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稻田+N”生态种养模式发展观察
2019-03-12王佳熙王石麟江苏省海安市农业委员会
王佳熙 王石麟/江苏省海安市农业委员会
海安高新区隆政片区500亩“稻鸭共作”有机稻田 顾华夏 / 视觉江苏
海安市水稻种植面积3.7万公顷,为提高稻田种植效益,从2009年开始在传统的水稻种植中融入水产养殖,并在“稻田+N”生态种养模式上探索实践,深入研究推动“稻田+N”模式发展的相应对策,大大提高了稻田种植效益,保护了生态环境,走出一条优质、高效、生态的水稻生产之路,为全省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探索“稻田+N”模式的背景
“稻田+N”模式,是在水稻传统种植的基础上,对稻田浅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改善,通过降低水稻种植密度,营造鸭、蛙、鱼、蟹、泥鳅、龙虾等生态物种的生长环境,实现水稻与生态物种的共生互利,促进稻田生态种养综合效益的提升。
近年来,水稻生产形势发生重大转变,一方面是水稻收购价走低,另一方面是农资价格呈现较大幅度的上涨,受此影响,农户种植水稻收入减少,规模经营者风险增加,水稻生产形势面临较大的挑战。海安市明确思路、创新举措,深度挖掘“稻田+N”模式在促进农业发展、促进产品增值、促进环境优化等方面的潜力,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海安市农委科技人员和基层干部本着“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的理念,到镇村家庭农场、合作社示范推广“稻田+N”新模式、新技术,经过十年的努力,逐步探索出一条带领广大农民共同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实践“稻田+N” 模式的成效
十年的探索实践表明,“稻田+N”生态种养模式具有资源节约型、环境生态型、食品安全型的特点,表现出稳粮、促渔(虾)、提质、增效、生态、节能等多方面的优势,并成为农业增效、农田增收和农家致富的重要方式之一。
海安建设村和德兴村的黄金米专业合作社,在南京农业大学王强盛教授的指导下,连续多年“稻鸭共作”,种植有机稻米6公顷。水稻选用抗病强食味佳的品种“南粳46”。4月中旬育苗,5月下旬移栽,栽植方式采取稀行大棵,行距30cm、株距14cm,以便鸭子在田间活动。6月份水稻栽植活棵后,每667平方米稻田投放雏鸭20只。雏鸭进田后吃虫吃草,直至水稻抽穗前,鸭子离田上市。稻田养鸭是利用鸭子在稻田捕虫、吃草、增肥和促进水稻生长,生产生态有机稻米。此种模式每667平方米稻田总产值达5000元,节省化肥30%、节省鸭饲料40%、不喷农药化肥、水稻种植成本降低20%,纯效益为2300~2500元。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同时改善了稻田生态环境。
墩头镇美丰农场是海安市高标准建设“水稻+N”生态种养模式的示范基地,2018年示范“水稻+N”生态种养10公顷。水稻品种选用优质“南粳5055”,放养了龙虾、螃蟹、鲢鱼和鸭,实行稻、虾、鱼、蟹、鸭共生,最大限度地利用稻田水体提高综合效益。为确保种养殖实现绿色生态,基地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开展人工拔除恶性杂草,通过鱼、鸭吃杂草和害虫,虾、蟹捕食害虫和微生物,同时为稻田松土,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减轻稻田病、虫、草的危害。排泄物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有机肥料,促使水稻健壮生长,具有明显的省肥、省药、节本增收和保护环境等多重功效。在这样良性的生物链中,稻谷、龙虾及鱼、蟹、鸭的品质都得到了充分保障。10公顷“水稻+N”生态种养基地2018年每667平方米稻田产稻谷400kg,有机大米产值2500元,水产品产值达7500元, 每667平方米稻田纯收益达到3300元。
2018年海安市稻田生态种养面积达到70公顷,667平方米稻田纯效益普遍达到2000~3000元,虾稻米、蛙稻米、鸭稻米很受市场欢迎。好的产品要有好的销售渠道,海安市组建了海安大米产业联盟,制作“海安大米”宣传片,申报“海安大米”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召开“海安大米”品牌创建推进会暨优质食味品种展示品鉴会,并将“海安大米”推选到江苏好大米评选,获评“江苏大米十大区域品牌”“江苏好大米十大品牌”“江苏十大人气地理标志品牌”,参加上海农产品展销会,获评“最受上海市民喜爱的农产品”,被新华日报报道最畅销产品,乘此东风在江苏卫视城市频道播放“海安大米”宣传片,大力宣传“水稻+N”生态种养的“海安大米”和优质水产品,为优质产品优价销售奠定良好的基础。
推进“稻田 +N” 模式的对策建议
海安市“稻田+N”生态种养面积不断扩大、栽培技术不断改革。但由于部分种养户技术单一,种水稻的不懂水产养殖,会养殖的不会种水稻,及区镇一线具备综合服务能力的技术人员相对短缺等问题,制约了模式的快速推广应用。要创建优质高产水稻生态种养、提高全市综合种养覆盖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强化组织领导。将推动“稻田+N”生态种养模式发展摆在重要位置,研究细化“稻田+N”生态种养模式的推进措施,配套相关优惠政策,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各区镇负责“稻田+N”生态种养模式的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工作部署和监督考核,共同为模式和技术的推广群策群力。
加大财政扶持。为了“稻田+N”生态种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调动、吸引更多的种养户参与“稻田+N”生态种养模式的发展。将“稻田+N”生态种养技术较为成熟的种养户列为科技示范户,优先扶持,从而发挥科技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和资金投入,扩大“稻田+N”生态种养模式的覆盖面。
加强服务指导。“稻田+N”生态种养技术是一项学科交叉、相互渗透的新技术,农业科技人员要积极开展“稻田+N”生态种养技术集成研究,包括水稻栽插的合理密度、龙虾苗、蟹苗、鱼苗放养时间和品种与数量、鸭苗放养数量与在稻田活动时间、各种产品最佳上市时间、冬季稻田利用等课题,编写“稻田+N”生态种养通俗易懂的科普教材,为种养户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生产提供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各区镇根据本地区自然条件和生产实际,对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要求,选择适合自身实力的综合种养模式推广。□
(本文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