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内部审计风险及风险管理策略

2019-03-11向兆礼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9年5期
关键词:预判内审审计工作

向兆礼

引言

高等院校虽然以教育教学作为工作的核心,但在现阶段内,高校也逐渐开始与外部其他领域的活动机构保持策略上的关联。例如在建设创业孵化园的过程中,高校便会与外部的投资方进行合作,也会存在对外部教育环境进行注资的行为。这些经济项目上的往来已经越发成为高校运行时的必然产物,但这种行为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特征,其应该被高校内部审计重点监察管理。因此从提升高校内部审计实际质量的角度来看,本文所选择的对内部审计风险因素进行研究的这一方向,具有切实的研究价值。

一、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风险因素特征分析

(一)内部审计工作必然会受到外部环境影响

虽然内部审计工作以监管和调查高校内部运行体系为主,但实际上其与外部审计工作具有绝对性的联系。不仅如此,高校所发生的每一笔财务上的决策行为都与外界环境存在关联。因此即使高校内部的审计人员能够将工作限制在安全和稳定的环境内,工作过程也会与外部环境产生关联。换言之,审计人员能够通过个人经验而控制的风险类别较少,即使在时代变更过程中可控风险不断增多,工作人员也仍然会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被客观环境影响,做出一些并不合理的预判行为。这便是内部审计风险的第一特征,即必然会受到环境影响,无法完全规避所有风险。

(二)内部审计风险时刻增加

内部审计需要分析大量的数据来进行判断,但在大数据时代中,数据的组合方式以及作用方式具有随机特性,即使经验丰富,相关人员也只能够在“相对已知”的情境下对风险进行预判和管理。而随着高校不断丰富对外关联的行为模式,能够与审计工作产生关联的便不局限在财务收支范围内。且近年间,内部审计工作自身也都处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在建设和完成建设的这一时间段内,审计工作模式的变更实际上也会带动产生一些风险选项。因此这也是高校内部审计风险工作存在的特性,那就是类型随时可能会增加。

(三)内部审计风险具有隐性特征

询问经验丰富的内部审计人员后可知,内部审计工作并非能够在完全直观的情境下运行,相反,绝大多数的风险因素都潜藏在日常的财务交流过程中,不会过于明显。对于一般的盈利型企业来说,经济上的变动因素可能会十分明显,但高校属于以教育教学作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机构组织,其即使参与规模较大的经济活动,只要风险因素未能被激发,潜在的风险威胁便不会发挥作用。故在高校环境中,内部审计人员面临的工作量较小,但工作难度却相对较大。

(四)内部审计风险可控

虽然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风险存在隐性特征,但毕竟高校的运行状态相对稳定,因此如若高校能够尽快建立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提升基础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再加上高校环境中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的工作能力,那么一般情况下所出现的风险隐情便都能够被精准预判和调整。故对于高校来说,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并没有过于“危险”,基本仍处在相对可控的范围内。

二、高校内部审计风险形态

(一)意识误差导致的风险

风险预判需要内部审计人员自身具有一定的专业经验,且对于一些风险形态具有相对深刻的印象。但随着高校进入到社会融合领域中,高校内部所产生的财务行为越发复杂,一些风险因素并不能仅依靠“辨认”即可摒除。甚至部分风险因素直至发挥作用也不能被完全确定性质,故对于内部审计人员来说,他们的专业经验和风险预判意识一定要处在与行业平行的地位中,这样才能保证他们的经验足够支撑其开展风险预判工作。而当前高校环境中的内部审计工作模式为,高校环境相对稳定,造成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降低,个人情绪时常会与工作产生密切关联,进而影响工作质量和风险预判的实际效率。当工作人员情绪方面存在问题时,本能够被控制的风险因素便会被激发,进而对高校所参与的经济活动造成负面影响。

(二)高校管理者观念意识引发的风险

内部审计工作虽然对于高校发展具有干预作用,但并非所有管理层人员都能够意识到其具有的作用价值。部分高校管理者会认为,外部审计工作才是监管风险因素的主体,而高校内部设立审计部门只是为了“应付”工作。于是在这种思维下,内部审计工作团队的人员编制质量便会持续处在低质量状态中。工作能力无法提升,就会导致一些细小的风险因素也能够持续发挥作用。这便是导致高校财务方面出现错误决策的一部分原因。

(三)审计工作逐渐复杂所引发的风险

传统审计模式下,高校仅与外部的实体经济进行接触,与实体经济进行接触时审计人员的个人工作经验可以完善的发挥判断作用。但当前电商经济逐渐成型,许多高校已经不再以实体为主与外部环境进行交流。但高校又不同于其他企业,高校在互联网环境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当外部合作方使用互联网中的交互漏洞对高校发起经济上的攻击时,内部审计人员实际上很难将这些风险加以规避。即使能够判断出其存在风险因素,处理过程中也可能会漏掉一些最根本的证据和素材,令处理力度减弱,无法将风险因素完全拔除。

(四)违纪行为所导致的风险

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需要建立在内部人员遵守职业规范的前提下。如若内部审计人员心术不正,那么就必然会对审计工作造成影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与其他机构基本都会处在较为临近的工作环境内,其内部人员便必然会进行深入的沟通。这种沟通若仅停留在生活方面或个人方面,则不会对审计工作质量造成影响。而一旦审计人员与其他检查机构的内部人员进行工作上的“互动”,那么审计质量便无法保障。这种错误的互动行为会直接令高校经济活动决策产生风险因素,令违纪行为影响不断延伸,直至对高校财务或工作风气造成严重影响。

三、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策略

(一)成立自我管理条例,完善关联责任

若要减少风险,第一步就必须要在内部审计处内部建立管理条例。高校实际上也会对内部审计行为进行一定的监管,但因工作性质存在差异,即使进行监管也很难做到“直达患处”。因此高校可以在内部审计工作处建立稳定的内部监控系统,由内部人员自行进行互相监督和管控,这样便可以完善的提升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减少人为风险因素的产生概率。建立完善的管理条例后,高校方面可以在条例基础上加入权责内容,例如举报核实后拥有对应的奖励内容等等。一方面高校要调动内部审计部门的自我管理积极性,另一方面则也可以通过内部管理构建作风好、工作效率高的稳定团队。不仅如此,高校方面也应该定期对内部审计工作处的工作氛围进行调查,一旦发现工作时存在消极心理或存在与他人勾结行为的“被监控者”时,应该直接对其进行积极教育,务必要令工作人员可以自行牵制住自身,避免产生不合理、不合法的行为。

(二)形成内部工作牵制局面,稳定工作质量

首先,高校内部需要重新对审计工作进行梳理,重点在于将审计工作的工作流程和管理范围进行重新定义。重新定义以后,内部审计工作处便可以找出一些空白的监管区域,再次对这些监管区域进行着重审查。其次,高校应该以活动性质为主,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范围进行划分,也可以使用功能作为划分方式,将工作处内部的管理成员进行权责定位。例如部分审计人员负责监管校内活动的资金输出,而部分成员负责检验审查成果等。再次,高校应该尽可能的将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独立,务必要切断高校环境中能够与内审部门进行交流的关系链,继而杜绝信息互通现象,提升内审实际质量。不仅如此,内审部门也应该成立报告优先的工作形式,工作独立不代表可以脱离官方管控,内审应该及时与外审进行交流,以提交报告和审核报告作为降低风险干预影响的重要手段,形成互动形态的双向管控体制。

(三)重新归置内部防范机制,将工作步骤合理“复杂化”

部分高校环境中的内部审计处会主动性的将工作流程简化,例如工作方式以及工作进度不上报,或减少上报频率等等。这些都属于脱离宏观管制的行为,会加大内部工作风险的发生概率。故针对此,高校方面应该集合过往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风险选项,将风险发生的节点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对内审行为进行复杂化。例如当高校在经济活动资金输出审核中出现证据不足却通过审核的事件,那么高校便应该加强证据审核工作,即使需要将审核过程复杂化,也要直接查明风险产生的具体位置,再对其进行定点拔除,彻底规范内审工作的审核质量。

(四)实行外部承包审计计划,彻底“独立”审计工作

虽然在高校环境中负责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人员不会与高校其他工作者存在过多的关联,但如若内审团队在高校内工作多年,那么其与内部人员进行“深刻”交流的局面便无法完全避免。针对此,高校应该实行外部承包审计计划,聘请外部专员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升级和管理,也可以直接聘请外包团队彻底提升内审工作独立性。外包团队与高校内部长期工作的内审人员具有一定差异,即工作目标相同,但工作方式、行为性质以及视角均存在不同,故外包团队往往能够将一些隐性的风险因素彻底清除。故使用外包团队,可以有效减少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现状。

结语

综上,文章以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为主,对其工作中出现的风险以及管理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希望文中内容能够为各个审计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工作改良方面的参考意见,继而间接升级国内高校环境中的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猜你喜欢

预判内审审计工作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2021年下半年集装箱海运市场走势预判
对书业的30个预判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整体供大于求 苹果行情预判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