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月河,最早把雍正变成网红的人

2019-03-12张明扬

文苑 2019年4期
关键词:红学家二月河雍正皇帝

文/张明扬

1980年,当时的二月河还叫“凌解放”,35岁的他是一名民间“红学”爱好者,这似乎也是当时中国许多文学青年的共同追求。就在这一年,在红学研究上屡遭挫折的凌解放,给红学泰斗冯其庸先生写了一封类似“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的信,附上了自己的红学论文《史湘云是“禄蠹”吗?》,在信中发狠道:“‘红学’是人民的,不是‘红学家’的。如果冯老看过后认为我不是这方面的料,就请回信,我再也不在这浪费时间了。”

冯老收信后,很赏识凌解放。从此,中国少了一名失意文学青年,多了一名“红学家”。

1982年10月,中国红学会会员凌解放赴沪参加全国第三次《红楼梦》学术讨论会,是当时参会的最年轻代表。有学者在会上叹息,康熙这么有文治武功的帝王,却没有一部文学作品来写他。据说凌解放像当年在部队点名喊立正一样,“腾”地站了起来:“我来写!”

从此,中国少了一名红学家,多了一名历史小说家。

1985年,40岁的凌解放已经写了17万字的《康熙大帝》,冯其庸看过后说,你什么都不要搞了,专心致志完成它,这是你未来的路。

第二年,《康熙大帝》第一卷“夺宫”出版,面世后引起文坛轰动。黄色封面上,署名“二月河”。

这是“二月河”这个笔名登上文坛的伊始。很多年后,二月河自述笔名由来时解释称,“二月的黄河,冰封解冻,万马奔腾”。

从1986年到2018年,“历史小说家”就成了二月河身上的第一定语。在中国当代历史小说界,二月河和《曾国藩》的作者唐浩明就是那两座最显眼的山峰。

2018年,雍正早已成为了中国舆论场的顶级网红,以至于出现了“雍正(四爷)很忙”的说法。仅电视剧,就出现了《步步惊心》和《甄嬛传》等大热之作。但如果归根溯源的话,二月河才是最早那个捧红雍正的“肇事者”。当二月河逝世的消息传开时,人们第一个想到的也是他那部《雍正皇帝》。

二月河一生最有名的作品就是他的“清帝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康熙大帝》虽然是二月河的处女座兼成名作,但真正成就二月河文坛地位的还是出版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雍正皇帝》一书,差点就获得了茅盾文学奖。

相对而言,《乾隆皇帝》虽然是二月河大病之中创作的“拼命创落霞”之作,可以有一些情怀分,但风评仍然最低。以我的阅读体验来看,《雍正皇帝》我大约完整看了三遍,《康熙大帝》不完整地看了两遍,而《乾隆皇帝》一遍都没有看完。

但坦白说,我第一次看《雍正皇帝》一书,是在看了那部胡玫执导的著名历史剧《雍正王朝》之后。我想,这可能也是很多人的共同体验。甚至可以说,是《雍正王朝》成就了那个大众心目中的“著名作家”二月河。

1999年1月,《雍正王朝》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造成的轰动效应超过二月河任何一本书。该剧包揽了当年所有电视剧奖项的大奖,由于契合了改革年代的某种心理投射,成为了党政机关推荐收看的电视剧。

扯开一句说,《雍正王朝》也是刘和平首次担任影视剧编剧,正是以此为起点,刘和平后来创作了《大明王朝1566》和《北平无战事》,成为了中国顶级的历史剧编剧。

平心而论,二月河的原作《雍正皇帝》的确是一部对雍正的过誉之作,把雍正写得和小白兔一样纯洁无瑕大公无私。但书中还是涉及了雍正不少的权术权谋,有点腹黑男的意思,特别是结尾,虽然是戏说,但将雍正之死写成因为与“失散多年的女儿乱伦”而自杀,甚至可以说是“黑化”了。

但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雍正被进一步拔高为“高大全”,忍辱负重,美化成为了推行利国利民的新政不惜得罪“读书人利益集团”的改革先锋,仿佛当皇帝是全天下最无私最伟大的爱的奉献。可以说,全剧你基本看不到对雍正的任何批评之处,看完电视剧,你也很难不成为雍正的粉丝。从这个角度而言,也是《雍正王朝》“成就”了作为某种意义上争议人物的二月河。

二月河的历史观自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说是盛世粉甚至国家主义者也不为过,但有一点我还是想要为他点赞,他毕竟没有把《乾隆皇帝》的书名改成《乾隆大帝》。置于2018年的今天,当我们回看当年这场争议之时,有一点或许是不该有太多争议的。如果不考虑搁置价值观的因素,仅就大众文化的角度而言,《雍正王朝》无疑是中国历史剧的一部现象级之作,《雍正皇帝》是中国当代历史小说的典范之作。

二月河或许不愿意承认一部电视剧是他的人生巅峰,但他还是曾给《雍正王朝》打了80分。对于大众而言,《雍正王朝》和《雍正皇帝》也已经融为一体,很多人纪念他的方式,或许就是在晚上重温一集电视剧。

而我,刚才翻开了他写的最差的那本书《乾隆皇帝》,在其中翻看曹雪芹的部分,看曹雪芹和敦诚敦敏的友谊。在这一刻,我仿佛可以感受到了,1980年那个红学青年凌解放。

猜你喜欢

红学家二月河雍正皇帝
《大观园图》、咏林黛玉俳句与《甘州曲·忆潇湘妃子》——日本红学家伊藤漱平致曾保泉信札及贺卡释读
我为87版电视剧《红楼梦》作曲
二月河自修止谤
二月河和马克·吐温的“投资”哲学
文怀沙
坚持努力的二月河
论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刻画
恼人的人数问题
论《红楼梦》对二月河小说创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