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布点规划研究
2019-03-13祝伟
祝伟
(杭州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2)
1 现状分析
根据目前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状况,本文总结如下。
1.1 规划建设层面
目前充电设施结合现状停车位建设充电桩,未形成完善的功能细分体系。充电设施和充电汽车是互促关系,充电设施不足影响充电汽车的接受度,而充电汽车不够普及导致充电设施的经济效益低下。现在各类用地在早期建设时未能考虑充电设施的电力容量,加装充电桩时接电难的问题凸显。
1.2 运营管理层面
充电桩厂商较多,各家运营系统互不兼容,用户体验较差。供需不匹配,城市核心区充电桩使用频次高,排队现象严重。城市外围区充电桩常处于空置状态。城市停车资源紧缺,充电车位被传统汽车占用现象严重。
1.3 政策引导层面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缺失,比如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措施、充电服务费标准等。尚未形成充电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机制,导致充电桩建设相对缓慢。
2 分类研究
2.1 电动汽车分类
根据国际标准,汽车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乘用车为载运乘客及其行李的汽车,最多9个座位(包括驾驶员座位)。商用车包括所有载货汽车和9座以上的客车。
按功能差异,电动汽车分类如图1所示。
2.2 充电基础设施分类
电动汽车的能源供应主要有慢充、快充和换电。慢充:采用小电流的恒压或恒流充电,充电时间为5~8 h。快充:以较大电流为其提供短时充电服务,充电电流为150~400A。换电:通过电池租赁直接更换电池组,在5~10 min内更换完毕。
配建充电桩:自用,为乘用车服务,解决绝大部分车辆的充电需求,充电体系中的主体。乘用车充电站:公用,为乘用车提供快捷的充电服务。公交车充电站:专用,为公交车出行提供电力保障。快递物流车充电站:专用,保障物流快捷运输需求。环卫车、工程抢修车充电站:专用,在非工作时间提供充电服务。
图1 电动汽车分类
3 规模预测
预测流程如图2所示。根据流程,可得如下公式:
式(1)中:S为充电桩总规模;M1为日平均行驶里程,即各类车辆平均每天行驶的里程;M2为实际续航里程,车辆充电一次可行驶的实际值,与车辆的理论续航里程、电池衰减等因素相关;Q为车辆总规模;T1为平均充电时间,即车辆电池充满所需要的平均时间;T2为单桩工作时间,即充电桩平均1 d的有效工作时间。
4 发展模式及用地适应性分析
4.1 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模式
充电桩是充电设施体系中的最小单位,基于停车位设置。充电设施发展应与停车供应结构匹配,形成以配建为主体、公共为辅、路内充电桩为补充、专车专用的模式。
4.2 公共充电站设置的用地适应性分析
可设置类包括交通枢纽类、社会停车场类、公用设施类用地,此类用地本身交通功能性强或公用属性高,与公共充电站的功能要求结合度高,可形成有效的互补。有条件设置类包括行政、卫生、文体娱乐、商业、教育科研、绿地广场、工业等用地,此类用地对外开放性强或具有一定的群体需求,有条件可设置。不适宜设置类包括城市道路、居住、商务办公类用地,此类用地私密性较高或为交通性公共空间,因此不建议设置。
图2 预测流程图
5 规划布局
5.1 布局策略
5.1.1 总体策略
存量挖潜和增量新建相结合,与其他设施复合设置。近期以试点为主,探索选址可操作性,建立规划—建设—管理协调机制。远期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密网络。
5.1.2 具体策略
建立充电设施差别化发展分区,建设多模式多样化的充电设施系统,制订充电设施标准化建设模式,建立充电资源共享调节机制,制订保障充电设施发展的规章。
5.1.3 规划布局约束条件分析
电网容量约束:充电站的规模不宜过大,布局不宜集中,否则会造成城市局部电网过饱和。
服务均等化约束:服务均等化要求电动汽车的充电服务能够做到城市范围内的全覆盖,服务质量一致。
使用成本约束: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分为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由于充电设施规模少,充电时间较长,导致周转率低下,造成时间浪费;经济上,充电收费为电费、服务费和停车费,时耗越大,费用越高。
行驶空间不确定性约束:私家车是电动汽车发展的主体,其行驶轨迹的不确定性,要求充电服务体系能够覆盖整个城市空间。
5.2 布局设施
充电设施布局应该覆盖城市空间,形成层次清晰、功能明确、点多面广与充电需求相匹配的充电服务网络,保证发挥最大效用。
5.2.1 配建充电设施研究
与停车配建指标体系紧密联系,结合各类用地的充电供需特征,确定相应配建停车位的充电比例要求。
5.2.2 乘用车公共充电站布局研究
结合公共停车场:功能单一,车辆进出有序,是设置乘用车公共充电站的首选。按目前公共停车场的建设类型,公共充电站设置优先级为独立用地类>公园绿地兼容类>利用学校操场地下空间类>结合公建设施增配类。
结合交通枢纽:交通枢纽是外来游客聚集地,与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模式结合形成完整的出行链。
结合出租车服务区:出租车服务区与公共充电站功能互补,是电动出租车重要的充电补给点。
结合加油站:加油站为传统能源补给网点,转型需求越来越迫切。
结合会展设施、文体场馆:该类设施对外开放性强,且停车场地面积大,是设置充电站的良好场所。
结合特色小镇:目前各大城市都在新建各类特色小镇,可在建设中融入公共充电站。
结合绿地广场:在充电需求旺盛且用地紧张的区域结合设置。
5.2.3 商用车专用充电站布局研究
公交车充电站:结合公交停保基地、公交枢纽站、首末站设置。白天快速充电,夜间通过慢充为停驶车辆补给电能。
快递物流车充电站:结合物流中心、物流园区以及邮政服务用地设置,采用快充模式。
环卫车、工程抢修车充电站:结合各类市政设施设置,采用慢充模式。
5.2.4 独立充电桩
停车矛盾突出,路边充电车位被传统汽车占用率较高,导致充电服务难以有效发挥。而路边充电桩占用道路时空资源,影响停车位的周转效率。原则上不建议在路边设置充电桩,可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
6 结论
随着国家政策引导,电动汽车越来越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通过对充电基础设施提前布局谋划,与城市规划相匹配,可以极大地促进城市的融合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