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起点上的坚守与质变

2019-03-11

中国卫生 2019年2期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医疗

2018年12月4日,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发文: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评审暂行办法》和《河北省医院评审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依据《河北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3年版)》,对河北燕达医院进行综合评审,并按照评审程序将评审结果向社会进行公示。根据评审结果和公示情况,经研究,确定河北燕达医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自此,河北燕达医院终于如愿站在更高的起点之上。

从三级到三甲,对一家医院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字的变化,也不仅仅是服务总量、能力的提升,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思想观念、发展定位、内涵质量、责任使命的升华,是一种去芜存菁的传承与质变。

突破提升 变劣势为优势

从前说起燕郊,就是北京的卫星城、附属城。长期以来,燕郊的老百姓早已养成了“小病去诊所、大病去北京”的就医习惯。因此,“距离北京仅一河之隔”的地理特性在当时成为燕达医院发展的一大阻碍。作为域内唯一一家三级综合医院(现在已成为三甲医院),处在发展初期的燕达医院一度面临着门可罗雀的窘境。

针对以上问题,燕达医院的领导班子迅速做出反应,并制定出“两个转变”的指导方针,即立足物理区域,着眼战略区域,变“区域劣势”为“地缘优势”;立足百年基业,精耕品质提升,变“苦寻出路”为“合作共赢”。

在此方针指导下,2013年~2014年间,燕达医院主动寻求与北京各大医学院校和多家三甲医院合作。最终,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缔结合约,成为朝阳医院的首家异地医联体单位,开启了两院间全面联盟共建的合作之路。也正是得益于与北京朝阳医院的跨区域合作共建,燕达医院的硬件资源得以盘活,医疗管理与质量等软实力飞速提升。更为主要的是,本地的患者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红利”与便捷,患者多了、床位满了、百姓的口碑也提升了,燕达医院逐渐赢得了社会、百姓的认可和信任。

由此,燕达医院成为“京东地区医疗目的地”的梦想开始逐步照进现实。

协同发展 搭建资源联通平台

伴随着与北京朝阳医院的合作共建,国家的政策春风也适时吹来。2014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将“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三地迎来了协同发展、深度融合的新局面。借助政策机遇,河北省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积极与北京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联动,携手推动京津冀医疗服务模式创新与深化医改,并以此加速京津冀医疗一体化进程。

这些政策、战略的逐步落地和有序推进,为燕达医院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在与北京朝阳医院创造首个协同发展典范后,燕达并没有停下合作的步伐,而是力求“以己之力”搭建京津冀医疗资源联通融平台。2014年11月~2015年11月,短短的一年时间,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中医医院先后加入了燕达的合作大平台,神经内外科、儿科、中医科等多个专业诊疗中心陆续以高起点、高标准的姿态,植入燕达医院的整体学科建设当中,形成了院内“一个全面,三驾马车”的合作共建格局。

在与以上各家医院开展多维度合作的同时,燕达医院仍继续与更多北京优质医疗资源对接,以满足区域内人群多样化诊疗需求。目前除以上4家医院外,在燕达医院妇产科、风湿免疫科、检验科有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会诊教学查房,在心胸外科、内分泌科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的专家手术、出诊、查房,哈特瑞姆医生集团的一站式房颤杂交手术等高精尖技术在燕达医院得以常态化开展……

至此,燕达医院与合作医疗机构携手搭建的“京津冀医疗资源联通融平台”效用突显。

优化调整 跨区域定位布局

在与北京优质医疗资源互融同质、不断提升自身医疗服务水平的同时,燕达医院还不忘拉动本地医疗卫生事业的整体发展,通过基层义诊讲座、牵头成立医联体、参与国家筛查项目等方式使自身聚集的北京优质医疗资源辐射至周边乃至省内,充分发挥区域医疗中心作用,带动区域医疗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对内主动引领,对外积极承接。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为基础,北京市政府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管控”要求,确定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地区整合规划;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若干措施》,着力推动北三县与首都副中心通州区的协同、联动发展。

近日,北京市政府正式迁入通州城市副中心的重大举措,再次为燕达医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据此,燕达医院积极联动争取,以自身的地理位置、合作平台等优势,契合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功能与定位,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一支“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医疗生力军,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可靠医疗保障。

在政策与实践的并蓄前行中,燕达医院的差异化定位及战略布局愈发明晰。

荣升三甲 坚守办医内涵品质

与河北燕达医院同处在燕达国际健康城中的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是一个拥有1万张养老床位的超大型、医养结合社区。在那里,随处可见的是医养融合所带来的惊喜。对于居住在这里的老年人来说,除了享受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外,燕达医院这座“家门口”的三甲医院成为他们最为可靠和最值得信赖的健康伙伴。

瓜熟落地,水到渠成。伴随着燕达医院在京冀医疗协作中的奋勇实践,在京冀两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推动下,相关区域政策壁垒应声破除,在2018年年初与北京医保系统顺利联通,做到了持卡就医直接结算,成为京津冀地区首家试点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医院。与此同时,同步北京3项医改的主动作为,则彰显出燕达作为社会办医的长远布局。目前,燕达医院已通过合作引进,打造出一批优势亮点突出的科室(国家级综合卒中中心、国家首批房颤建设中心等相继落户燕达)。此外,医院不断提高危急重症诊疗能力,打造急诊独立区域、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卒中中心绿色通道,以填补本区域内对疑难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能力。

正是在内涵建设愈加成熟的基础之上,燕达医院于2016年5月全面启动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创建工作。两年多来,无论是燕达人眼中的燕达医院,还是患者、百姓心中的燕达医院,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蜕变。近日,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发文确定燕达医院评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填补了拥有百万人口的京东地区尚无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空白。

顺利通过“三甲”考验的河北燕达医院已然诠释了医康养结合的独特魅力,却依然坚守着医疗最为本质的品质与内涵。

转化创新 探社会办医良性路径

2018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京津冀协同发展5周年,变革创新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诸多事实证明,只有思维高度的转变,只有贴近时代脉搏的智变,才可能拥抱改革的蜕变。

放眼未来,中国的社会办医正处于激动人心的行业转折点上。河北燕达医院院长李海玲在回顾医院这8年来的发展历程时表示:做医疗,特别是社会力量兴办医疗机构,一定要耐得住寂寞。虽然未来的发展路径多样,但从全球趋势来看,只有那些能够持续推动医疗内涵建设、切实提高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为患者创造真正价值的医疗机构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医疗健康需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京津冀协同医疗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