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9-03-10贾巴子惹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贾巴子惹

摘 要:思维能力的人的核心能力之一,影响着一个人的后续发展和发展盖度和宽度,而其奠基阶段则在幼时和童年阶段。有鉴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成为小学语文的教师责任和使命之一。本文以此发端,从“创设宽松氛围”“克服反应定势”和“树立问题意识”三方面做了贴近教学实际的思考和探析,对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思维能力;培养刍议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总目标的阐述中,有这样的表述:语文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这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语文教师要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是要创设宽松氛围以激发学生思维潜能。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而我们的传统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过于强调师道尊严,强调知识灌输,强调标准答案,忽視了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体验。学生的学习也就只注重了知识的积累,很难质疑教材、质疑老师,许多创新的火花被掐灭。如某位老师在教学《我最好的老师》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位先生吗?为什么?当时,绝大多数同学都说自己喜欢怀特森先生,只有一个学生说:我不喜欢,因为他在课堂上太爱“糊弄”学生。该老师做出如下评价:你不喜欢怀特森先生,说明你不喜欢独立思考。如此下来,同学们不敢再说。其实,这才是一个喜欢独立思考的孩子啊!他最起码有自己的想法,不人云亦云。我想,老师首先要肯定这个孩子能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接下来,再次把同学们引入文本,去看看怀特森先生为什么“糊弄”学生?“糊弄”一词在字典里的解释是“欺骗,蒙混”,可在文中就是先生第一次给我们上课,讲“猫猬兽”,让“我”得了零分。其实“猫猬兽”是虚构的,他这样出人意料的教学风格,“糊弄”学生是为了让学生不要迷信权威(包括老师),要敢于怀疑,敢于独立思考。这名学生说他不喜欢先生,最根本的原因是他没有理解文中“糊弄”的真正含义。如果老师能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给学生留有相对的自由空间,能和学生平等对话,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思维的潜能,牵一“糊弄”而动全文,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会更深更透,会迸发出更加灿烂的创造思维火花。正像诺贝尔获得者、德国物理学家劳厄说的那样:“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且发展思维能力”。

二是要克服反应定势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苏轼有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用之于教育,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和善于打破反应定势,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诸如以下做法:

掀起头脑风暴。如学习语文过程中,经常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进行词语盘点,将描写心情的词语说(写)出来,越多越好;还可以进行成语接龙,歇后语、谚语的积累;还可以说一说(写一写)有关春天的诗句等。运用头脑风暴法,不但可以学习、积累和运用语言,还可以激发脑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

适时运用隐喻和类比。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童话故事,运用了大量的隐喻,透射出孩子的内心冲突与情结,让儿童在故事经历中想象更加丰富,思维更加开阔,心理不断成长。如教学《小柳树和小枣树》时,就可让学生反复朗读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对话,并上台表演,然后交流讨论,齐读“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短处”,让学生通过想象、思考、交流、体验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运用类比法之后,教师的教学就不再是学“一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而是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在自主体验、分析、归纳的过程中,加速对知识的消化、迁移、运用,引导学生的思维向多层次、多角度发展,让学生的思维灵活而具有创造性。

努力倡导自由联想。联想是由眼前的某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或由甲观念想起乙观念的心理过程。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采用自由联想法,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迁移运用,丰富语言积累,揣摩作者语言精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是树立问题意识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美国心理学家拉塞尔认为:“只有勤于思考,善于对通常思维方式和传统问题处理方法质疑,才能突破习惯性思维,在‘困顿中独辟蹊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作为教师,就要坚持引导学生树立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不人云亦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西沙群岛在哪?你去过吗?”“西沙群岛哪些风光最美丽?”“西沙群岛到底哪些方面很富饶?”有了问题,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文本,引发思考,激发想象力,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敢于向教材、向教师、向同学发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例子,语文教师要以生为本,借助教材这个例子,运用多种策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举一反三,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批判性、深刻性、灵活性和敏捷性,回归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个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吕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2013.41.

[2]李悦新.小学语文阅读学教审辩式思维能力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13.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