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
2019-03-10李小利
李小利
摘 要:教育爱国主义思想是中华民族之魂,在《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中提到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特别是处于新世纪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更是任重而道远。“学语文,就是学做人”,因此我觉得更应该责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加入对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教育。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古诗文教学;爱国主义教育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里,古诗文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然而,许多古诗文里都透露出的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更让我们看到了一颗颗赤子之心,引领着我们一步步向前迈进。使我们学会了如何去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如何去感受祖国壮美的山川,如何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一、爱国主义教育中应注意问题
1.英雄主义也要强调对生命的尊重。
提到爱国主义,往往就与战争联系起来,语文教材关于战争题材的课文不少,爱国主义好象总是与“牺牲”、“断头”等紧密联系,对当下的学生而言,是正面引导吗?不怕死不等于民族气节,民族气节也不等于不怕死。不要偷换概念。包含不是等同,培养不怕死的年轻一代就能强国吗?照此逻辑推论,美国人最珍惜生命,那他们岂不是应该早就亡国?我们的课堂一方面不着边际地在培养漠视生命的勇士,另一方面却忽视着力所能及、天经地义的教育细节。也许,我们应该关注一下最基本的问题了:很多中国学生,在升旗仪式的时候,根本唱不好,或者是不愿大声去唱国歌。还有一所大型中学,国旗倒挂了四天,无一师生察觉,其间还有各级领导来检查两次工作。这是为什么?追问下去,也许答案会让我们觉得沉重。也许不必追问,我们也能猜出答案。美国人看似懒散、玩世不恭,但是每次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站在领奖台上,听到他们的国歌响起,都会特别严肃地面对升起的国旗,唱起国歌,表情庄严而神圣。
2.不要煽动学生的仇恨心理。
当外敌侵犯祖国的领土和尊严,那是“豺狼”!全民理应团结起来共诛之!在和平年代,对于历史、对于历史事件,我们应该有鲜明的态度!比如日本在我国犯下惨无人道的滔天大罪,他们必须对自己的兽行负责!不忘国耻,理所当然。但是,爱国主义教育不是煽动仇恨心理,而是固守民族的道德底线。素质教育是爱的教育,不是恨的教育。历史毕竟已经过去,我们还要把“株连九族”进行到底吗?事实是,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3.自信而不是夜郎自大。
我们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我們优秀的民族文化、我们“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日新月异,硕果累累,虽然我们至今没有人获得诺贝尔奖,但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有许多华裔。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是必要的,但万万不可滋长“唯我独尊”的自恋情结。如果我们认为上述是学生提出.疑问的原因,我们不妨再深究一下原因的原因。那就是,柳红在《语文,你教人还是毁人》中如是感慨:令人揪心的是语文自身的教学目的、内容和要求,丧失了作为人文教育的基础,沦为考试的工具。
二、挖掘隐性资源,引发爱国情感
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用形象的语言像我们介绍了一些地方的风土人情,有较强的趣味性;有些课文则通过故事的形式叙述事请,哲理性较强。这些课文从内容上看,似乎与爱国主义没有什么关系,但只要我们深入钻研教材,独具慧眼,挖掘隐性资源,仍能够从这些隐性资源中发现所包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常见以下两种类型。
1.借助民俗介绍,抒发爱国情感。
如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刘成章的《安塞腰鼓》等。在《云南的歌会》中,作者通过对云南民俗风情的介绍,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对每一个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写。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既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民俗,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无穷乐趣,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感情。而《端午的鸭蛋》一文中,作者以朴实淡雅的笔调描写了家乡端午节煮鸭蛋的风俗。小孩子戴上又黄又大的鸭蛋,不只是为了吃,而是过节的象征,胸前鸭蛋也是过节漂亮的装饰品。这和西方国家过圣诞节挂圣诞树,将礼物藏在袜子里是一样的道理。教师多分析课文中这些具有中国传统浓郁风情的民俗,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安塞腰鼓》中作者刻意描写黄土高原沙尘漫天,西北汉子齐敲腰鼓这样一种雄浑壮丽的场面,体现安塞腰鼓这种民俗是男人团结力量的展现,是西北汉子表达人定胜天的特有方式,在感受和体会中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
2.通过国粹介绍,抒发爱国情感。
如丰子恺的《竹影》、单元知识介绍《戏曲大舞台》、等。《竹影》中,作者在向我们描绘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之时,亦由几个少年描画的游戏中引出对中国画的体验,对中国画精髓的阐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戏曲大舞台》展示了我国地方戏曲,并重点介绍了国粹――京剧。让学生在参与、展示中认识京剧,了解京剧,不仅可以达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滋养自己的目的,还能够让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乃至关注、传承、弘扬京剧艺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都有重要的意义。
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养,更要承担起“认知中华文化、栽植传统精神”的重任。将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2]葛建设.浅谈对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J].理论研究,2015,(04).
[3]吴建新陈永利.爱国主义比较研究及其借鉴[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