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导干部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9-03-12梁虹王雪梅

人民论坛 2019年5期
关键词:生态理念领导干部生态文明

梁虹 王雪梅

【摘要】领导干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者和引领者。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例如,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要因时而变、能力要全面加强,相关制度机制亟待完善落实。为此,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思想,树立生态优先理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并健全考核激励制度,助力早日建成美丽中国。

【关键词】领导干部 生态文明 生态理念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并且要“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时期,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思想,树立生态优先理念,进行科学规划发展,并在实践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使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事半功倍。

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理念不普及、规划不科学和制度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和理念亟待强化。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生态文化等生态文明理念的形成与确立需要一个过程,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合力还需要不断增强。因此,要强化政府的主导责任,领导干部要树立生态民生观,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合理生态诉求作为工作的着眼点。要通过媒体的宣传引导,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做法和成效在社会上进行普及推广。推动生态文明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切实提升学校、企业、社区等社会组成部分的生态文明保护意识和能力,增强“绿色发展”和“美丽中国”目标的主体能动性和广泛性。

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亟需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应该充分结合区域发展的能源机构、产业结构以及发展潜力来进行。一些区域的产业布局和结构偏乱,能源结构单一,环境的承载力较弱,这些需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区域性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还普遍存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不够,这些都不利于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还有一些地方过分依靠本地区的单一生态资源进行发展,“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性开发建设不够,区域和领域建设缺乏灵活性和长远性。需要树立系统全局观,通过顶层设计整体协调推进。

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从生态文明的管理体制来说,我国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系统性不强,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条块分割、权力分散,先污染后治理的做法依然存在,管理力度不够等。一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绩效评价不够全面、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从生态补偿机制方面来看,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等制度执行不严格,出现生态补偿的主体不明确、对象错位和效率低下等问题,导致一些地方过度开发资源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最终制约当地经济发展。

创新生态理念和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做好科学规划

领导干部要树立生态优先的理念,主动担负生态伦理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生态文明保护是涉及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大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领导干部要有长远眼光、大局观念,要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融入领导干部的执政理念,贯彻到行政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全领域,实现全统领、全覆盖。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各级地方政府的行政首长,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增强对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关键性和战略性的认识。思想认识偏差会导致决策的失误,而决策上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领导干部不能为了地方和局部利益做出危害生态,影响生态文明进程的错误决策。要坚决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秉持生产、生态、生活一体化观念,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新时代,生态文明是当前最大的政治,强化生态伦理责任意识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不仅要承担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还要承担起生态伦理责任。对生态伦理责任缺失的领导干部必须采取零容忍态度。生态文明关系到代际公平,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福祉,关系到我们生存环境的质量,领导干部承担生态伦理责任责无旁贷。

工作思路要体现系统性和全局性,因地制宜做好科学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明确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原则,生命共同体理念是典型的系统思维的运用。生态文明是系统、整体工程,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注重多方面构成要素的生态落实和保护,不能只抓其一而不顾其他。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和全面协调性,运用生态系统整体性规律综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领导干部要立足新发展理念,秉承系统思维,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基于本地区的实际制定科学而具有创见性的规划。把握本地的生态现实是进行科学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因此,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以获得第一手的可靠信息和资料。在调研基础上遵循规律,科学、客观作出评估;进而突出地区重点,依托优势,打造生态文明的示范区。

完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变革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在生态文明时代,领导干部要以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念重塑领导方式,将领导者目标变为组织共同目标,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提升領导力,最终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愿景。生态问题无小事,力求工作做实做细做透,要注重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协同开展生态文明工作。首先,要加强团队建设,从领导干部自身做起,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加强生态知识尤其是生态史的学习,这是强化自身生态理论素养的必要手段。其次,要积极扩大生态文明重要性的宣传并加以正面引导,坚持培育群众的生态意识,树立起生态至上的价值观念。使人人成为生态文明的参与者和贡献者,实现生态文明的共建共享。再次,要充分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发挥本地区优势,深挖生态文化的深刻内涵,深入理解“两山论”,鼓励和扶持生态和经济共赢的产业模式,加快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生态产品。最后,要引导社会资本和其他社会投资主体参与生态建设,加快环保项目的社会化运作。

完善生态保护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树立模范典型。目前来看,囿于考评指标设置、制度执行困难和部门协调机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领导干部的生态绩效考核制度尚未形成。生态政绩谁来考核,考核什么和怎么考核都不甚明确,亟待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考核内容、标准、程序和方法。因此,应加快出台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值得注意的是,良好生态环境事关民生福祉,人民是否满意是考核领导干部的根本指标,生态政绩考核要坚持走群众路线。还应将生态政绩考核纳入整体考核指标体系,甚至可以和领导干部晋升相挂钩,这将有助于领导干部更加积极主动地推动生态保护。此外,生态激励标准的确立,应在全面考量财政支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等因素上推出。同时,应树立一批卓有影响力的榜样,从而带动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猜你喜欢

生态理念领导干部生态文明
探究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
党员干部要以好家风涵养好作风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参加体育运动对改善领导干部“亚健康”状态的积极影响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