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配合你演出的我尽力地表演
2019-03-13一剑青
一剑青
我总喜欢把编导这个职业比作科技时代的绘画师,因为我们要布局、要思考,要将心中的场景变成屏幕上一出出精彩的电影情节、电视画面。
电影电视时代还未过去,我们又迎来了互联网短视频时代。
现在,你在电脑、手机终端上所看到的每—个短片,每一档综艺,都可能有我们“编导人”的身影。
怀着编导人“时代绘画师”的使命,我踏进了这个行业。
你写的策划不错,但是要撤掉
我所在的公司是美拍平台上的一个网络节目。至今难忘工作第一天,当我怀揣着不安的心情走进办公室,结果发现同事们都在看视频。
过了好几天我才知道,原来他们是在学习。
是的,对于编导来说,学习就是看更多的片子,揣摩更多的镜头叙事手法。
编导的意思是:编剧+导演。
剛到公司的第一天,带我的导师就让我提出下一期节目的策划。策划内容包括场景的布置、节目的具体内容、前期怎么拍摄以及后期怎么剪辑等等。
经过我一夜的奋斗,不懈的努力,提交了一份两千多字的策划书,导师微笑地和我说:“嗯,策划不错,但不好实施。撤掉!”
我石化在原地。
同事见状,扬起一张皮笑肉不笑的脸:“在这里,你要学会坦然接受被毙稿的命运。”
那个时候我才明白,为什么有些节目我一看就非常喜欢,那是因为,它建立在无数个“观众可能不喜欢”的策划的尸体之上。
我们的每一期节目都需要经过选题、撰写脚本、拍摄、后期剪辑几大流程。作为编导,更是要把控整个节目的各处细节。加班是时有的事,但是加班过后,几个编导相聚在烧烤摊吃烧烤,再来几杯热饮,真是冬天里最棒的事。
整个公司的人都很年轻,平均不超过26岁,所以哪怕我只是一名实习生,他们也根本不把我当孩子看,各种段子说来就来,让我非常惶恐。
工作上也没有实习生和正式员工的差别。在这里,只要你写的脚本够好看,你想的策划够新颖,你就是最优秀的员工。
写最多的稿子,做最烈的疯子
我以为我在公司只要写好脚本、想想节目流程,就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事实证明,挫败感远比想象中要来得更快更猛。
我经历的第一个挫败是没有灵感。在这个以创新、创作为第一要诀的视频公司,没有了灵感,不知道脚本要写什么内容,不知道下期节目要拍什么,那是最要命的事。没有灵感的日子里,我诸事不顺,真真体会到了喝凉水都塞牙缝的滋味。
塞完牙后勉勉强强交了一篇脚本上去,导师很不满意,但是又没有别的可供选择,眼看着节目播出的日子临近了,不得已只好在我的脚本基础上进行了一些修改,然后匆匆进行拍摄。拍摄时又因为导师更改的部分太多,和我的故事截然不同,导致我在拍摄现场十分慌神。
摄像问我:“这个怎么拍?”
演员问我:“这个怎么演?”
我的回答都是我不会,我不知道。
最后还是摄像大哥请来了坐在办公室的导师,由她指导所有工作人员完成了拍摄。而我全程站在一边,看着导师不苟言笑的神情,不知所措。
所幸视频播出的时候效果不错,有些观众还在“弹幕”里点名表扬了我写的那几句对白很煽情,很感人。后来我跟导师进行了沟通,明白不应该因为没有灵感而故步自封,缺乏灵感的时候更应该多多交流。
在导师的鼓励之下,我翻开了早在大一就已经结课的摄影摄像教程,重新复习了拍摄的手法和技巧,以便在拍摄的时候,能更好地把自己心中所想的画面传递给摄像师,让他成功拍出我想要的效果。
我们每期节目都实行编导责任制,按照节目收视率高低,加减薪酬。
当我看见自己所负责的一期节目名列第一的时候,前一期的挫败感才算正式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我对节目制作重新燃起的疯狂热情。
自拍不嫌丑,出镜人似狗
临近拍摄,有时会遇到演员不够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我们这些幕后编导亲自上阵了。前期我是死活不肯出镜的,怎奈公司能用的面孔都已经用了,能救场的就只剩下我这个“生面孔”。
我不情不愿地上了节目,除了考虑应该怎么说话,我一门心思几乎都放在了“什么样的站位能让自己看起来好看点”之上,然而,还是没能逃过屏幕的火眼金睛。我自认颜值中上,平时自拍偶尔也能有那么一两张满意的,可是节目上的我,就只剩下一个字——丑,两个字——巨丑!
屏幕一般是宽屏,使人显胖,而且在高清镜头上,人的皮肤、五官等会被放大。因此,大部分人上镜都是比本人丑的。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小女孩喜欢追星,明星们在镜头前都这么帅了,那本人还得了!相比那些养眼的小鲜肉,我长得就真的有点对不起人民群众了。
就在我为自己屏幕里的长相“默哀”的时候,同事甲“嘿嘿”一笑:“别看了,再看你还是长这么丑。”
没等我怼回去,同事乙又跑了出来:“我下期节目给你安排了个戏份,红不红就看这次了!”
我们时常调侃上节目会被观众熟知,红遍网络,事实上,上了那么多期节目,还是没人来找我要签名,想想还真有些遗憾。
这里适合依依惜别,那里适合互扇巴掌
实习期间,最劳累的莫过于拍摄“大片”的时候。大片是非常规性的节目,一般隔几个月拍摄一次,耗费的人力、财力都是巨大的。
我们没有制片人,拍摄的场地都是自己摸索来的,依据大导演的剧本要求,我们开始了城西城东来回探路的不归路。
“这里这里!这里适合情侣分手,依依惜别。”
“那里那里!那里适合婆媳争端,互扇巴掌。”
司机师傅一边开车,一边不时地瞥我们几眼,满脸写着“这群人是不是有毛病,一边分手,一边扇巴掌,岁月静好不好吗?”
答案当然是不好的。
没有冲突的剧情意味着不吸引人,不吸引人就意味着“这个稿子要被毙了”。那时候,我们几个小编导的手机屏保都是“今天你被大导演毙稿了吗?”以此来激励自己好好构思故事,好好写脚本。拍大片的那段时间,所有工作人员基本都是不眠不休的。我们连续拍了四天,其中三天都熬夜到凌晨,第四天晚上更是通宵到了早上七点。
拍摄完成之后,说好的聚餐、唱K统统没有实现,我们各自回家,呼呼大睡了一天一夜。
至今还记得,昏昏欲睡的时候,摄像问:“你们要去监督片子的剪辑吗?”
我们非常默契地摇头:“不去!全权交给后期老师。”
但是第二天醒来后,我们还是习惯性地去了现场监督后期剪片子。不过我相信,前一天编导们说不去的话,都是发自肺腑的,那种耗费心神的感觉,不是疲累二字可以形容的。
一档节目的形成,需要编导、摄像、灯光、演员、后期等全片场工作人员的努力,我们一向都相信后期老师,正如我们一向相信摄像老师。
编导是网络时代的绘画师,但他需要绘画棒,需要白纸,需要颜料。任何一个节目都是集众力完成的。虽然顶着一个“导”字,却从不敢做凌驾于众人之上的“暴君”。
虽然后来我因为一些事情离开了这个实习单位。但是视频创作的热情,以及那颗名为梦想的初心,依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