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2019-03-13刘向斌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4期
关键词:黑穗病感病病株

刘向斌

近年来,玉米感病品种不断增多,玉米丝黑穗病呈现出不断蔓延的趋势,严重病虫害为玉米种植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分析了玉米黑穗病的发病症状,针对性的指出了相关的防治技术,以期为此后玉米种植作业提供更多的借鉴依据。

1玉米丝黑穗病症状

玉米丝黑穗病主要在苗期侵入,属于系统性的侵入病虫害问题,会严重危害雄穗与雌穗,且一旦发病会直接影响整株的健康生长,为种植人员带来了经济损失。一是果穗症状,玉米除了苞叶,发病的整个果穗都会变为黑粉包,且果穗近似于球状,不会吐丝。同时,在刺激下,雄穗也会过度生长为管状长刺,并呈现出猜头状。长刺的顶端较细,中央呈空状,长短各不相同,且由穗基开始向上生长,整个果穗出现畸形问题。二是雄穗症状,个别小穗便会在病虫害的侵蚀下变为黑粉包,且黑粉会聚集成块,很难分散。三是苗期症状,苗期的玉米便会出现症状问题,且一般会出现黄条型、笋状型、植株畸形茎扭型以及顶叶扭卷型等。受生长环境、发病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玉米苗期会出现不同的症状,且早期症状易于其他疾病混淆,因此凭借早期症状确诊率为70%至90%。河南地区的玉米丝黑穗病会表现出矮化型,茎基会不断增大,向另一侧弯曲,且沿着叶片会出现黄白色的条斑,抽出黑穗。部分品种还会出现矮化丛生型,存在较多的叶片。

2发病规律

玉米丝黑穗病主要因孢子病菌引起,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甚至部分混入粪便中,或者在种子表面过冬。土壤中的真菌属于玉米丝黑穗病的主要侵染源,种子会带有真菌导致玉米远距离发病。且受土壤真菌源种类、真菌源数量、苗期环境以及品种等因素的不同,玉米丝黑穗病会表现出不同的发病症状。一是土壤肥料带菌,玉米丝黑穗病真菌会在土壤中存活2至3年,受连作时间的影响,会导致玉米严重发病。二是秸秆带菌,采用秸秆还田技术时,带菌的秸秆留在田中会增加病原真菌的数量。或者将带菌的秸秆饲喂牲畜,利用粪便施肥时均会引起病原菌的增多。三是品种抗病性,不同玉米品种,其抗病性能各不相同,比如高度感病品种的发病率为90%,抗品种的发病率为30%以及高抗品种的发病率仅为5%。当前种植人员缺乏基本常识,常年种植感病玉米品种,以致频发黑穗病。四是气候条件,播种后土壤的温度与湿度也会影响病菌的存活数量,在越冬真菌数量较多的情况下,低洼冷凉的地块发病较为严重,而沙壤旱地发病较轻。

3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措施

3.1种植抗病玉米品种

在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方面种植抗病品种属于最为有效的根治方法,种植人员应合理搭配各种抗源品种,在种植主栽品种的同时辅助种植搭配品种,以防品牌单一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且还应根据品种的抗性结合当地的实际种植情况布局,尽快淘汰掉易感病的玉米品种,提升种植质量水平。

3.2适时更新玉米种植品种

当玉米品种需要较长的种植时间时,其自身的抗性也会严重降低。受杂交品种的影响与时间的推移,很多病原真菌会更加适应环境与宿主。长期种植某一个玉米品种除了会降低自身的抗性外,且还会导致真菌致病性发生改变,增强了易感性,降低了玉米的种植质量。

3.3轮作不同玉米品种

不同玉米品种之间的抗性各不相同,在同一地块上连续种植同一品种的玉米会导致其产生抗病差异问题。对此,在小范围的种植区域内,种植人员应避免种植同一玉米品种,增强玉米对环境的适应性。比如避免在同一地区大面积种植同一抗性品种以及避免在同一地区长期种植遗传背景相同的品种等。除此之外,种植人员除了种植当地主推的玉米品种,还应选择合理的品种进行轮作搭配。

3.4减少初侵染源

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便是土壤中真菌的含量,尤其是易感病品种的抗病性能更低。当连作高感玉米品种时,土壤中的真菌每年会成倍的增长,当积累了一定程度时,便会导致玉米感病。为了减少真菌数量,种植人员应采用三年以上的轮作,最好轮作豆科作物与玉米,以减少真菌的积累量,有效调节土壤的肥力结构,在合理利用土壤肥料与水分的基础上增强玉米的品质。同时,种植人员还应及时做好病株的清理工作,尽早拔除带至田外进行深埋或焚烧,或者及时处理收获后的病株,减少病原体。

3.5加强耕作管理工作

种植人员在种植玉米时应采用精细耕作方式,为幼苗出土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同时,还应针对玉米种植土壤进行翻耙作业,以及时将真菌埋入土壤底层,降低真菌的侵染几率。但当土壤中存在大量的真菌时,及时预防效果并不明显,且牲畜粪便会为田地带来更多的真菌,对此,种植人員不能利用病杆饲喂牲畜,且在冬孢子成熟之前,做好病株的割除工作,促进幼苗的加快生长,增强病株的抵抗能力。除此之外,种植人员还应根据当地土质情况确保合理的种植深度,浅播可以预防黑穗病,因此种植人员一般采用浅播种植方式。河南一般在秋季种植玉米,低温会延长幼苗的出苗时间,增大了病原真菌的侵染几率,因此种植人员应根据当地条件,合理选择种植品种,掌握播种时期。

3.6药剂防治

为了避免种传与土传疾病,种植人员应采用种子包衣技术进行防治,一般在苗期进行,有效降低黑穗病的发病几率,有效保证出苗率,促进玉米植株的健康生长。玉米丝黑穗病存在较长的侵染时间,且土壤属于真菌的主要来源处,药剂防治的效果并不稳定。但三唑类杀菌剂具备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以大面积的防治真菌,但其在低温多雨气候下会产生不良反应,种植人员应充分注意。为了降低三唑类药剂的使用量,种植人员还可以将其与其他杀菌剂进行联合使用,制成包衣剂作为种子的处理药物,在增产的基础上兼治黑穗病,有效提升玉米的种植质量与产量水平,为种植人员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玉米丝黑穗病属于主要的病虫害问题,且普遍发生于玉米种植过程中,病株率可以达到30%以上,严重影响了玉米的正常生长。对此,种植人员应采取更多的玉米防治技术,选择理想安全的药剂,降低农药的残留量,切实提高玉米的种植水平与质量。

(作者单位:471900 偃师市植保植检站)

猜你喜欢

黑穗病感病病株
甘蔗重要亲本田间自然抗黑穗病测定
土壤pH和主要养分含量与山核桃干腐病的相关性研究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绩溪县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意见
甘蔗实生苗早期阶段黑穗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5个欧亚种葡萄品种感染霜霉病后4种酶活性的变化
23个甘蔗品种对甘蔗黑穗病的抗性测定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基于高光谱数据的马尾松松萎蔫病早期监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