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重叠词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

2019-03-10刘沙沙

北方文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汉语

刘沙沙

摘要:重叠词是汉语中常见的构词方式。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汉语重叠现象的研究便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为了深入了解汉语重叠词的构成机制、理论发展过程、重叠过程中的变调现象以及汉语重叠现象的促发因素等,本文参阅了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并将从文化语言学、汉语语法、优选论等方面对其进行分类评述。

关键词:重叠词;汉语;变调现象;优选论

一、文化语言学范畴

戴昭名的《文化语言学导论》[1]和邢福义主编的《文化语言学(增订本)》都是有关思维、语言与文化关系研究的代表作。邢福义在其书中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进行了专题探讨,分别论及了汉语句法形式的趋简性和人文性、汉语时间表述形式的构成理据、空间在世界认知中的地位、汉语词义引申的文化心理、社会伦理与亲属语素加合、从比喻的演变看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汉字的二重性与字谜文化、会意字体现的思维方式、计算机的发展对语言的影响、双言双语人的培养等问题。[2]虽然此前学界不乏类似的专题研究,但这是第一次把它们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纳入整个理论系统中。这些个案研究分析入微,说理透彻,不仅充分显示了文化语言学的文化阐释魅力,更为重要的是它代表了文化语言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汉语语法研究

王力的《汉语史稿》[3],赵元任的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4]和朱德熙的《语法讲义》[5]是三部汉语言研究的奠基之作。在《汉语史稿》中有大量详实的语料和精准的语言描写,从中可以全面了解汉语变化发展的轨迹和途径。此书着眼于如何详细系统地描写语言,但在当时却没有为一些语言现象提供合理的解释。赵元任在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一书中,对一些尚存争议的汉语音系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系统的阐释。就汉语重叠现象,赵元任和朱德熙认为重叠是一种变化,也是一种语缀,而且是一种具有语法功能的语缀重复。他把汉语重叠词看作是词干加语缀的结合关系,并且把输出形式中的第一音节看作是基础项,第二音节为重叠项。[6]

三、优选论及对应理论研究

优选论是语言学的主要研究理论,Rene Kager的Optimality Theory[7],Alan Prince和Paul Smolensky合著的Optimality Theory:Constraint Interaction in Generative Grammar[8]以及2008年出版的马秋武编著的《优选论》[9]等都對该理论进行了系统深入的阐释。优选论与生成语法都强调普通的语法理论构建要借由形式化的方法来完成。但二者的区别在于,优选论认为普通原则是可以违反的,而语言间的类型变化则需要通过对普遍的制约条件进行层级排列而表现出来。那什么是“制约条件”呢?马秋武和王嘉龄在与Rene Kager合著的《优选论》导读中就该问题回答道,“实际的语言形式是两种相互冲突的‘力量交互作用的结果。而这些冲突的‘力量就是制约条件”。[10]制约条件是普遍存在的,是可违反的,并且是按照层级排列的。优选论的这三个特点使其在语言研究中能够较好地把语言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起来。Rene Kager(2001)还指出了经典韵律构词学与OT韵律构词学在处理重叠词的三方面不同,试图说明优选论是研究重叠词的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10]

在Optimality Theory的第五章,Kager还提到了“对应理论”。这一理论最早可见于1995年由McCarthy和Prince合著的Prosodic Morphology:The Handbook of Phonological Theory。叠音对应理论认为“叠音的类型源于三种制约条件的交互作用,即:叠音合格性制约条件;要求底层词汇形式与表层输出形式相一致的忠实性制约条件;词干与叠音一致性制约条件”[10]。

四、汉语声调研究

Moira Yip在1980年发表的博士论文The Tonal Phonology of Chinese中详细描述了汉语的声调特征。书中就如何运用生成音系学理论来研究声调语言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她认为汉语重叠词中的成分更象是合成词的成分关系;并提出了一种更能准确描述和分析汉语声调的表达方法,即用[H,h]表示阴平,[H,lh]表示阳平,[L,hlh]表示上声,[H,hl]表示去声。[11]和Yip提出的这种比较正式的汉语声调表达方法相比,赵元任提出的数字表达法更为传统,即[5]和[1]分别代表汉语声调的最高音和最低音。例如:[35]是阳平,[213]或[214]是上声。[4]但这种表达方式有时是模糊的、不精确的。例如:[514],[424],或[423]都可以用来表示上声。

描写声调特征的书籍还有Bao Zhiming的The Structure of Tone[12]以及Duanmu San的The Phonology of Standard Chinese。Bao Zhiming在书中提出的声调模型使汉语声调的研究更有理可据。The Phonology of Standard Chinese是一部以汉语普通话音系理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著作,它更具有针对性。Duanmu San对汉语普通话主要音韵论据提供一个系统性的描述,并对于这些论据提供一个理论性的分析。他认为,汉语普通话的分析与许多语言学理论有密切的关系,如音节系统、韵律学等;并且所有的分析及论据都会以非专门的方式来呈现,以便让广大读者可以很容易了解。[13]Packard的A Lexical Phonology of Mandarin Chinese[14]以及吴谨玮的The Tone Change of Mandarin Reduplication:An Optimality Theory Approach[15]中则对汉语普通话重叠词的连续变调现象做了全面的分析。

五、有关重叠词的研究著作

研究重叠词音系和构词特征的专著有John Alderete等人编著的Reduplication with Fixed Segmentism,Sharon Inkelas的Reduplication,Alec Marantz的Reduplication,以及Eric Raimy的The Phonology and Morphology of Reduplication等,它們为分析重叠词的不同形式提供了理论框架。在《古汉语重叠构词法研究》中,孙景涛依据这几位学者的不同观点对重叠词的分析模式进行了划分:1.Marantz认为重叠过程包含两个分离的方面。第一个方面,复制基式的音素;第二个方面,预先设定的特定模块决定哪些音素最终会成为重叠部分以及它们的韵律结构如何。但是,Marantz的这一分析模式对于汉语重叠来说则不大合适。2.McCarthy 和Prince认为:重叠不是简单的音节重复,而是把基式的音段层投射到未被填充的词缀位置上。这个词缀并非由强制性的CV骨骼槽组成,而是由韵律层级体系某一韵律单位组成。3.Inkelas和Zoll认为:所谓重叠,指一个特定的语义成分在表达动因的驱使下出现两次,并可能伴随对其中一个成分或两个成分的语音修饰。相对偏重语音形式复制的其他模式,这种模式同时关注语义角色与语音形式,符合重叠在音义界面上运做的实际情况。就汉语重叠而言,不同的语义决定不同的重叠类型。4.Alderete等提出的这一模式是建立在优选论基础上的分析模式。用优选论来分析汉重叠词减少了规则推导中的中间层次的作用,对语音表层形式形成的解释更加简约和清晰。[16]孙景涛的这种划分方法,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重叠词分析模式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成果。因此,本论文将把这部分作为重叠词分析的理论发展过程来进行阐述。

汉语重叠词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但重叠部分为何会发生变调,变调过程有无规律可循等问题便成为研究本论题的主要动机。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发现,汉语重叠词的变调现象既是普遍的,同时也是极其复杂的。

参考文献:

[1]戴昭名.文化语言学导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3.

[2]邢福义主编.文化语言学(增订本)[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3]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15.

[4]赵元任.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5]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6]徐学萍.优选论与汉语重叠词的声调变化[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02):82-88.

[7]Kager,Rene.Optimality Theor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8]Prince,Alan and Paul Smolensky.Optimality Theory:Constraint Interaction in Generative Grammar[M].Hoboken:Wiley-Blackwell,2008.

[9]马秋武.优选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10]Kager,R.马秋武、王嘉龄.优选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11]Yip,Moira J.The Tonal Phonology of Chinese[D].MIT,1980.

[12]Bao,Zhiming.The Structure of To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13]San,Duanmu.The Phonology of Standard Chines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

[14]Packard,Jerome L.A Lexical Phonology of Mandarin Chinese.New Approaches to Chinese Word Formation:Morphology.Phonology and the Lexicon in Modern and Ancient Chinese[M].Berlin:DE GRUYTER MOUTON,1998:311–328.

[15]吴谨玮.The Tone Change of Mandarin Reduplication:An Optimality Theory Approach[A].In proceeding of the 2001 National Conference on Linguistics 181-204,Graduate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Hsinchu,2001.

[16]孙景涛.古汉语重叠构词法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轻轻松松聊汉语 纳木错湖
轻轻松松聊汉语 青海湖
轻松松聊汉语 洞庭湖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乌镇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轻轻松松聊汉语——桂林山水甲天下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