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的实施路径探析
2019-03-11张洪敏
摘 要:单元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意义重大。“部编本”突出“工具”“人文”结合的课程特点,选文文质兼美,推行甚为科学的“1+X”模式,为真正意义上的单元教学提供了基础,解决了单元教学出现的文本解读任性化、读写脱节等问题。
关键词:部编本;初中语文;单元教学
作者简介:张洪敏,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1-0011-03
“部编本”教材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投入使用一到两年了,为了适应“部编本”的教学要求,笔者将从单元教学的含义出发,对实施契合“部编本”教材实际需要的语文单元教学谈谈一孔之见。
一、返璞归真,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单元教学
语文单元教学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从整体目标出发,统筹安排,通过一两篇课文的讲读,带动其他课文的自读,实现举一反三的教学形式。单元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单元教学的意义。钱梦龙曾经说过,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那种能够帮助最普通的教师教好最普通的学生的方法。[1]而单元教学正是这种最切合的教学方法,它具有贯彻实行教学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特点,是把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分解到各个教学单元之中,以分头突破,循序渐进地达标的过程;单元教学是一种能够以教读带自读,实现举一反三的教学形式;单元教学有利于教师进行统筹安排课程内容,其注重知识能力点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发现知识能力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举一反三地进行拓展迁移,最终实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效果,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单元教学是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形式,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将已学与未学相结合,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而发现知识能力点之间的不同点或相似点。单元教学的实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符合语文需要的,其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学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触类旁通的能力。
2. 单元教学的“异化”。单元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其自身的独特性优势,但在其长期实施过程中也“异化”了。
(1)单元编排不合理。单元教学之所以“异化”,主要原因之一是在“限制科学主义”背景下出现的不甚合理的以“道”组元,即将几个内容上相似却无内在逻辑联系的文本拼凑在一起。如“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至爱亲情,编入该单元的课文有《背影》《甜甜的泥土》《人琴俱焚》《我的母亲》《父母的心》,其单元导语为:“本单元以至爱亲情为主要内容,使学生懂得感受至爱亲情,感恩父母”,这样的单元编排重“人文”而轻“工具”,没有“语文”的规范,只是以亲情之名的“专题”。于是,单元教学实际作用的发挥离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渐行渐远,导致教学“异化”。
(2)读写脱节。在实施单元教学时,读写脱节是“异化”的主要表现。“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要内容是爱国情怀,编入该单元的课文有《枣核》《最后一课》《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晏子使楚》《古诗四首》《革命烈士诗二首》。而写作板块却从“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出发,其要求是“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明显的“工具”“人文”脱节。就是说,读写之间毫无联系,读写脱节的问题非常突出。
没有了“语言的建构和运用”的规范,就给一味从“人文”进行无限制的深挖打开了方便之门。就如一些专家、名师,他们本身就不屑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了彰显教师本身的自我个性,对文本过度深挖,任性解读文本,使语文教学偏离其实际目的,丧失课文本身的“语文化”。[2]有的名师已“走火入魔”,甚至连“人文”的规范也要加以“突破”。如某位特级教师在教授《背影》时,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生命是不会永恒的”之上,将《背影》这篇课文定性为一出悲剧。
明晰把握单元教學的正确内涵,发挥单元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唯有如此,才能开展适宜的、有效的语文教学工作,实现高效化的课堂。让学生在“语言的建构和运用”维度上真正有所得,语文才能返璞归真,走上正途。
二、“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单元编排特点
具有独特编排特点的“部编本”与课改以来的几套教材相比,在教材普遍使用的几个学期中,其优越性逐步呈现。
1. 突出“工具”“人文”结合的课程特点。与“苏教版”“人教版”相比较,“部编本”的一大突出特点就是双线并行的单元结构编排,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具体来说,这一特点又渗透在教材的四大系统中,而在助读系统和训练系统中其指向性更为明确。
首先,助读系统利于单元教学目标的确立。“部编本”的助读系统穿插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维度,其单元导语和预习提示切中肯綮。其次,助读系统和训练系统利于坚持课堂教学目标的精确定位。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导语中说:“本单元学习精读的方法……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从此单元导语上来看,教师在进行本单元的教学时,要抓住人物细节描写这一“文”的教学目标,也要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这一“道”的教学目标。与此同时,在属于训练系统的写作板块,在要求写出人物的精神特点的基础上,强调“典型细节”描写的作用,如此就能够巩固课堂效果,理想地实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这两大系统,助读系统从宏观上确立教学目标,训练系统既能使教学目标精确定位,又能巩固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之所得,从而实施更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语文课堂。
又如,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导语:“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要发现他们身上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本单元注意要从角度选择、详略安排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该单元选入必读课文《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卖油翁》。就每篇课文的重点课时而言,《阿长与<山海经>》的教学目标可设置为“通过反复朗读,初步地理解恰当的详略安排对塑造人物性格特点的作用;通过品味语言,体会阿长身上虽愚昧但善良的人物性格特征”;《老王》的教学目标可设置为“通过反复诵读品味,初步了解不同的描写角度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作用,通过多次朗读,感受老王身上善良、朴实的小人物品格”……如此,由“总”到“分”,由“分”到“总”,从单元导语出发,把握单元教学的整体目标,在研读本单元所选入课文的过程中,兼顾课文的“个性”,力求准确地确定每课时的“一文一道”教学目标,使语文教学坚守本真,回归正途。
2. 甚为科学的“1+X”模式。“部编本”注重选文的严谨性,强调文质兼美,在考虑思想内涵的基础上,选入在文本结构、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方面均有特色的选文,以求培养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更为重要的是,在“部编本”的编排中融入了甚为科学的“1+X”理念。笔者曾观摩过一堂《皇帝的新装》示范课,其教学目标为“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较为深入地理解想象的作用;通过多次朗读,理解把握对皇帝等人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讽刺”。教师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导向本单元的另一篇课文《天上的街市》,以求初步区分联想和想象。同时,引导学生将已学与未学相结合,借助已学的《观沧海》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两篇古诗词感受想象的作用。由一篇课文拓展延伸到“X”篇,以及与之在“文”上有联系的其他作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1+X”的学习效果。
“部编本”双线并行的编排特点,选文注重文质兼美的特质,甚为科学的“1+X”模式,以及教材中所凸现出的四大系统的进步性,对于单元教学的实施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部编本”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的实施
在明确单元教学的含义,准确把握“部编本”的编排特点的基础上,对“部编本”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的实施提出几点粗浅的建议:
1. 正确处理教材。教材的正确处理,对多重资源的有效把握,有意识地整合单元教学内容,对于开展有效的语文单元教学有着积极意义。就如上文所说对《皇帝的新装》的教学处理,如果不顾单元提示和课文的预习提示,一味深挖文本的“深刻”内涵,将深挖出来的作者写作缘由作为教学重点,那就是“走火入魔”。因此,在进行有效的单元教学时,要牢牢把握教材编排的意图,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多重教学资源,并在此基础上,为了达成某种教学目标的需要,进行多元解读教材。在特定的条件下,也可以实现一文多用,多重组元,实现个性化的单元教学。
把握教材编排的优势,妥善科学处理教材,规避解决教材编写潜在的問题,扬其长而避其短,只有如此,单元教学才能在新教材的大背景中合理地开展。
2. 以学生为本,灵活开展单元教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任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语文单元教学也是如此。单元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适应学段目标,切勿作不切合实际的追求。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巧妙设疑,尽力为学生构建适应实际需要的教学内容结构,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由浅入深地达成单元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巩固课堂所学,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所得。
普通教师没有编写教材的权利,但有根据实际情况处理教材的权利。为了教学的需要,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适当调整文本的先后顺序。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时,将宏观教学目标确定为“想象”,可以从学生已学内容《观沧海》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导入,以使学生初步感知“想象”的作用;教《皇帝的新装》,可从滑稽可笑的皇帝和大臣对于新装的态度以及孩子对于新装的态度的对比出发,以使学生感受荒诞离奇的情节,从而明白想象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教《女娲造人》,可从感知女娲造人的原因、如何造人与造人后的三种情景出发,以使学生能够感知想象力是无穷的;教《天上的街市》,可从分析天上美妙珍奇的美景,以及想象牛郎和织女自由自在的生活出发,以使学生初步区分想象和联想之间的区别。如此由浅到深,层层推进,最终比较深入地达成单元目标。在多篇课文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采用演绎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求学生说出谢道韫《咏雪》中的“未若柳絮因风起”是想象还是联想,而这就是巩固。这样,由浅入深,从宏观到微观,最终理解把握联想与想象之间的区别,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依旧是教学的主体,所以,教师不能强制推行自己所谓的“高、大、上”的教学活动,应在遵循学生普遍的思维规律基础上,考虑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因此,要重视学生的自我思考,符合学生实际需要,循序渐进,最终才能开展符合实际需要的语文单元教学。
适应“部编本”编排的特点,正确适宜处理教材,落实以学生为本的单元教学活动,唯有如此,单元教学活动才能在百花齐放中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的理论设计和结构模式(下)[J].课程·教材·教法,1989,(12).
[2] 王家伦,陈宇.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四大系统的显著进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11).
责任编辑 黄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