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总有些台湾人想叫日本“爸爸”
2019-03-12殷九洲
文史博览·文史 2019年2期
殷九洲
台湾无论是建筑,还是语言、饮食习惯和娱乐生活,又或者是商业文化,都充斥着日本的影子,有人对日本有着特殊的亲近感。这种“日本情结”又可分为年轻一代的“哈日”,与部分老一辈本省人的“恋日”。
年轻一代台湾人的“哈日”,其核心部分是对表层日本流行文化的喜爱和痴迷,并进而延伸至对部分日本传统文化的好奇与亲近,与其他地区出现的“哈日”并没有质的区别。而老一代本省人的“恋日”,更多是基于“日据时代”切身的生活体验、“皇民化”教育,乃至与日本人互动的回忆和经历。在祖国认同缺位的情况下,日本文化成了台湾部分老一辈本省人“错置的乡愁”。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接管台湾,“去殖民化”和“祖国化”成为治台的主题。然而1947年“二二八事件”的發生,使外来政权与台湾本地社会之间的隐性矛盾一夜间爆发了出来。1949年国民政府迁台,台湾本省有些民众对国民党政府的威权专制备感绝望,台湾民间社会“日本情结”于是开始滥觞。
20世纪下半叶,身处东亚冷战旋涡中心地带的台湾,在政治和军事上倚靠美国提供的安全保障,并与南韩、日本一起携手构筑亚洲的“反共”防波堤;经济上则与美、日形成了三角经贸关系,从资金、技术、工业原料到关键零件几乎都需要仰仗日本。这样的现实环境进一步强化了殖民历史遗留下来的“日本情结”。
1987年,台湾社会解除长达38年的戒严令,两蒋时代落幕,在威权时期隐藏的“日本情结”开始透过以民进党为代表的亲日势力的政治导向和大众媒体的宣传再度跃入人们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