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冬性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分析
2019-03-13张宏艳
张宏艳
摘要:本文通过对30多个品种的冬小麦品种的产量、基本苗、最高茎蘖,有效穗、株高、穗粒数、千粒重等多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小麦性状与产量关系大小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最高茎蘖>株高。而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将试验的品种分为4个类群,第一类为安农1206、TQ1203、山农10-2、中泛7039等;第二类园田5号、天润3167、太麦002等;第三类为龙科1211;第四类为西农2000、未来0501、紫09122等。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为小麦的选择育种和杂交提供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小麦;农艺性状;回归分析;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190215018
1前言
小麦是世界范围内都比较重要的粮食作物,我国是世界上的第一大小麦生产国,其粮食地位仅次于水稻。每年的种植面积约占粮食总面积的27%。我国的黄淮地区是冬小麦的主要产区,该地区种植的品种为半冬性小麦。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小麦新品种出现了新的特点,即植株比较矮、茎干比较强、籽粒比较的更大,同时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最重要的是产量提高等。即使育成品种的亲本来源不同,但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够实现比较好的目标。如果进行人工杂交的话能够实现对性状的改变,进而实现多态性的降低。相关的研究显示,提升育种的优越性和推广优良的品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麦的产量。此外,小麦高产培育的发展阶段,品种培育很重要。所以,为了提升小麦的经济效益,必须进行不断的育种和新品种的推广。
1.1小麦遗传多样性的意义和重要性
相关的研究显示,小麦具有一定的优点,即产量高,品质好,同时综合性能也比较好。然而,小麦单产的增长幅度只能维持一段时间,不能实现想象中的突破。其中的原有耕地的减少、水资源的短缺和人口的增加等。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以下两点,即优质种源的缺乏和遗传多样性的水平比较。地理自然环境、人们的需求不同、改良方式的不同等对小麦的需求都造成影响。不同区域在经过自身的演变之后形成自己的特点和遗传性能。此外,优质种源的时期不同,其对受育种的目标和创造变异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影响,此外,种质资源的性状特点及遗传基础也会发生改变,因此,对影响优质种源进行分析能够促进有利政策的制定。同时能够实现有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我国对小麦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越来越广泛,与其他的国家相比较,我国小麦遗传资源的特点有多粮、早熟、适应性强等。研究显示随着小麦品种的不断出现褐更替,小麦产量的潜力也开始显现,其中的穗粒数和千穗数均有所增加。相关的研究显示,如果合理使用殺虫剂或者合理增加每公顷氮肥用量的话将对提升产量和结构因素有直接的影响,同时能够实现增加结实穗数和减少退化小穗等。本文分析了多个不同品种的半冬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同时对农艺性状和小麦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1.2材料与方法
1.2.1材料
本文研究的半冬小麦品种的提供单位是某农业有限公司,将试验的品种分为4个类群,安农1206、TQ1203、山农10-2、中泛7039等;园田5号、天润3167、太麦002等;龙科1211;西农2000、未来0501、紫09122等。
1.2.2方法
该实验在某公司的试验基地,进行实验的过程是选随机的区域进行,同时需要进行3次才有效。播种形式是单粒播种,间距是0.2m,株距0.1m,出苗后每行幼苗25株,每小区3行。试验的过程对土壤的肥力有一定的要求,即肥力适中栽培和管理与其他栽培管理一致。植株成熟之后采取其中每行的5株进行研究农艺性状,然后其中的平均值作为研究的依据和标准。此外,对产量、基本苗、最高茎蘖、有效穗、株高、穗粒数、千粒重等种性状分别进行田间考查和实验室的研究。
1.2.3统计分析
采用SPSS多元回归分析能够实现对各农艺性状和小麦产量关系的分析,将一定面积的基本苗、最高茎蘖、一定面积的有效穗、株高、穗粒数、千粒重等研究的对象。
用R代表复相关系数,其表示模型中一些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回归关系的密切程度如何,其取值在0~1之间,R如果越大的话,线性回归就比较接近,同时关系也最密切。而系数R2表示复相关系数的平方。经过一定程度的调整之后,R2是需要被关注的统计数据,如果这个值大的话说明模型的拟合度就比较好。另外,还需要制定剩余标准偏差,即残差的标准偏差,其能够实现对建立的模型预测因变量的标准性的反映。
2结果与分析
2.1性状分析
经过研究发现,穗数、穗粒数之外,其他一些的农艺性状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经过分析之后得出线性拟合结果,千粒重、生育期、株高的都实现了年增长。尤其是产量三要素分别变现为千粒重>穗数>穗粒数,可以说在近几年的演变过程中,千粒重对提升产量潜力贡献最大。
2.2主要农艺性状间相关性分析
2.2.1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关系
研究显示,为了研究在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的性状变现如下:穗数>千粒重>生育期>穗粒数>株高,其中,穗数和千粒数和产量之间都有着紧密的关系,另外的农艺性状在生育期间和产量呈现正相关,而穗粒数和株高与产量为负相关。因此可以说穗粒数对小麦产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进行选育品种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增加单位面积的穗数和千粒重实现高产的目的。在进行新品种的选择过程中,应该重视特殊的小麦品种,如多穗型大群体,此外,还应该重视各个性状之间的关系和发展。
2.2.2主要农艺性状间相关关系
研究显示,在生育期间的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即正相关。与株高、穗数之间的也有一定的关系,即负相关。这种情况说明随着生育期的延长,灌浆时间变长的话,产量也将随着提升。株高和其他农艺性状呈现负相关,和千粒重呈现正相关,其影响因素是生长期间所遇到的天气灾害频发有关。因此,采取一定的手段进行株高的降低,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提升抗倒伏的能力,进而提升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增加,最终实现产量的提升。穗数和其他的性状呈现负相关,和产量之间是正相关。穗粒数和其他的性状呈现负相关,和生育期呈现正相关。千粒重和其他性状呈现正相关,和穗粒数呈现正相关。因此可以说实验中品种的产量和千粒重之间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为了实现小麦产量的增加,在育种方面应该重视穗粒数与穗数、千粒重的协调关系,同时降低植株的高度,实现抗倒伏能力的提升。
2.3产量与产量构成三要素的通径分析
研究显示能够实现将各个系数之间分解为直接和间接的作用,进而实现清晰的显示各个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同时明确各个因素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其中的直接作用显示了各个因素和产量之间的作用。相关的研究可以知道,产量和三要素之间关系的大小顺序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这说明为了实现产量的提升必须重视这三要素。这种情况说明小麦产量可以依靠单位面积穗数来实现,在进行育种品种的选择过程中,应该重视各个性状,同时重视穗粒数和千粒重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而实现增产的目的。此外,在进行选种的过程中重视穗粒数的潜力发展,千粒重和穗数比较稳定的基础之上,通过提高穗粒数来实现提升小麦产量的目的。
3结语
综合上面的阐述可以知道,为了实现小麦的高产,应该重视产量和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注意原有农艺性状,此外,还应该重视对其他农艺性状的研究。在分析农艺性状中,尤其是和产量之间的分析中,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和相互印证,进而实现研究的准确性,为提高小麦的产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宋健民,戴双,李豪圣,等.山东省近年来审定小麦品种农艺和品质性状演变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3,46(6):1114-1126.
[2] 何中虎,夏先春,陈新民,等.中国小麦育种进展与展望[J].作物学报,2011,37(2):202-215.
[3] 王美芳,雷振生,吴正卿,等.黄淮冬麦区小麦产量及品质改良现状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13,33(2):290-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