施展,一生庸庸碌碌。批判社会的黑暗与腐朽。坚持“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孑然一身,不屈不挠。

3、文章:苏轼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强调的是文、道并重。文章与精神生活巧妙结合,寄情感与文章,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深受感染。在苏轼看来,“道”不应限于儒家之道,而应是泛指事物的规律。苏轼的文章对事物本质注重较多,结合客观事实,文笔流畅,意气风发。他主张所有艺术风格的应独具风味,在借鉴他人的基础上,做出属于自己的非凡成就。

三、感想

苏轼是非凡的才子,本可以身居高位,一辈子享受荣华富贵,安逸舒适的过一生。可是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选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抗战到底的生活,而且直言不讳,不向黑暗势力低头,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路,一生穷困潦倒颠沛流离,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自述,他虽生活寒苦,可是精神上不畏险阻,勇往直前,在地方为官期间,兢兢业业尽最大努力帮助百姓,让百姓能过上更好的日子,可是官职卑微的他,能力有限,为百姓能做的只有一小部分,拥有一枪热血,却报国无门。只能不了了之。将他的才华写进诗歌供人们传颂。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时代虽然在不停的更替,我们现在的社会也变得越来越和谐,可是社会问题本质一如既往,无法更改。我们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拼搏,需要有苏轼这种堅持不懈,不畏权势的坚毅,而且应该学苏轼无论处境如何,对知识的向往和追求从不改变。而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先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变得有价值,社会才会记住我们,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尽情展示的舞台。

苏轼的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勾起了多少仁人志士的内心情感啊。现代社会没有苏轼,可是却有苏轼的一群敬仰者,我们会沿袭苏轼的脚步,让自己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猜你喜欢

苏轼文章
“苏说苏轼”苏轼与圆照
从善如流
苏轼错改菊花诗
文章词不达意如何破
文章导读
苏轼“吞并六菜”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苏轼吟诗赴宴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