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兵团综合配套改革中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改革的研究及展望

2019-03-13唐姚邵战林常哲

农业与技术 2019年3期
关键词:生产经营影响研究

唐姚 邵战林 常哲

摘要:为了研究兵团综合配套措施改革中,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改革的成效与存在问题。本文采用比较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兵团改革加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改革成效显著,但存在很多问题。存在问题有:兵团人口结构老龄化并且文化素质偏低;缺乏人才、缺少二三产业的支撑;缺乏多产业融合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结论:组织培训职工科学种田;提供好的就业环境和优惠政策吸引人才;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新型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模式;扶植龙头企业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进优秀企业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生产经营;影响研究;新疆兵团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215072

兵团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体制机制早已不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由于体制机制的制约职工的农业种植热情不断下降,人口不断流失,收入不断减少等问题突出。在这种背景下,改革是必然选择。兵团综合配套措施改革中农业经营体制改革是从计划经济为主导转变为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改革目前符合时代发展和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但在改革实施过程中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发展[2]。

1兵团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历史发展沿革

[BT(2+1]1.1兵团土地制度与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历史发展沿革[BT)]

1.1.1兵团初始阶段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1954—1975年)

兵团成立初期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是以团级单位,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此时的生产经营方式也符合了当时国家政治需要和社会发展趋势,其重要作用是农业振兴、边疆安稳。但当时土地规划、土地用途管控、土地整理、耕地保护等制度尚未建立。

1.1.2兵团恢复初期农业生产经营体制(1982—1992年)

这个阶段是属于过渡时期,初期的土地承包形式是“一主两翼”。由大型农场承包并且转包给家庭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以职工家庭庭院经济和职工自费开荒经济为两翼的承包形式。改革结果,基本解决了职工和团场干部吃团场大锅饭的问题。此次土地承包制度的缺点是风险分配不合理,团场承担全部生产风险,职工不负担农业风险。

1.1.3兵团计划单列后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1993— 2000年)[JP]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和“高度重视农业”。1993年,新疆兵团党委决定在团场实施“两费自理”制度,在“两费自理”等新的土地承包制度下,农业生产风险由团场全部负担,转变成职工自担大部分风险,这提高了兵团职工进入市场的风险意识,也提高了其农业生产积极性,但是由于种植业回报期长,职工老龄化加剧,社会福利程度的提高,社会保障压力逐渐增大,上缴的任务变得越来越重。

1.1.4“1+3”文件实行后的兵团农业生产经营体制(2001—2005年)

2001年4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颁布《关于深化农牧团场改革的意见(试行)》,后经试运行后,2004年11月《关于深化兵团农牧团场改革的意见》正式颁布实施。由于官方文件附有关于“团场分配”、“团场财务”和“团场基层民主”的3个附件,史称“1+3”文件,生效至今。此阶段的土地承包制度改革,使兵团的农业生产结构模式趋于流畅和定型,但是相比内地或外国市场的整合以及内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仍存在问题。兵团的统购统销价格可能偏离市场价格,这引起了兵团当局的关注,土地承包制度有望进一步改革。

1.1.5兵团土地承包长期固定经营体制的形成(2006年—至今)[JP]

2006年,兵团党委基于对“1+3”文件颁布实施以来的总结,颁布《关于进一步完善“1+3”文件若干政策的补充意见》。目的是为了减轻职工农业经营的成本负担,同时也加快兵团特殊体制与市场机制的接轨。2006年底兵团党委提出了将兵团耕地分为3类:“职工配额土地”、“职工经营场所”、“职工自用土地”。这是借鉴内地垦区的划分方法,从此,团场土地承包制度政策基本定型[3]。

2017年,中央出台了《关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用《意见》指引改革。各级各部门坚持以问题导向,认真对照“五个不适应”的问题,力争在关键和艰难的改革中率先取得突破[1]。

1.2兵团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改革成效

1.2.1民主选举连队“两委”圆满完成

“两委”即连队共产党员支部委员会和职工自治委员会。“两委”选举打破了干部地位和工资模式,使民主管理和监督与民主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以此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过去规定党员干部不能经商办企业,束缚了连队干部。现在取消干部身份,连队干部可以向地方村干部学习,牵头成立合作社等新型農业生产主体,引导职工致富[9]。

1.2.2职工身份地确权颁证有序推进

职工身份地得到确权颁证,真正改变了土地的短期承包、经营不稳、掠夺式生产、土地投入不足等问题。在确权以后,职工可以出租和获得土地收益并实现自由流转。只有当承包的土地得到确认后,公开登记,企业实体才能从事规模经营,增加土地的长期投资。同时,有利于合作社的发展和对职工持股的法律保护[6]。

1.2.3全面取消“五统一”全面实施

“五统一”即:统一种植计划、统一农资采供、统一产品收购、统一农机作业、统一产品销售。全面取消“五统一”,改变团场过去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办法。充分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和生产经营自主权,连队干部的工作也发生转变,由催种催收到服务种植。产前培训、市场引导、农资储备监管;产中技术指导、科技服务;产后发布市场信息、促进农产品销售、农情统计分析。

1.2.4建立权责统一的新型职工管理体系

“土地、职工、民兵”三位一体,职工权利义务相统一。将职工享有身份的权利和履行民兵职责的义务联系起来。明确团场连队的土地就是“职工自主经营田,法定民兵义务田”。解决了职工利益问题,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壮大稳定了职工队伍,确保维稳,戍边职责使命的履行,增强组织优势和动员的基础,强化权责利的统一[12]。

1.2.5鼓励创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在团场农牧职工自愿基础上,加大领办职工专业合作社力度。发挥资本优势,通过出资、扶持和服务等方式,参与或领办一批管理民主、制度健全、产权明晰、带动力强的为农服务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要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涉农扶持政策,在项目、资金等方面对农牧职工专业合作社给予支持,增强为农服务能力,带动农牧职工多元增收,进一步密切供销合作社与农牧职工的利益联结。

2兵团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改革评价分析

2.1兵团综合配套措施改革调查问卷基本信息

为了对当前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团场的实施情况有深度的了解,了解兵团职工对综合配套改革的看法,挖掘试點团场改革过程中的问题,形成有针对性建议的调查报告。

本文对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团场六团采用了问卷调查的研究方式,随机选取3个连队。设计了2部分问题:是兵团改革中关于职工对团场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改革的认知情况;职工对团场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改革的评价情况。问卷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80份,其中每个连队平均60份,共回收问卷170份,回收率为97.22%,经过逻辑关系筛选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信息筛选后,获得有效问卷170份,问卷有效率为94.44%(表1)。

2.2兵团综合配套措施改革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2.2.1职工对综合配套措施改革的认知情况

样本统计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年收入、职务等方面的因素。在问卷中关于是否知道团场正在进行“改革”的问题中,总体样本中,“知道”的占89.9%,“不知道”的占10.1%。其中男性职工有105人,占61.8%,女性职工有65人,占38.2%。在连队职工配比中,大量的农业劳作,以男性为主,符合实际情况。问卷中关于是否听说过“兵团综合配套改革”的问题,男性职工回答知道的问卷数量分别是91.4%,而女性被访者回答知道的只有78.4%。这表明在连队的宣传工作中,参加连队会议的一般都是男性职工,女性职工在参与积极性方面不如男性职工,也侧面表示了,男性职工对于自身的参与意识要强于女性。总体而言认知程度较高。

表明在此次改革中宣传工作效果显著,普及度高,同时体现职工参加连队会议和接受政策宣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侧面表示第一师阿拉尔市在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措施改革后对职工的生产经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2.2职工对团场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改革的评价情况[JP]

问卷中显示,关于团场推进综合配套措施改革之后农业生产经营的变化状况,有72%的被访者表示有很大变化,有20.2%的被访者认为有较小变化,有7.8%的被访者觉得不如以前。由此可见改革后,70%职工认为改革对其有积极影响。但将近有30%的职工觉得改革后对自身的农业生产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在调研中,持积极态度的职工表示:生产经营权的扩大,增加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市场参与度;“两委”成员服务意识提高,职工参与度增加;完善了土地管理体系和流转程序。负面影响:职工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先进管理方法和种植技术,掌握度不高;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缺少龙头工业企业,失地就业难度大;农业产业模式发展落后,缺乏新型经营主体。

表明在此次改革中关于农业生产经营的各种实施办法,得到广大职工的积极认可,实施过程中职工满意程度较高。但也存在较多不足,因此在实施中就需要解决其中出现的问题,保障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BT(1+1]3推进兵团综合配套改革后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转轨建议[BT)]

3.1吸引或者扶植优质龙头企业发展和引进优秀人才[JP]

目前的兵团就发展第二产业而言,首要选择是发展地方特色农业,支持农业龙头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农业合作社和其他经济组织的发展和壮大。形成工业化发展模式,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农业;要吸引外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入驻,就必须要有他们感兴趣的产业项目;要有优惠的政策支持,和国家资金的投入。具体措施:在企业审批手续、土地使用及建筑规范经营管理等方面简化程序,对于吸纳本地就业的企业给予补贴性支持,如贴息贷款,工商登记补助等办法。国家资金投入方面的优惠政策就是,公共设施的建设,建设农业开发区,支持农业开发区的厂房和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在信贷方面提供无息贷款等优惠。

为了长期有效地留住人才,有必要建立稳定,长期的收入增长机制。对于返乡的年轻人,政府应该增加资金和技术支持,特别是改善鼓励创业创新的信贷支持政策。对于年轻人而言,通常面临诸如资金不足,抵押品减少和贷款困难等问题。完善农村银行服务覆盖面,完善农业创业市场化投资机制,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13]。

[BT(2+1]3.2加大职工培训力度,提高职工科学管理高效种植的水平[BT)]

连队作物的增产增收,离不开优良品种和科学高效的管理措施,有好的品种当然必须有相应配套的技术措施。团场、连队可以利用冬天农闲之际,组织职工学习科学管理和科技种田,引导职工学习良种栽培模式和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8]。

科学使用农资,农场植保站及连队“两委”帮助职工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引导职工严格执行植保技术部门制定的防控措施,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的农药。

提高职工的维权意识。现在职工自主购买农资时,提高他们的权利保护意识。购买农资需要保留购买证书等信息,作为质量问题的依据。因此,在“改革”的同时,要做好“指导”,让员工做好自己想做的事。独立进行种植管理,但公司还必须提供指导服务[11]。[JP]

[BT(2+1]3.3连队的“两委”需做好宣传、技术指导、服务以及监督工作[BT)]

3.3.1宣传工作根据生产实践,编制和印刷合格農业物资和种子公司等有效信息,提供给职工参考,通过电视、微信等途径推送信息,或者连队开设培训班、召开职工大会等形式宣传识别真假农资、种植管理知识、新技术、新产品,引导职工认可接受合格农资、新科技、新产品,学会新的种植管理知识。

3.3.2技术指导“两委”成员不仅是职工的带头人,更是服务员和技术员,就必须掌握过硬的栽培种植技术,了解作物的生长规律,水需求和肥料的规则,以及关键环节。让职工了解科学种植的好处,提高职工管理水平。[JP]

3.3.3服务工作连队的“两委”是职工民主选举的自己信任的,能力强,工作真心、真情为职工做好服务的带头人,因此,需要有效地转变职能,创新工作思路,协助职工做好农业生产。比如:引入订单作物,提供前期支持,中期帮助和产后服务。当职工遇到困难时能第一时间出现、帮助、解决,不辜负职工群众对他们的信任。[JP]

3.3.4监督工作“两委”不仅是服务提供者,也是员工信任的监督者,帮助职工监督团场和连队的农资市场,并协助兵团执法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消除职工购买假农产品的事件[10]。

[BT(2+1]3.4实现职工生产经营自主性与兵团农业种植结构的有机统一[BT)]

未来的农业生产发展趋势将是订单农业,订单农业的优势在于供需平衡,需要什么就种植什么,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职工的收益,消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避免了盲目种植造成的损失。综合配套改革后,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团场应该积极协调引进和扶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培育新型农工专业合作社,发挥龙头企业和职工专业合作社的主导作用,与职工签订农产品种植供销合同。发展订单农业,形成生产,供销一体化生产经营模式,使新型农工专业合作社成为生产经营的主体,以民营,民管,民收益为发展方向[14]。[JP]

3.5扶植与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兵团未来的规模农业要靠专业化合作社来实现,走“龙头企业+合作社+职工”的经营模式,延伸产业链,让职工分享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收益[15]。连队重点要发展种植业合作社,合作社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统一招标购进质优价廉的农资,在农产品销售中从“单打独斗”到“抱团经营”共同闯市场,提高市场的销售价格,让合作社真正发挥降本增效作用。合作社可以引导职工群众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之路。

4研究展望

由于兵团综合配套措施改革的实施,本文中只针对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改革后,各项改革对农业经济的带动能力和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方向等问题做了定性研究,由于缺乏数据本文只能放弃构建指标体系,转而以定性分析为主。在今后研究中,应借鉴国家或者其他省市和地区的农业发展经验,待获取足够的数据支撑后,针对兵团改革对农业经济的绩效研究。

兵团农业经营体制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只能从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等相关概念出发,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进行较为宽泛和大致的研究,虽然也具备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参考价值,但要准确定位农业经营体制的改革仍需要一个长期研究的过程。[JP]

参考文献

[1]中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关于深化兵团农牧团场改革的意见(试行)[KG-*8][J]. 新疆农机化,2001(02):6-8,10.

[2] 本刊编辑部. 坚定深化兵团改革[J]. 当代兵团,2017(01):37.

[3] 梁赟. 兵团团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师连队“两委”选举工作启动[J]. 当代兵团,2017(17):44-45.

[4] 周国胜,刘智. 新疆兵团国有农用土地经营制度探索[J]. 中国农垦,2008(05):16-18.

[5] 邓志敏. 对兵团农牧团场管理体制改革的设想[J]. 新疆农垦经济,2002(03):26-27.

[6] 郑伟. 对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金银川镇“团镇合一”管理体制的建议与思考[J]. 兵团党校学报,2013(03):42-45.

[7] 白燕. 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兵团跨越式发展[J]. 兵团党校学报,2014(01):5-8.

[8] 李秀芹.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2.

[9] 罗喜. 兵团十三师黄田农场农业公司化经营模式构建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6.[ZK)]

[10] 刘玉欣. 兵团团场内部管理体制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4.

[11] 尚明一. 兵团团场经营体制改革思路与实施方案设计[D].石河子大学,2014.

[12] 张光华,陈子真,王力,王平. 公司化经营是兵团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制度支撑——农六师葡萄产业公司化经营模式探析[J]. 新疆农垦经济,2011(11):25-29,45.

[13] 彭银春.兵团团场内部管理的困境与对策思考研究[J].兵团党校学报,2009(06):85.

[14] 王林.农业公司化经营的典型模式及前景分析[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9.

[15] 王玉东.国有农场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猜你喜欢

生产经营影响研究
浅析党建工作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的做法
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税务筹划分析
论个案串联教学法在影响研究教学中的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