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公亮与《武经总要》
2019-03-11鹿军士
●鹿军士
·曾公亮其人·
曾公亮
北宋咸平二年(999年),曾公亮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官宦世家。很小的时候,曾公亮就表现出与大多数孩子的不同:他相貌奇特、器宇不凡,还有着远大的抱负。
1022年,23岁的曾公亮代表家族进京祝贺宋仁宗登基。宋仁宗十分高兴,授予当时还没有功名的曾公亮为大理评事。没想到,曾公亮立志从正途科举出仕,不愿意沾家族的光,所以他拒绝了,没有去赴任。
1024年,曾公亮考中了进士甲科第五名,被任命为越州会稽知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公亮谨记这个为官准则,任上尽职尽责,克己奉公。
1028年,他治理镜湖,想办法使滔滔湖水泄入曹娥江,使湖边民田免受了洪涝之苦。
由于政绩卓著,几年后,曾公亮就被晋升入京,任国子监直讲,后改作诸王府侍讲。不久,升任集贤殿校理、天章阁侍讲、知制浩兼史馆修撰。
1048年,宋仁宗下诏,让官吏献言献策,振兴大宋朝。曾公亮积极上疏,他条陈六项举措,都是针对当时积弊所发的改革建议,深得仁宗的赏识。
1056年,曾公亮升任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与宰相韩琦共同主持朝中政事。
曾公亮不但勤于政事,而且十分重视边防和军事建设。曾公亮熟读兵书,对军事理论有着高深的见解,他曾针对时弊提出“择将帅”的方法以加强武备的主张:他认为造成将领不称职的原因并非是没有将才,而是挑选将领时没有抓到要领,使人不能尽其才。他建议选将必先试其才学,验证其有真才实学,才能给予重任。一旦任命之后,就要充分信任,不要过度怀疑,等等。
历史小贴士
曾公亮的父亲当过刑部郎中,曾公亮的儿子曾孝宽又当过右丞相。到了南宋,曾家又有曾怀、曾从龙等人位极人臣,一家子共出了四位宰相一位状元,所以后人常称曾家为“曾半朝”或“一门四相”。
·《武经总要》的诞生背景·
正是由于曾公亮熟谙军事理论,对军史有着较深的研究,宋仁宗才命他和端明殿学士、工部侍郎丁度主编一部兵书。兵书定名为《武经总要》。
实际上,《武经总要》的编撰与当时统治者的统治思想有着紧密的关系。960年,原后周的殿前都检赵匡胤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一夜之间黄袍加身,做了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靠掌握禁军起家,又是以兵变方式夺得政权,因此深知掌握军队的重要性。他当了皇帝以后,一方面想方设法陆续解除了一些带兵的老部下的兵权,另一方面加紧了朝廷对国家主力军禁军的直接控制,改变了唐朝以来地方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国家对武器制造业的集中管理。
北宋王朝在国都汴梁建立了大规模的兵器生产作坊,即南、北作坊,又建立了弓弩院,专门生产各类刀枪甲具和远射兵器。
太祖赵匡胤亲自督察兵器作坊的生产情况。975年,他每隔十天便查核一次各种兵器的质量。由于他的高度重视,当时的兵器生产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南、北作坊的年产量达3万多件。
到了宋仁宗统治时期,为了防止武备松懈,将帅不知古今战史及兵法,所以才下令精通军事历史的吏部侍郎曾公亮和工部侍郎丁度等人,编撰一部内容广泛的军事教科书,这就是《武经总要》。
曾公亮和丁度领命后,着手开始进行这项划时代的编撰工作。编撰工作开始于1040年,历时四年,于1044年完成。宋仁宗对这部兵书的编撰十分重视,在《武经总要》编撰完成后,他亲自核定,还特意为此书写了序言。
宋太祖赵匡胤
历史小贴士
宋太祖赵匡胤解除带兵的老部下兵权的事件,历史上称为“杯酒释兵权”。此事发生在北宋乾德年间,是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避免下属将领也“黄袍加身”篡权所采取的措施。通过请大家吃饭喝酒,赵匡胤在酒席上对他们威胁利诱,使这些高级将领们交出了手中的兵权,达到了目的。
·《武经总要》的内容·
《武经总要》是曾公亮和丁度等人根据前人有关研制火药、火器的经验总结、整理出的,全书共40卷,分前后两集,每集20卷。
前集的20卷详细介绍了宋代的军事制度,包括选将用兵、教育训练、部队编成、行军宿营、古今阵法、通信侦察、城池攻防、火攻水战、武器装备等,特别是在营阵、兵器、器械部分,都配有详细的插图,这些精心绘制的图像使得当时各种兵器装备具体形象地展现出来,是关于古代兵器的非常宝贵的资料。
在前集的第11卷和第12卷中,记录了引火球、蒺藜火药、毒药烟球等火器火药的相关知识。从书中记录的火药配方来看,当时的火药已经与黑火药相接近,具有爆破、燃烧、烟幕等的作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火药制造配方,它被当时及其后的军事家们应用于古代战争中。
书中还记载了我国制成的第一批军用火器。当时所制造的火器,主要是火球类和火箭类。火球类分火火球、引火球、蒺藜火球、霹雳火球、烟球和毒药烟球等八种;火箭类则有普通火箭和火药鞭箭两种。
后集20卷则辑录了历代的用兵故事,其中保存了不少古代战例资料,分析品评了历代战役战例和用兵得失。
《武经总要》反映了宋仁宗时期宋王朝军事思想上的某些积极变化。本来,北宋初以来为防止地方割据,将帅专权,将将帅的统兵权和作战计划的制订权都收归皇帝直接制辖,但矫枉过正,结果弄得将不知兵,兵不识将,导致仗仗失利,节节败退。
而《武经总要》强调了《孙子兵法》等兵书中的用兵思想,书中十分注重人在战争中的作用,主张要根据一个人自身的优缺点,将他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注重军队的训练,认为没有胆怯的士兵和委顿的战马,只是因训练不严而导致这一后果。
《武经总要》的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为古代军事百科全书的编撰树立了典范,成为后世编撰军事百科全书的典范之作。书中相当一部分的内容,被《武编》《兵录》《登坛必究》《武备志》等军事百科全书所吸纳与融合。
《武经总要》也为兵要地志的研究和著述开了先河,为后世相关著述提供了极好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