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画共舞
2019-03-13赵欣
赵欣
人生有许多际遇,让我们与爱好擦肩而过,但如果我们能够不忘初心,让爱好成为寄托,让寄托成为永远,又有谁能够否认,功夫在诗外呢?
蓝天野:绘画是我一生最爱
不久前,92岁的著名表演艺术家蓝天野在《国家宝藏》中再度挑战舞台剧角色。蓝天野曾在《封神榜》中成功塑造了姜子牙这一角色,成为了观众心目中永恒的经典。但鲜为人知的是,蓝天野一生中最钟爱的却是绘画,而且造诣颇深。
上世纪60年代蓝天野到上海演出,当时时间上比较充裕,便经常去一个名为朵云轩的画室,在那里结识了绘画大家程十发和林风眠,重新唤起沉积在心底的绘画梦。此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蓝天野又拜许麟庐为师,从此与画结缘。
上世纪70年代,国务院请一些老画家作画,画室在北京的煤渣胡同。当时前来画室的画家有李苦禅、李可染、黄胄、吴作人等。蓝天野一个星期到画室3次,跟李苦禅大师学习大写意。有时他会到李苦禅先生的家里去接他,然后一起去画室,他不放过走路的时间,向大师请教一些绘画的理论知识及技巧,受益匪浅。
1987年蓝天野离休后,更多的时间潜心研究画技。1995年6月蓝天野在北京与梅阡、凌子风举办了三人书画联展。并分别于1995年8月,1998年10月,2006年11月在北京和徐州举行了三次个人画展。
蓝天野的画作,尤其是几次个人书画展,引起轰动,受到海内外人士的喜爱,作品被争相收藏。许麟庐对他的评价是“勤于笔墨、独辟蹊径”。
蓝天野画画很随性,并不是每天都动笔,总是有了灵感再去画。蓝老说:“写意画几分钟可以画一张,但这几分钟如果画好了却需要一生的功夫!”
那么,蓝老一生中最喜欢表演还是画画呢?蓝老思忖了一下:“我的正业是演戏,但兴趣上更喜欢画画,我干什么都非常投入毫无保留,现在的兴趣都在画画上。我这个人干事随意性比较大,也没怎么后悔过,这一生如果有什么后悔的话,那就是没有走上绘画之路。但值得欣慰的是,绘画功底对我的表演影响很大,比如人物造型、人物动作等。我除了演戏,也是导演,对于场面我也常常是以一个画家的眼光去判断。第一要看你脑子里有没有这样的意境,第二你若看过很多画、画过很多画,会更清楚怎样把这个意境营造出来,从这个角度看,我的绘画才能也成就了我的表演事业!”
郑榕:书画使他益寿延年
北京人艺元老级表演艺术家郑榕也是一名丹青高手。
卢沟桥事变前,郑榕在北平上中学,当时他特别喜欢上海出的漫画。叶浅予等老漫画家编的《时代漫画》《上海漫画》《漫画界》等,他都非常感兴趣。《三国演义》《封神演义》《红楼梦》里那栩栩如生的人物和缤纷的色彩,着实令他着迷。
郑榕有个远房舅舅叫郭味榘,是中央美院国画系主任、著名画家。曾来到北京开画展,这件事对郑榕的触动很大,从此在他心中埋下了酷爱绘画的种子。1942年鄭榕高中毕业后考上北平国立艺专西画系。
上世纪50年代,郑榕考入北京人艺。不演戏的时候,就与彩笔为伴,从此,绘画与他的生命相偎相倚。
2004年,人艺为郑榕举办了个人画展,共有30幅作品,全是国画人物。其中《望贤迎驾图》是用两张画纸拼成的,画的是安史之乱之后,唐明皇从四川回来百姓迎接他的场面:敲锣打鼓,有跪的有拜的……场面宏大,人物多达六七十个,惟妙惟肖,呼之欲出,颇得好评。
2005年,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文艺界找一些人画画,李可染夫人看了郑榕的画之后,兴奋地与其合影留念。
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06周年的纪念活动,郑榕亦献上了画作《龙须沟》和《茶馆》。
郑榕经常演历史人物。《同仁堂传奇》演过两次, 还演过军阀时代的段祺瑞,演过董必武。郑榕便将他们的形象勾勒出来,间接地体会生活,画技为他的演艺事业助了一臂之力。
郑榕在演《武则天》中的裴炎时,亦从明朝的一张肖像画的眼神中得到启发。
越到后期郑榕越喜欢古代的壁画,因为它是纪实的,特别是墓里的壁画。最使其感动的是永乐公主墓里的壁画。
郑榕在80多岁时,还坚持每天早上必写半小时毛笔字,他认为书画使人长寿。因为习书作画能够摄心养性,脑子里排除杂念。仿佛气功,气运到手上,心态就平和顺畅了。若持之以恒,能达到消除疲劳、预防七情劳损的目的。不仅使人的审美情趣得以提高,同时又能得到艺术享受。
而今,90多岁高龄的郑榕在颐养天年的同时,依旧喜欢京剧、北方大鼓和考古等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