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域优势理论的“温州模式”研究

2019-03-12叶子航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9年23期

叶子航

【摘要】通过拓展区域优势理论从而提出可能影响区域经济竞争力水平的要素,利用已有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并对其进行修正,得到影响温州经济竞争力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劳动力、资本要素投入情况,产业结构,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水平,销售网络发达程度。与此同时,基于以上因素对“温州模式”过去的优势、当前温州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解决措施进行分析与阐述。“温州模式”作为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对其优势与不足进行研究,并对其未来的转型进行探讨,对于其他区域民营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区域优势理论  “温州模式”  时间序列模型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獻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9.23.013

自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1984)提出“温州模式”这一概念之后,众多学者对“温州模式”开展了深入研究,总结了“温州模式”的典型特征及其优越性。周德文(2003)、吴双(2010)和蔡建娜(2010)等学者又在“温州模式”呈现发展动力不足征兆时提出了该模式可行的转变方向,提出了“新温州模式”的概念。近几年,更多学者提出了更加符合目前温州现实情况的“温州模式”振兴方式。但是,大部分学者只是定性地指出某些因素对于温州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再针对这些方面分析并提出建议,很少有学者利用完整的理论体系或是构建定量模型来深入解释与分析“温州模式”的特点、转型与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一大背景下,本文将在已有的区域优势理论基础上提出更为严谨的理论体系,并基于此构建定量模型,以更加直观地对“温州模式”形成时的竞争优势、发展过程中竞争优势逐步丧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温州模式”转型升级的路径进行探讨。这对于与温州类似区域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区域优势理论

区域优势理论是用于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区域竞争优势水平的,区域竞争优势在本文中仅指区域经济竞争优势。区域经济竞争优势明显的区域往往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经济,直观来看,往往会有更高的区域生产总值。现有的区域优势理论如钻石模型建立在调研的基础上,虽较为全面,但各个要素被提出的内在逻辑连接性并不强。因此,本文将通过类比等方法,从区域经济活动过程出发,提出更为完整的区域优势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定量模型以研究“温州模式”。

区域优势理论从最初的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发展到竞争优势理论,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是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即钻石模型。该理论认为影响区域经济竞争力水平的因素主要包括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企业表现、战略结构等方面,此外还有两大辅助因素即政府和机会,这六个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区域经济竞争力水平。这些因素是波特通过考察10个工业化国家中的100多个工业行业类型总结得出的,其各个要素的内在逻辑连接性不强,且易让人怀疑是否存在遗漏重要因素的可能性。因此,本文将从根源即经济活动过程出发来分析区域经济竞争优势水平的各个影响因素,为之后选取可用指标以建立模型提供基础。

将一个区域类比作一个企业,那么对区域经济竞争水平的研究就可以看作是一个投入产出分析的过程。相同投入条件下,一个区域的经济竞争水平越高,该区域的产出水平就越高,其经济发展状况也就越好。这个过程能够被简化为投入、生产、销售三个基本阶段,以及约束整个过程的制度因素。

在分析各个阶段之前,为了简化分析过程,我们作出如下假设:其一,假设单个企业生产单一产品,且由于各个产业内的各企业生产产品往往可以不同程度相互替代,为了简化数据搜集过程,假设各个产业内的各企业生产同一产品。其二,假设生产要素只包括最为常见的自然资源(如土地)、劳动力、资本(包括来自区域内外资本)要素。其三,各要素价格以及产品价格外生给定。

投入过程分析。投入过程指的是一个区域的所有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为了提供产品或服务而取得并投入要素的过程,对应于单个企业为了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而取得并投入要素的过程。与单个企业不同的是,单个企业生产单一产品,要素投入的比例由外生的要素价格决定,企业只需考虑在其成本约束下根据其最终的目标产量投入相应的要素而不需要作出其他选择分析。但一个区域存在多种部门,有多种最终产品与服务,因此,在区域内部还有一个要素资源的配置过程。

而在投入过程中,对经济效率存在影响的因素包括:一是资源获取情况,指的是取得各种要素资源的能力。包括区域自身所有的自然资源如土地等方面要素禀赋条件,还包括所能吸引的来自区域内外的流动的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情况。二是资源配置情况,指的是将要素在各个产业甚至行业、部门内进行分配的方式,而由于前文假设了同一产业生产同一产品,故本文只考虑各种要素在不同产业间配置的情况,体现为区域产业结构情况。

生产过程分析。生产过程指的是各部门将要素转化为产品或服务的过程。该过程中对经济效率起决定作用的是资源利用率。资源利用率也称生产效率,指的是在要素投入转为产出过程中的效率。它与科学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机器设备条件、劳动力知识技能水平、劳动力身心状况等有关。其中劳动力的知识技能水平绝大部分取决于该区域的教育情况。但教育对于经济效率的影响情况比较复杂。教育水平提高,则劳动力知识技能水平提高,能够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率。然而,教育水平提高后,大部分年轻人选择留在外地,导致了人才外流现象的产生,这种现象反而对本区域竞争优势带来负面作用。因此,教育对于经济效率的影响需要依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另外,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可知,区域生产过程中的专业化程度也能影响到生产效率,该因素与区域的贸易情况息息相关。

销售过程分析。销售过程是指各部门将自身的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的过程,对于公共部门来说,是一个无收益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占主要地位的是私人部门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该过程中对经济效率存在影响的因素为产品销售效率,即相对于单位产品或服务从生产者到达消费者所需要的各方面成本及其带来的收益。在收益即价格条件外生给定的情况下,产品销售效率受到如下因素影响:

一是产品销售市场大小。销售市场扩大,意味着需求的扩大,销售产品更为容易,销售成本随之下降。二是运输费用。运输费用对于产品销售效率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以上两个条件都依赖于区域销售网络的建设程度,好的销售网络意味着相对较大的销售市场以及规模效应带来的更低的运输成本。因此,区域销售网络的构建情况是决定区域经济竞争力水平的一个因素。另外,区域销售网络的搭建也影响区域的开放程度,進而通过影响区域贸易情况来影响区域专业化程度,即对前文的资源利用率也存在影响。

制度因素。影响区域经济活动过程的制度因素包括来自区域外部的宏观经济制度框架的制约,区域制度安排如政府职能定位、公共产品提供制度等,以及区域内部每个微观经济主体如各企业的内部制度设计、企业内部良好的激励政策、管理模式等。制度因素的影响作用是方方面面的,如除了前文所提及的资源配置情况以外,制度也能够通过影响内外融投资情况或是教育、科技进步情况来影响经济效率。因此,制度因素作为一个整体,体现为制度对于区域经济的贡献率。但在短期,制度具有刚性,因为制度变迁存在较高的成本以及滞后性。而在长期,由于制度作为公共物品存在强外部效应,各个区域之间能够通过制度学习来优化本地制度,因此,制度因素对于区域经济的贡献率差异会越来越小。同时制度因素难以通过少数几个指标实现量化,因而,在后文模型的构建中,我们将忽略对于制度因素的讨论。

模型建立

变量选取。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区域优势理论,即得到了能够影响区域经济竞争优势水平进而影响区域经济效率的各主要因素。我们根据该理论,综合数据获取难度,选取适当的量化指标作为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来构建模型用于解释研究“温州模式”。

第一,资源获取情况。由于我们研究的是同一区域即温州的经济模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情况,因此,其禀赋条件可视为不变,根据假设只需考虑流动要素即劳动力与资本要素。由于农业部门劳动力数据难以准确统计,因而,本文用人口总数来近似表示全体劳动力,即以年龄结构变化不明显为前提。资本要素则用全社会投资、外资情况即实际利用外资作为近似的量化指标进行分析。

第二,资源配置情况。前文分析了本文中资源配置情况只考虑区域产业结构情况,因此,可简化地使用三个产业生产总值占比作为量化指标,但由于三者显然存在完全的共线性,因而,本文仅选取第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比进行分析。

第三,资源利用情况。通过前文分析可知,资源利用情况与科学技术进步情况以及劳动力知识技能水平、劳动力身心状况等因素有关。其中科学技术进步情况难以量化,且R&D投资数据残缺,故本文采用内生增长理论中的假设,认为其取决于劳动力知识技能水平。另外,机器设备条件可以通过资本投入情况体现,因此,对于科学技术进步情况不再作单独的衡量。而劳动力知识技能水平取决于区域教育情况,本文以受教育人数作为该项量化指标。劳动力身心状况的决定因素较为复杂,本文将劳动力身心状况影响因素简化为环境因素中的医疗卫生状况,选取量化指标为医疗机构数量。除此之外,根据前文区域的贸易情况也能够对资源利用情况产生影响,故而,选取变量区域进出口额作为量化指标。

第四,产品销售效率。如前文所述,区域销售网络的建设水平影响销售市场以及运输成本,进而影响区域的产品销售效率。因此,我们只需选取指标来体现区域销售网络建设水平即可,本文选取货运量来作为近似的量化指标。

如前所述,区域经济竞争优势明显的区域往往会有更高的区域生产总值,因此,我们选取区域内生产总值作为区域经济竞争力优势水平的量化指标。综上,模型中各量化指标即变量以及其符号表示如下表,其中Y为被解释变量,其余为解释变量:

模型建立。选取变量并搜集数据之后(各量化指标的具体数据来源于《2018温州统计年鉴》且数据单位不变),利用EVIEWS对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处理得到时间序列模型,具体回归结果为:

Y=–602996.0+81904.79X1+0.418097X2+0.387516X3–158482.6X4+520707.2X5+0.056492X6–20.45351X7+1698.663X8+575.8917X9

然后对模型进行检验:根据EVIEWS处理结果,其中F统计量的p值为0.000000,认为该方程总体能够通过线性显著性检验。修正后拟合优度为0.990590,说明回归函数对于样本数据的拟合效果较好。但可知部分解释变量的检验统计量在0.25的显著性水平下无法通过假设检验。存在多个变量的时候,如果F检验通过,即存在方程总体线性显著性,但变量显著性检验即t检验的结果差异较大的时候,我们认为存在多重共线性。多重共线性范围的确定以及模型的改进方式有判定系数法与逐步回归法,本文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确定。

模型改进。我们将Y分别做关于Xi(i=1,2,3……9)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到修正的拟合优度如下:

可以看出拟合优度最高的为X2作为解释变量的模型,故我们选取以X2作为解释变量的模型为初始回归模型进行逐步回归,得到初始回归模型为:

Y=4571183+1.308948X2

进行逐步回归,增加变量X1得到结果如下:

可知,引入X1,修正后的拟合优度提高且参数符号的经济意义合理,变量也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说明该模型拟合效果较好,且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因此,引入X1变量是可行的。接下来继续进行一系列的逐步回归。引入X3,此时虽然参数符号的经济意义合理,但变量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且拟合优度有所下降,说明此时的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故不引入X3变量。引入X4,修正后的拟合优度提高,且参数符号的经济意义不存在明显的不合理,变量也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该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因此,引入X4变量可行。引入X5与X6,参数符号的经济意义不合理,且存在新引入解释变量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此时的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故不引入X5或X6变量。引入X7、X8与X9,修正后的拟合优度提高,且参数符号的经济意义不存在不合理,变量也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该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因此,引入X7、X8与X9是可行的。故最终我们选取X1、X2、X4、X7、X8、X9作为解释变量来得到最终的温州经济竞争力水平模型,结果如下:

Y=–13530486+198968.6X1+0.614659X2–182722.1X4–11.58833X7+1579.448X8+468.8516X9

其中X1为人口数量,X2为全社会投资,X4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比,X7为受教育人数,X8为医疗机构数量,X9为货运量。从拟合结果来看,各解释变量都具有变量显著性,同时方程总体也具有线性显著性,因此,可以认为修正后的模型已经消除了多重共线性。

该模型符合经济实际,表明温州的区域竞争力随其劳动力水平以及全社会投资水平的提高而增强,同时随其医疗卫生水平以及销售网络发达程度的提高而增强。这些都是十分容易理解的。另外,其区域竞争力随其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比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呈现轻微的下降趋势,其原因可能来自于:一是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比的减小,导致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比的增大。二是前文分析提到,教育对于经济效率的影响情况具有双面性,需要依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模型结果说明教育水平提高导致的人才外流对于温州经济效率的损害程度远大于教育水平提高对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

模型应用

下面我们根据上述模型结果,即根据对温州区域经济竞争力存在重要影响的几大因素来分析过去“温州模式”的特点及其优越性、“温州模式”发展动力不足的可能原因及对此提出的转变建议的原因、未来面临的问题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案。

“温州模式”的特点及其优势。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当时计划经济的大背景下,“温州模式”因民营经济占绝对主导地位脱颖而出,它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一是家庭经济为主要经济主体。二是以商带工的专业化市场。三是“小商品,大市场”。

根据前面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可以看到,当时“温州模式”强大的经济竞争力与优势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具有的“小商品,大市场”这一特点。“小商品”指的是温州主要以生产技术相对简单的小型产品为主,且生产规模较小,原因在于温州本身的自然资源、资本等要素禀赋条件不足,且当时的公共投资与外部投资不足,大部分资本来源于本地民间,但其剩余劳动力众多,因此,温州人善用了这一条件,利用小规模生产“小商品”来扬长避短,弥补资本不足的缺憾。故而,根据上述模型,在同等资本投入条件的情况下,选择生产劳动密集型“小商品”增加了劳动力利用水平,进而增加了区域经济竞争力水平。“大市场”则是指“温州模式”激活了一个民间自发的、遍及全国的“大市场”,直接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流通网络。这个流通网络也是基于温州农村丰富的剩余劳动力,同时人与人之间依靠自身社会人情关系形成的民间社会关系网络,该网络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形成了一个极大的销售网络,从而为温州带来了巨大的销售市场。但此时,销售市场主要集中在国内,少有国外市场,原因在于当时整个国家宏观政策还未完全放开,还未形成好的外贸体系。而这个巨大的销售网络能减少交通运输方面的劣势,增加了货运量,为之后的规模经济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上述模型,这个“人体互联网”的形成提高了区域销售网络发达程度,极大地提高了温州的区域经济竞争力水平。这样的特点使得当时温州的区域经济竞争力水平跻身全国前列,数据显示,在1992~2002年,温州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达19.1%,连续5年紧随杭州与宁波之后。

“温州模式”发展动力不足的可能原因及转变。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期,温州经济增长在保持全国前列20多年之后开始下滑,温州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开始放缓,数据显示,到2003年下半年,温州的区域生产总值增长落至全省倒数第一,且与同省各城市的距离越来越大。根据模型分析得到可能原因有:一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生产取代了人力生产,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不具备优势,劳动力要素的利用率下降。二是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社会文化观念的转变,温州地区许多年轻人外迁造成了人才流失现象,从而降低了温州的经济竞争力水平。三是上述两点共同导致了人口增速的下降,受过高等教育后的年轻人不愿回巢且不愿从事一线生产工作,导致劳动力要素不足,失去原有优势。四是互联网的出现与快速发展使得温州的销售网络不再具有优势,甚至由于路径依赖作用没有很好地紧跟时代潮流,呈现落后趋势。五是在“温州模式”出现发展动力不足问题后,温州的企业家从2002年开始兴起了脱实向虚的热潮,忽视了实业。大量资本被投入金融领域,庞氏骗局不断,且实体经济投资总量下降,特别是研发投入不足。根据上述模型可知,这种现象导致了全社会投资水平的下降,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温州的经济竞争力水平。

在这个时期,众多学者提出“温州模式”需作出以下几方面转变以重新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水平:其一,传统家族经营管理方式向股份合作制甚至现代企业转型。原因在于传统家族企业依靠人情关系来选择劳动力,而目前由于人才的外流,需要更加有效的企业管理机制来吸引外部专业人才。家族企业不需要高学历管理、金融、技术类人才,且工资待遇不高,没有大的发展前途,而“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企业各管理层及企业员工的个人利益,根据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分析,这种制度有利于对私人产权的保护,防止产权模糊导致的“共有产权悲剧”,进而有利于吸纳人才,对于人才回流与企业生产效率提高都有好处。其二,部分企业在东南亚等欠发达地区设厂,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以弥补劳动力不足带来的区域经济竞争力水平的下降。但这种现象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业外迁与产业空心化等问题的产生。其三,过去以有形市场为主,现在转向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并举。这表明温州区域经济正在向现代市场经济靠拢,通过引入互联网技术,缩小由于路径依赖作用而逐渐落后的区域销售网络系统,使得内外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其四,外部合作机制转向全球化,开始同国际经济接轨,以逐渐形成全球市场多层次现代销售网络,从而更进一步扩大销售市场。其五,集团化的趋势,即大小民营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提出该转变建议的原因在于,产业集群的形成能够从各个方面提高一个区域的经济竞争力水平,如规模效应。更好的内部合作机制能够降低运输费用、信息费用等成本;產业集群往往从事高度专业化的生产;外部效应。产业集群内部各个组织团体能够相互学习以提高技术条件。以上三方面的因素都能提高产业集群的生产效率,进而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水平。

“溫州模式”的未来。虽然以上几方面的转变减缓了温州经济竞争力的下滑,但这样的转变只能缩小温州经济竞争力与其他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差距,难以使温州经济发展水平重新跻身前列。因此,着眼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提出除此之外的几方面问题及建议。

“温州模式”一开始是全国率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典型,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但很容易被其他地区效仿,而且已经失去原有的低成本优势。而“温州模式”由于其路径依赖的形成难以改变现有的状况,仍然以生产“小商品”为主,制约了温州经济的发展。因此,温州地区的企业应打破这种路径依赖,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并打造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易被模仿与习得的竞争优势,如打造区域特色产品或引入高新技术制作高附加值的“小商品”,从而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温州模式”特有的销售网络的优势消失。当前在销售网络的构建中,温州企业应该善于利用互联网,但仅仅如此难以形成销售上的特有优势,应将互联网与温州人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新的销售网络优势。

面对人才外流问题日趋严重的挑战,应加强对于年轻人“回报家乡”方面的思想教育,减少人才外流。从企业到政府应推出更多的人才吸引政策,如制定更具吸引力的薪酬激励制度、各方面优惠制度。同时要看到,当某一区域人才外流达到一定数量、一定时间之后,通过一定政策不断优化本地营商环境形成人才回流,就能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在原有的“温州模式”中,政府主要起到辅助作用,经济更多依赖民间自发的投资活动得以发展。目前脱实向虚的问题较为严重,政府应加强在资源配置中的引导作用,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通过制定符合温州实际的发展战略,把更多资本吸引到实体经济发展上来。

另外,对于温州区域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是广泛的。在“双创”的背景下,温州人应当发挥其惯有的首创精神,勇于尝试、勇于创新,通过创新机制的引入来形成新的产品、新的生产方法、新的管理制度以及开拓新的市场,不断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总之,“温州模式”的光明未来需在区域创新框架之下,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实现由“简单劳动”向“资本技术”的要素结构转型,从“低效分散”向“高效集聚”的产业结构转型,由“个体满足”向“回报共享”的社会价值转型。如此,才可通过实现区域优势理论中各要素的提高来提升温州经济竞争力水平,再度创造“温州模式”的新辉煌。

参考文献

金祥荣,2000,《多种制度变迁方式并存和渐进转换的改革道路──“温州模式”及浙江改革经验》,《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4期。

赵伟,2002,《温州模式:作为区域工业化范式的一种理解》,《社会科学战线》,第1期。

周春平,2002,《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的产权比较》,《中国农村经济》,第8期。

周德文,2003,《诠释“新温州模式”》,《政策瞭望》,第6期。

盛世豪,2004,《从产业集群视角看温州模式》,《浙江社会科学》,第2期。

蔡建娜,2010,《温州模式再研究:新问题与新方法》,《上海经济研究》,第6期。

吴双,2010,《新旧温州模式演化发展的比较研究》,《理论与当代》,第1期。

周德文,2011,《温州经济为何出现边际效应递减》,《温州人》,第1期。

季绍斌,2015,《温州民营双创型经济运行模式初探》,《中国商论》,第25期。

夏道玉、左雪松,2016,《温州模式复兴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分析》,《陕西行政学院学报》,第2期。

吕淼,2017,《探温州,四十年的坚与守》,《浙江经济》,第18期。

方勇军,2019,《积极把握新形势下的温州发展》,《浙江经济》,第7期。

胡一凡、高文君,2018,《温州模式的转型、创新与发展研究》,《现代商业》,第1期。

责 编/肖晗题

Research on the "Wenzhou Model" based on the Theory of Regional Advantage

Ye Zihang

Abstract: By expanding the theory of regional advantag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the level of regional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establishes an regression model with the existing data and revises it, and finds out that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level of Wenzhou's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include the input of labor and capital, industrial structure, education level, medical and healthcare level, and the sales network. 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the above factor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expounds the advantages of the "Wenzhou model" in the past, the current problems facing Wenzhou's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solutions. As the Wenzhou model is a typical case of the market economy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vate economy in other regions by studying its advantages and shortcomings in the context of trying to achieve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discussing its future transformation.

Keywords: theory of regional advantage, "Wenzhou model", time series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