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的有效教学方法
2019-03-10赵亮
赵亮
摘 要:小学体育是小学学生在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过程中的必修课,背后的原因简单真实,“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新时期新时代,提高身体素质,不断在汲取学科知识的同时获得良好的运动教育和掌握更好的体育锻炼的方法是新的要求,因此,从小学开始,教师就应充分认识到体育教育事关重大,在教学中教师应如履薄冰,认真探索,不断地在教学中获得更好的教学认识,帮助学生提高体育锻炼意识和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体育;有效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方式是检验教师在教学中有无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的动态反馈的及时捕捉的综合,因此,体育教师在户外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情况,而即使是在室内授课,教师应提高警惕,不断地协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体育锻炼能力。有效地进行教学将很好地帮助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获得事半功倍的功效,教师在这个基础上有理由充分相信,有效的教学探索过程是值得期待的。
一、掌握学生的动态学习情况,提高教学灵动意识
在教学中,体育教师不同于其他在固定教室进行授课的教师,需要在教学的每一个步骤紧密观察学生的学习动向,同时,在教学中不仅仅要告诉学生的规范的某项体育锻炼的动作,体育教师还应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主做出规范的体育锻炼动作。学生在学习体育锻炼的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还应知道为什么是这么一回事,即“知其所以然”。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当教师讲授完一遍教学内容后,教师应在学生的活动场所之内紧密地进行观察,不断在教学中掌握学生的动态情况,例如,当学生在学习排球运动的时候,学生在排球场上发球的动作有多种多样,教师这个时候就要充分发挥指导人的作用,指导学生正确地把握好手腕和手臂之间的发力动作的关系。在这一个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将教学反馈进行进一步的作用或是处理,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就地解决问题,而不是留在下课后去解决这一些动作规范等问题。总的来说,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观察是体育教师在授课中重要的一项内容,教师在每次教学观察完后还应在课后进行总结,分析经验和教训。分析经验将更有利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握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趣味教训,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
在教学中,帮助和指导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用正确的姿势和动作并不是学生的学习最终目的也不是教师在教学中追求的最高目标,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体育教育的附属产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锻炼意识和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才是教师的教学最终目的。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意识到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提高锻炼的习惯呢?笔者就以为,在教学中做到有效的教学就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趣味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提高,自然而然愿意在课堂内外进行体育锻炼活动,当学生真正感知到体育锻炼的乐趣自然而然会增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注重习惯的养成。因此,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学会化用有趣的教学方式入日常的教学中,以此达到最高的教学目的。例如,在进行趣味运动会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两人三足、踢毽子等等活动提高学生的乐趣。活动的乐趣不仅仅是学生通过参与到团体合作而感知到的,团体合作的体育形式和个体的体育锻炼形式都是一种形式,最终乐趣是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出了汗,感知到体育锻炼的甜乐,这样,就算是在学生一个人进行锻炼的情况下,学生也可以坚持下去,而不是随意就能将之化为不坚定的体育锻炼习惯或是难以坚持的活动。
三、组织班级比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中,组织班级活动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在教学中汲取知识,主动地提高自身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班级体育比赛的互动来达到相应的激发学生学习体育锻炼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授羽毛球的单项教学活动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羽毛球水平和技能相关的学习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和了解,将水平类似的学生组成一个团体进行相应的训练,最后在课堂将近结束的时候开展羽毛球团体大赛,用较短的时间来促进学生的学习羽毛球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注意到,教师的有效正面榜样作用的示范是较为重要的,学生在学习羽毛球打法和正确姿态的时候,教师应该有“学高为范”的自觉,不断地在教学中提高自己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真正帮助学生在羽毛球领域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劲头。这一过程注定是漫长的,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好相关的心理准备和思想准备,不断地在学习中体会到体育教学的较为重要的目的和宗旨,从而在教學中不断地收获更多的思考和体验。
体育作为中国义务教育的重要一门课程,与其他的学科有着本质但又同源的区别,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找到自身的教学落脚点,从而在教学中提高成效,与学生共同进步,真正做到教学两个方面的成效相互增长。
参考文献:
[1]刘猛.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措施的讨论[N].学术版读与写,2015.6.
[2]陈述兵.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体育锻炼意识[D].山西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