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诗词意象赏析

2019-03-13肖丽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期

肖丽

摘 要:诗词创作是物化于心后的语言表达。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古诗词是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诗词在文化内涵和情感传递上都有其独到的特点。在中国古诗词创作和赏析中,对意象的应用与分析都是十分重要的。中国古诗词中所使用的意象语言具有特征性和功能性,同时也为古诗词的情趣和想象力增添了色彩。在古诗词赏析和研究中,意象类语言在意境渲染、情感传递上都有重要作用。本文从中国古诗词的意象分类、语言特征和功能与情趣方面分析古诗词意象赏析的关键。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让更多人对中国古诗词的意象有深入理解。

关键词:中国古诗词;意象情感;诗词情趣

作者简介:肖麗(1988-),女,硕士研究生,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0-02

含蓄凝练是中国古诗词创作的重要特点。在古诗词创作中,很多诗人并不喜欢直抒胸臆,而热衷于采用借景抒情、借物言志等手法进行情感的抒发和渲染。在中国古诗词中,所写之景色,所咏之事物,都是古诗词意象中的“象”,而对这些景物所融合及赋予的情感,就是意象中的“意”。古诗词中的“意象”实际上是对创作者主观内心情感和客观观察形象和事物的总结与融合。在中国古诗词创作中,那些壮怀激烈的情感与婉约含蓄的情绪,经常通过这些意象传递给赏析者。对古诗词意象的分析与理解,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诗人的创作情感和意图,能够将诗人创作心境通过意象传递给读者。

一、中国古诗词意象分类

在中国古诗词的意象应用中,一般可以分为三类,即人像、景象、物象。下面笔者将从这三个方面分别分析古诗词中的意象。

(一)古诗词中的人像

所谓“人像”,就是古诗词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在中国古诗词中,我们能看到很多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悠然归隐、爱憎分明的人物形象。我们通过分析古诗词中这些人物形象外貌、动作、神态或者语言性格的描写,能够掌握诗词创作者的情感态度。所有古诗词中所描写的人物特征都能与人物所处历史环境和人生际遇相关联。性格决定命运,古诗词中人像的描写,体现的也是创作者的性格和命运,是诗词创作者内心的写照。例如,在《相见欢》中,李煜写到“无言独上西楼”,“无言”和“独上”这一动作行为把人物的孤独憔悴之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后主李煜在降宋后的情感在一句“几曾识干戈”的喟叹中酝酿开来,通过这样一个沦为阶下囚的落寞帝王的伤怀行动与感叹,读者能够感受到诗词中人像所传递的悲伤情绪。

(二)古诗词中的景象

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用景为象抒发胸臆,是中国古诗词创作中尤为常见的。我们在解读诗词中的景物欣赏表象时,还应该注意其背后的社会情感与内涵。景象是对现实景物和景物所营造情感调性的综合描述。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为例,表面看写的是景象,实际是抒发作者离别的哀怨与伤感。

(三)古诗词中的物象

托物言志是中国古诗词常用的意象手法。中国古典诗词含蓄的创作特征导致诗人直接言志的情况比较少。这时候“物”就起到了很好的依托作用。在物象的应用中,既要对物所代表的内在品质和诗人所想表达情感与志向的共性进行挖掘,又需要注意诗词创作的情趣。例如,在《己亥杂诗》中,龚自珍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一物象,刻画离枝花朵坚守的情操,同时也是在抒发自己矢志不渝、坚守不移的情感。物象在人格写照上应用较多。

二、中国古诗词意象语言特征分析

(一)意象语言的多样性

在中国古典诗词创作中,意象语言的应用具有较强的多样性。在类别划分上,一般可以将意象语言分为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几类形象的词语。例如,在很多古典诗词中,会用乌啼、钟声、潮声等听觉意象渲染情绪。红花绿柳、明月清石等视觉意象也经常被用到。除了通过感官功能划分意象类词语,在古诗词创作中,我们还可以用自然景物和人类社会固有的景物来区分意象的类别。例如,自然的意象有日、月、天、地、花、鸟等,人类社会中的意象有车、马、衣服、食物等。这些经常接触到的感官类内容,都让古诗词中的意象创作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

(二)意象语言的模糊性

中国古诗词中的含蓄和模糊性是其艺术魅力的关键。而在意象语言的应用中,意象的模糊性特征也给诗词创作增加了很多的想象力和美好体验。意象类词语一般所表达的情绪是比较模糊的,需要结合情境和上下文分析,才能产生具体意思。而不同读者和拥有不同经历的人在读到同一个意象时却可能产生不同的想法,这就是意象语言模糊性的魅力所在。以杜甫《江汉》中“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为例,有的人会理解为“我的心虽然像落日一样,但它仍然强壮”,另外一些人却认为其表达的是“我的心不像落日,但它仍然强壮。”这种模糊性意向特征,让诗词的内涵更深刻。

三、中国古诗词意象的功能与情趣

(一)古诗词意象的固定含义

中国古诗词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诗词创作者逐渐积累了一些固定的写作用词方法。诗词的意象在传承和发展中也形成了一些稳定的含义。这些固定意象用词形成后,在后来的诗词创作中起到了加强情感渲染和意志表达的作用。例如,在《诗经》中,“日夕乃归家”这一描写还只是人类的普遍情感体验,但是在后世意象用词的逐渐演变中,夕阳与离别和相思就逐渐建立了联系,形成一种固定意象被诗人广泛应用。温庭筠曾写“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马致远曾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夕阳下的景象描写,让人物的情感在暮色中沾染一层离别和思念的愁绪。在古诗词中,这些具有深层情感的意象用词让诗词的意蕴得到了更好的贯彻。另外,在诗词中意象的使用上,也存在一定的流变,并不是所有景象、物象都表达不变的情感。在诗词创作中,某些景物也具有多重意象。以菊花为例,在陶渊明《归园田居》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描写的菊花,就表现了诗人淡泊情志、闲适旷达,融入自然的情感,而在李清照“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诗句中,菊花就具有憔悴、萧条的意象,表达的是诗人现实状况的写照。意象的内在情感就发生了变化。

(二)古诗词意象的功能性

在中国古典诗词创作中,有时会涉及一些比较难以具象化的情感。在刻画抽象之物时,诗词中的意象还可以作为诗人思想和精神的载体,通过自身的描述性功能,展现人生哲理。以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诗句为例,对于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很难通过语言表达,但是以月为意象作为类比,则让这种人生无常,珍惜眼前的哲理生动的描绘出来。这就表现出了诗词内涵中的思想性和诗词意象中的拟情和指意功能性。

(三)古诗词意象的情趣与艺术价值

中国古典诗词中意象的另外一个价值是展现诗词的情趣和艺术性。任何意象词语都需要在组合中才能发挥自身深刻的艺术价值。在诗词创作中,抒情和表意的结合才能让古诗词更具艺术情趣价值。诗人在创作时将能体现氛围且具有类似色调、情趣、倾向的内容重复并接连使用,这种综合应用所展现的画面和情感能够强化古诗词的感染力,让读者更深入的感受和体会到诗词所展现创作者的精神境界和情趣与艺术价值。例如,李白在诗中写到“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用夜色、折柳、故园等景象、物象关联起来,营造了离愁别绪的氛围,让柳下送别、夜色兼程的情景变得更加生动。通过这里,欣赏者能够更强烈地感受到诗词的情趣以及其所蕴含的艺术美感。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国古诗词赏析中,意象作为重要的内容,具有丰富的内涵。意象的应用对丰富诗词的创作手法,展现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哲理思考、情感表达、志向宣泄都有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古诗词传承中,我们要深入理解诗词意象中的文化性,接受并体会古诗词中的人文精神与艺术情趣。

参考文献:

[1]常红蕾. 中国古诗词意象赏析浅探[J]. 文学教育(下), 2016(1):84-84.

[2]文丽.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中意象的把握[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35):320-320.

[3]杨玉花.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的欣赏[J]. 安徽文学月刊, 2009(4):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