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钟表,古人如何计时?
2019-03-13刘远凤
豆 豆/文 刘远凤/图
在收看古装影视剧的时候,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古代的时间概念,如“时辰”“午时”“三更”等。这说明,即便没有钟表,古人也有自己的一套测定时间的方法。本期,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古人是如何计量时间的。那么问题来了,你知道以下哪一项是不属于古代的计时工具吗?( )
A.漏壶 B.圭表 C.日晷(guǐ) D.浑天仪
答案就藏在下面的文章中,快来找一找!
1 目测
在古代,人们获知时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目测,通过看太阳在天上的位置判断时间的早晚。太阳每天早上从东方升起,中午正当空,傍晚从西边落下,于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成为古人的主要生活方式。
2 立竿见影的圭(guī)表
在阳光下竖起竹竿,马上就能看见竹竿的影子。利用这一原理,古人发明了“圭表”—一种利用日影进行测量的天文仪器。直立于平地上的标杆或石柱叫作“表”,朝南北方向平放在地上的刻板叫作“圭”。当太阳照着表的时候,圭上就出现了表的影子,根据影子的方向和长度,就能测出时间。不过,圭表的主要功能是测定节气,指导劳动人民进行相应的农事活动。
3 形似钟表的日晷(guǐ)
日晷的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在常指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刻的计时仪器,通常由晷针和晷面(带刻度的石座)组成。太阳照着晷针,在晷面上投下影子,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的影子会慢慢移动,根据影子的方位可以测定时刻。移动着的晷针影子相当于现代钟表的指针,而晷面则像是钟表的表面。
有太阳还好说,如果在没有太阳的阴雨天或晚上,古人要如何测定时间呢?
4 雄鸡报晓
清晨公鸡一打鸣,古人就知道天将亮,是时候起床开始一天的劳作了。拥有感应时间的“特异功能”,公鸡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生物钟”了。听鸡鸣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计时方法,只是时段受到限制,不能全天报时。
5 焚香计时
古人制香、焚香的习俗由来已久,从最初用于驱除蚊虫到后来用于祭拜、静心,焚香渐渐成为古人重要的生活习惯,被视为“雅趣”。人们发现,当香的粗细、长短、材质一定时,燃烧的时间也基本相同。于是,焚香又多了一个用处—计时。
后来,人们开始制作专门的“篆(zhuàn)香”,更为方便地测定时间。人们把香料捣成粉末,用特制的模具将香粉压制成精美的图案或篆文形状,置于铜制的印盘里,在盘香上记上刻度,这样在焚香时就能知道时间的变化了。
6 铜壶滴漏
铜壶滴漏,也叫“漏壶”,是中国古代用铜壶盛水滴漏的一种计时装置,一般由四个铜壶(日壶、月壶、星壶、受水壶)组成。日、月、星壶的底部都有一个出水的龙头,水从日壶的龙头依次滴到月壶和星壶,再到受水壶。受水壶中立着刻有时间刻度的标杆,标杆前有一块浮在水面上的木板,木板上有一支浮箭。当受水壶中的水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浮箭就会上升,指向标杆上相应的时间刻度,这样就能知道当时的时间了。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