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三部曲”中的女性性别建构
2019-03-13张卉妍
摘 要:金庸在华语世界的巨大影响力已无可争议,他的小说影响了数代人,而性别则是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本文立足文本,从性别叙事的角度深入分析“射雕三部曲”中的女性性别建构。
关键词:金庸;射雕三部曲;女性形象;主客体对照
作者简介:张卉妍(1993.12-),女,汉族,河南省洛阳市人,海南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0-01
一、“射雕三部曲”中的女性
丹纳认为,“文学和所有艺术一样,是在固定时空的环境中表现一个确定的种族的理想和气质,表现得越充分纯粹,文学作品便越有意义越完美。”金庸小说采用了传统古典小说的形式,且其人物深受古典文学影响,具有独特的魅力。笔下的女性形象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射雕三部曲”中五种女性形象
一是超凡脱俗的仙女。以小龙女、王语嫣、香香公主为代表。她们清纯善良,不谙世事。描写小龙女外貌“那少女披着一袭轻纱般的白衣,犹似身在烟中雾里,看来约莫十六七岁年纪,除了一头黑发之外,全身雪白,面容秀美绝伦,只是肌肤间少了一层血色,显得苍白异常。”这类女性除了绝对的美貌以外,单纯近乎无知,有种让男性呵护的柔弱感。
二是狠毒的妖妇形象。《天龙八部》中的康敏生性放荡、魅惑众生,为了达到目的,私通白世镜、全冠清,宁可把自己得不到的东西毁掉,也不能让别人得到。这类形象夸大了女性的恶毒心理。
三是温柔贤惠的“女仆”,以《倚天屠龙记》中的小昭为代表。小昭隐姓埋名地照顾张无忌,事事为张无忌牺牲而未有所求,最终为救张无忌而远离中原。这类女子丧失了“自我”的人格,属于温婉贤淑的传统女性。
四是刁蛮任性的大小姐。《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蓉古灵精怪;《神雕侠侣》中的郭芙刁蛮任性,唯我独尊。大小姐们家世显赫,聪明伶俐,花容月貌,也为了心上人撒娇吃醋耍脾气,更使出浑身解数地对他好。她们一改传统女子的温柔形象,使读者眼前一亮。
五是优秀的女强人。《神雕侠侣》中的林朝英生性孤傲,貌美逼人。武功盖世的她却偏偏爱慕王重阳,费尽心机仍爱而不得后凄凉收场。这类女子优秀强势,却因为无法满足男性自负的心态而错失姻缘,孤独一生。
吉尔伯特·古芭的《阁楼上的疯女人》写道,男性文学中有两种臆想出的女性形象:天使与妖妇。天使被描写为善良无私、温柔美丽的形象,她们为了男人牺牲一切,却唯独不能做自己;妖妇被描写为自私、心狠手辣的女人,因为男性面对女性强势的挑战感到恐惧,遂将其形象恶化。
二、男性中心意识下的性别建构
对比金庸笔下的男女主人公,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形象、性格设计和命运归属,都有很大的不同。金庸笔下的男性始终处于不可撼动的主体地位,性格设计靠拢主流的道德标准,终成伟业;与此同时女性的形象则显得单薄,成为陪衬男性成长的存在。
(一)主体地位的男主角
男性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核心主人公。郭靖、杨过、张无忌、萧峰、段誉、虚竹等都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主角,其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逐渐丰盈。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隐性主人公同样由男性承担,他们的存在是推动故事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天龙八部》中的无崖子。
金庸塑造了性格各异的男性角色,生动勾勒出他的精神家园;并通过男性主角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深刻诠释出他的道义和价值追求。郭靖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乔峰的民族出生问题,都最终发展为对“人性”的终极探索,成为家国、民族、精神、价值的文化符号。
(二)客体地位的女性形象
金庸作品中描写了许多各具特点的女子,而男主人公总会得到书中最美貌、最动人的一位女子——相貌平平的程灵素无论多么冰雪聪明,也注定要被胡斐辜负。由此金庸小说中的女性便处于“被赏玩”类的地位,相貌成为评判女子的重要标准。
几千年以来,女人不只是生物意义上的“人”,也承载者家国政治、道德伦理的深远涵义。金庸笔下的女性即具有政权争斗的隐喻意义,成为男性价值理念的客观映照——通过女性的爱情抉择隐喻作者的道德话语:黄蓉必然会弃外表潇洒、内心龌龊的欧阳克,而选择外表木讷,胸怀家国的郭靖;周芷若没有坚守对张无忌的爱而选择宋青书却得到了悲惨的下场。
三、结语
纵使女性如何智慧超人,金庸笔下最终练就上乘武功、成就丰功伟绩的永远是男性。背负复仇使命的赵敏,遇到张无忌之后,不仅抛父弃兄,更是背叛了自己的使命和民族。聰明绝世的黄蓉不去称霸江湖,却替郭靖出谋划策,降龙十八掌的武功秘籍自己不眼馋却逼着郭靖学习,使得蠢笨的郭靖成为一代大侠。读者难免对女性单薄固化的形象感到失望——聪明野心勃勃的赵敏,如何突然选择背叛家国而跟随木讷普通的傻小子张无忌,她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迷惘和纠结?这些,金庸老先生都没有告诉我们,留待读者想象。
参考文献:
[1]金庸.《射雕英雄传》[M].北京:三联书店.1997.
[2]金庸.《神雕侠侣》[M].北京:三联书店,1997.
[3]金庸.《天龙八部》[M].北京:三联书店.1997.
[4]金庸.《倚天屠龙记》[M].北京:三联书店.1999.
[5]张丽《徘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论金庸武侠小说爱情抒写特征》[D].河南大学,2013.
[6]胡锦江.《论金庸小说文化思想的演变》[D].云南师范大学,2013.
[7]刁军.《百年一金庸》[D].辽宁师范大学,2003.
[8]张继东.《金庸小说艺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
[9]冯晟.《金庸小说人物的原型影响》[D].西北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