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布公路情结
2019-03-10钱龙宁
身为记者,我曾去过不少地方,走过不少路。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去过的地方、走过的路,都在记忆中渐渐淡忘,但昆仑山中的那条和布公路却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久久不能抹去。
记得那是1995年初秋的一天,我第一次乘车走和布公路、上布雅煤矿采访。汽车很快驶出了和田市区,向东北方向的昆仑山进发。摇开车窗,凉风习习,我尽情欣赏着沿途美丽的风景:那一排排高大、挺拔、碧绿的白杨树像忠诚的卫士守护在公路两旁,一条清澈的汩汩流淌着的溪流从昆仑山深处一路欢歌奔流而下。在溪流汇成的小河里,一群孩子尽情地嬉水玩耍……可遗憾的是,途经风景如此美丽的路段不足十公里,汽车便开始进入昆仑山。层峦叠嶂,峰回路转,路势越来越险,我的心里也越来越紧张。和布公路的绝大部分路段常常处在这样的状况:一侧是悬崖峭壁,怪石嶙峋,松动的巨石似乎随时都要坍塌下来;另一侧是沟壑深谷,万丈深渊。坐在车上,我不敢四处张望,心里像打着小鼓,咚咚直跳。好不容易到了布雅煤矿,我才感到身上的衣服有些冰凉,原来是在路上吓出的一身冷汗。对于我的窘态,同行的司机表示理解。他安慰我说:“这条路,你以后多走几次,就不会感到这么害怕了。”
这以后的日子,由于工作关系,我又几次走布雅煤矿、上布雅山采访。每次走这条路,心里都有些惧怕和担心。有一次,我随和田地区安全生产检查组到布雅煤矿采访。当车行至和布公路途中时突然出现了故障,车内有个零件着火,直冒青烟。司机紧急刹车,我们同车的三个人急忙打开车门,跳下车,迅速逃离,因为担心汽车随时发生爆炸。逃离途中,由于路面狭窄,路边石头较多,我重重地摔了一跤,险些掉入路边的万丈深渊。那次历险,加剧了我对和布公路的惧怕程度。从此,我更加惧怕走和布公路了。
但后来的一次采访,却改变了我对和布公路的印象。那是初夏的一天,我随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天路迢迢》摄制组踏上和布公路采访。此行的任务是采访、拍摄当年武警交通官兵修筑和布公路的感人事迹。采访的内容直接与这条路有关,使我有机会对和布公路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我们驱车沿和布公路行进,时而停车采访,倾听和布公路的建设者们回忆当年武警交通官兵修筑公路的事迹;时而拍摄和布公路艰险地段的雄姿;时而驱车前行,向布雅煤矿挺进。采访中,我的心情十分沉重,始终被当年武警官兵的事迹所感染、所打动。当我听到十九岁的战士王立考上学后却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不幸献身的故事时,我的泪水潸然而下。1983年1月至1988年8月,二千余名武警交通官兵奋战在昆仑山中。他们抡锤打钎、放炮凿石、运石填壑,用血肉之躯筑就了全长一百一十七公里的和布公路,终于打通了和田市至布雅煤矿的交通命脉,将沉睡在昆仑山中亿万年之久的煤炭通过这条交通线源源不断地运往和田各地。在修筑公路过程中,有十四名武警官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站在和布公路零公里处的和布公路纪念碑前,我默默地念着这十四名英勇献身的勇士名字,心里充满着无限敬仰和崇拜之情。
巍巍昆仑山,悠悠公路情。和布公路,你是武警交通官兵用血肉之軀筑就的生命线;你是和田地区的经济命脉;你是民族团结之路、社会稳定之桥。你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作者简介
钱龙宁,安徽枞阳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新疆作家协会会员、兵团作家协会会员。湖南毛泽东文学院第三期新疆作家班学员、上海作协第五届新疆作家班学员、鲁迅文学院基层作家协会负责人培训班学员。文学作品发表在《人民日报》《绿风》《中国铁路文艺》等。出版文集《落雪的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