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2019-03-12

共产党员(辽宁) 2019年3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贫困地区改革

在新当选的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实际上就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生动的描述,也为全党全国人民努力奋斗指明了方向。

改革开放30多年后,党所提出的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此基础上,党又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国际国内大势,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突出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进展和重大成就。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夯实经济基础。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经济发展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将稳中求进作为经济工作的总基调,采取一系列战略措施,科学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个举措,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五年来,退出钢铁产能1.7亿吨以上、煤炭产能8亿吨,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予以支持,用于分流职工安置;三、四线城市商品住宅去库存取得明显成效,热点城市房价涨势得到控制;控制债务规模,增加股权融资,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连续下降,宏观杠杆率涨幅明显收窄、总体趋于稳定;多措并举降成本,压减政府性基金项目30%,削减中央政府层面设立的涉企收费项目60%以上成本,等等。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深入开展“互联网+”行动,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深刻重塑,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异军突起,促进了各行业融合升级;推动传统消费提档升级、新兴消费快速兴起;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新建农村公路、新建民航机场等基础设施飞速突进……所有这些,使发展的新动能迅速壮大,经济增长实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转向依靠三次产业共同带动,实现了经济结构性重大变革。

第二个举措,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创新生态,形成多主体协同、全方位推进的创新局面;扩大科研机构和高校科研自主权,深化科技成果权益管理改革。新设14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带动形成一批区域创新高地;以企业为主体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涌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普惠性支持政策,完善孵化体系;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加两倍,技术交易额翻了一番。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由跟跑为主转向更多领域并跑、领跑,成为全球瞩目的创新创业热土。

第三个举措,破除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基本完成国企公司制改革,兼并重组、压减层级、提质增效取得积极进展;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完善产权保护制度,财税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启动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大幅增加;放开利率管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强化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机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消长期实行的药品加成政策,药品医疗器械审批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改革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这些领域的深入改革,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第四个举措,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倡导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发起创办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一批重大互联互通、经贸合作项目落地;设立自贸试验区,一批改革试点成果向全国推广;改革出口退税负担机制、退税增量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外商投资由审批制转向负面清单管理,限制性措施削减三分之二,外商投资结构优化,高技术产业占比提高一倍,引导对外投资健康发展;推进国际产能合作,高铁、核电等装备走向世界;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相继启动,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人民币国际化迈出重要步伐。中国开放的扩大,有力促进了自身发展,给世界带来重大机遇。

此外,近年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财政收支矛盾较大情况下,着眼“放水养鱼”、增强后劲,率先大幅减税降费;妥善应对“钱荒”等金融市场异常波动,规范金融市场秩序,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维护了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通过上述一系列努力,经过党和人民共同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跃上一个新台阶。自2012年至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90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财政收入从11.7万亿元增加到17.3万亿元;居民消费价格年均上涨1.9%,保持较低水平;城镇新增就业6600万人以上,13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就业。这些成就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增长与质量、结构、效益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打下了厚实的经济基础。

知识链接:精准脱贫

小康社会最基本的要求是全体人民群众共同实现富足,但是我国现在还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这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贫困地区考察调研,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讲话,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为精准扶贫事业发展指引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出台督查巡查工作机制,建立扶贫工作成效考核办法,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有序开展起来。具体体现在:

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交通建设方面,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农村客运站点和“溜索改桥”的建设步伐加快,大部分的乡镇和建制村铺设硬化路、通了班车。电力建设方面,实施无电地区电网延伸和可再生能源供电工程,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电力建设的投资支持力度,全国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得到全面解决。通信设施建设方面,实现100%的行政村通电话、100%的乡镇通宽带,基本完成对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覆盖,有效提高了贫困地区的宽带网络普及率。居住环境方面,中央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危房改造工程补助标准,帮助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住房安全;全面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垃圾治理,改善居住环境。

贫困地区特色产业脱贫得到扶持。国家明确将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作为农业行业扶贫重点工作,对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特色农林牧业进行科学布局,明确发展重点。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向连片特困地区投入农业、林业基本建设资金和财政专项资金。五年来,通过政策支持,贫困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贫困户能够分享到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

贫困地区易地搬迁脱贫稳步实施。党的十八大后,加快了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进度。同时完善搬迁后续扶持政策,确保搬迁对象有业可就、稳定脱贫,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仅2016年,全国就有249万人“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截至2016年10月底,易地搬迁的贫困人口本地落实就业岗位45.18万个,产业扶持126.19万人。

贫困地区生态保护脱贫持续推进。在贫困地区积极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生态工程;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推进贫困地区的生态补偿工作;加大贫困县生

态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强化木本粮油、特色林果、木竹原料林、林下经济、草食畜牧业、生态旅游业等发展,切实改善贫困人口生活条件。

贫困地区教育脱贫力度不断加大。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改造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对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改善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生活条件。发放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艺术类相关专业除外)。对全日制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受惠学生由2012年的1万人增加到2016年的6万人,许多贫困地区首次有了国家重点高校的大学生。

贫困地区医疗保障脱贫全面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完善,覆盖97%以上的农村居民。2016年,新农合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420元,政策范围内门诊和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50%和75%左右。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覆盖超过10亿参保居民,报销比例不低于50%。

贫困地区就业创业服务不断加强。组织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春潮行动”,面向农村贫困劳动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并落实培训补贴政策。落实《关于加强雨露计划支持农村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的意见》,对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的给予补助。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等专项就业服务,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和稳定转移。积极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提高创业成功率。

辽宁省“爱心医疗 扶贫光明行”活动在多个城市同步举行

此外,中央和地方政府还积极探索实行资产收益扶贫。2014年年底,国家启动光伏扶贫试点工作,在安徽、河北、山西、宁夏、甘肃、青海6省区开展试点,通过资产收益扶贫增强贫困地区“造血”能力。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著。截至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3046万人,累计减少685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末的10.2%下降至3.1%,累计下降7.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加快增长。据全国农村贫困监测调查显示,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77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加894元,名义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1%,实际增速比上年快0.7个百分点,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1.8个百分点。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进一步夯实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贫困地区改革
比亚迪集团扶贫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唐山专场二)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邢台专场一)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唐山专场一)
汇聚打赢疫情阻击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巾帼力量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改革之路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