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区域地理复习中有关“生物多样性”试题例谈
2019-03-12江苏省启东市第一中学
◇江苏省启东市第一中学
陆洪柳
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主要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
1.从自然地理环境5大要素(整体性)的角度
①气候、②地形、地貌、③水文(河湖海)、④土壤、⑤生物(植被)。
纬度因素→气候(水热条件)→生物(植被)。
地势高差→垂直地域分异→生物。
水文(河湖海)+海陆位置→水生生物。
2.从自然环境差异性: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
①垂直地域分异(地形→气候)。
②水平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规律+经度地带性规律)。
另外,还可从生物的栖息地和人类的干扰程度角度等进行分析。
【例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肉是指根、茎、叶营养器官中至少有一个器官肥厚多汁、储存着大量水分,在土壤中水量减少时满足生存需要,等待雨季到来的植物。近年来,多肉风靡全国,“纳马夸兰”是多肉爱好者心目中的“圣地”。它西濒大西洋,1000多种形态各异的野生多肉广布于这块狭长的土地上。该区多肉占全球多肉种类的10%,且大部分是独一无二的。一年中一些时间植物在休眠,但只需几场冬雨或大雾,就会万物复苏、百花齐放。某多肉爱好者来到该地区,发现其东西向植物类型区域差异明显。下图为纳马夸兰地理位置示意图。
分析纳马夸兰地区的多肉植物丰富且独特的自然原因。
【解析】首先从整体性角度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纬度较低,气温高,年降水量少,旱季较长,其他物种难以生存;有短暂的雨季,多肉植物可以吸收水分。区域内地势起伏大,适宜多种多肉植物生长;该地区受寒流影响,多大雾天气,有利于多肉植物吸收水分。再从差异性的角度分析:该区纬度跨度大,范围广,适宜生长地区面积广,种类多;再加上多肉植物营养器官肥厚,储存大量水分,可以维持旱季的生存。
【答案】①多肉植物营养器官肥厚,储存大量水分,可以维持旱季的生存。②旱季较长,其他物种难以生存。③受寒流影响,多大雾天气,有利于多肉植物吸收水分。④有短暂的雨季,多肉植物可以吸收水分。⑤纬度跨度大,范围广。⑥区域内地势起伏大,适宜多种多肉植物生长。
【例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地球除了热带雨林,还有“温带雨林”。下图中的W岛是世界温带雨林主要分布地区之一,雨林中植被茂密但树种单一,冷杉、云杉(耐阴寒、喜湿润)等高大的针叶树种占绝对优势。只有在树木相对稀少的局部地带才能见到低矮的阔叶植物,这是温带雨林与热带雨林最大的不同。云杉和冷杉林颜色暗绿,树冠浓密,透光量很小,林中阴暗潮湿,地衣、苔藓随处可见。W岛东西部环境差异明显。冬季岛上平均气温2℃~4℃,西部可达5℃以上。降水量西部沿海达2000mm~3000mm,东部沿海只有600mm~800mm。
与热带雨林相比,分析W岛雨林地区树种单一的原因。
【解析】设问“树种单一”就是指该地生物多样性较少。主要从气候(光、热、水)的角度进行分析:W岛所处纬度位置较高,气温较低,适合冷杉、云杉等针叶树种生长。除此还要考虑优势树种的生长习性:高大的冷杉、云杉等能够获得较好的光照,低矮的阔叶树因光照不足而分布稀少。
【答案】(与热带雨林相比,)W岛纬度较高,气温较低,适合冷杉、云杉等针叶树种生长;阴雨天气较多、森林茂密,日照时间相对较短,低矮的阔叶植物因光照不足而分布稀少,但高大的冷杉、云杉等针叶树能够获得较好的光照,成为主要树种。
【例3】读下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南美洲部分区域示意图和甲地气候资料图。甲处为世界上最大的湿地,面积季节变化明显,生物资源丰富,鸟类众多。
阐述甲处湿地鸟类资源丰富的优势条件。
【解析】除了考虑前面的整体性、差异性之外,还要考虑鸟类的栖息地环境、鸟类的食物来源、受人类的干扰影响等因素。
【答案】湿地面积广,有广阔的栖息地;水草丰富,大量的水生生物为其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湿地人口稀少,人为干扰破坏小;纬度较低,水热条件好,气候适宜鸟类生活,没有大规模的迁徙;物种繁多,生存环境好。
以上3道例题都运用了影响生物多样性因素的地理原理来分析问题,最后用图表的形式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