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效课堂,趣味为先

2019-03-10张岚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通感要素情感

张岚

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音乐教师,我经常会在音乐欣赏课后有各种疑问:“音乐欣赏课要怎样上?为什么学生总是在欣赏音乐时表现出一幅茫然的表情?为什么会坐立不安,开小差?”带着各种问题,我咨询了很多音乐教师,并搜集了许多相关文献,总结并且实践。最后发现,提高音乐欣赏课程的趣味性能够很大程度的改善这些不良现象。

一、探究提高小学音乐欣赏趣味性的方法

提高音乐欣赏课堂效率,创设趣味环节,让学生在“玩中学”。真正做到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学生传授知识的目的。

1.在“游戏”中巧设“局”,让音乐欣赏轻松愉快。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玩是孩子的天性,学生通过玩认识世界,发展自我”!在音乐欣赏课堂上巧妙设计“玩”,让学生在“玩”中激发兴趣获得知识,愉快度过学习快乐的时光。比如在音乐欣赏课上加入声势环节、打击乐器环节、表演环节等。

2.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受与表现。

音乐新课标明确指出“音乐欣赏教学应采用多種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关注和重视学生的音乐兴趣与爱好,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也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身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在音乐欣赏课堂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音乐感受,爱护学生的音乐好奇心,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关注个性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想象、创造。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去表现音乐才是最重要的”。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我们可以让他们去实践,让他们自己去想象、创造。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是设计师为学生创造一个既顾及学生的个性心里需要,又顾及音乐知识体系的课堂学习舞台,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舞台上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发展自己的个性。

二、探究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谋略和手段,它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教学策略折射出教学者的教育理念、教育价值取向和教学思想,局盯着教学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件事情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探索、求知、实践,产生愉快的体验和情绪。在小学的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培养听赏兴趣的方式很多,比如:情景引趣、导入提趣、探究激趣、参与持趣等等。培养兴趣是教学的一种策略,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教师必须首先深刻理解所教作品的内涵,掌握听赏重点,不能为趣而趣。只追求课堂表面的华丽热闹,而忽视对音乐本身的听赏感知。

2.反复倾听。

音乐欣赏的中心环节就是倾听音乐。倾听是指集中精力有意地听,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过程。倾听音乐是反复的初听、复听,重点段落重复听,有分析地听。什么也代替不了反复倾听音乐,学生只有将乐曲或乐曲主题听得比较熟悉了,才有可能进一步去感悟乐曲的内涵,感受乐曲的各个要素的表现。音乐是以声音作为其表现手段的艺术,音乐形象的塑造是以声音为材料,是通过听觉直接作用于心灵的,反复倾听策略在听赏教学中必不可少。

3.运用通感。

音乐是听觉艺术,但它不仅仅是听觉艺术,它还是“多觉”归于“心觉”的艺术,其实就是审美心理中所说的“通感”。通感又称“移觉”,它借助联想将人的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动觉、嗅觉等不同感觉互相交错沟通,彼此挪移转换。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温度似乎会有重量。

三、完美音乐欣赏,回归音乐之本

音乐欣赏课程中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问题现象,大多都是“花架子”太多,华而不实。只有回归音乐之本,才能完美还原音乐欣赏的本质,让学生真正的通过欣赏课程学到更多知识。

1.深入解读音乐之本的审美要素。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存在着无语义、不具象等美学特征。黑格尔在其著作《美学》中反复强调“音乐的内容是情感的表现,只有情感才是音乐所要据为己有的领域”。在全国音乐优质课评比会上,吴斌老师曾说:“上好课的基本做法:用尽可能多的时间去听赏你要和学生共同分享的教学内容——你是否被音乐所感动?确定作品中最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艺术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发现这些教学重点中最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

2.感受音乐语言的审美情感。

音乐要素是指音高、节奏、旋律、音色、力度、和声及曲式结构等,这些要素都构成了音乐这一特殊的语言。充分发掘音乐要素中的情感因素,利用音响本身的音乐震撼力,借助教师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等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是实施审美教育的必要途径。通过理解音乐语言,感受音乐意境、音乐形象、音乐情绪以及音乐体裁形式。

3.观察提炼教学的深层细节。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不能单纯地走马观花地欣赏,而是要充分揭示音乐要素(节拍、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自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及具表现力的部分,而不是进行枯燥的、单纯的技巧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应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而不是将音乐的各种构成元素支离破碎的讲授。从音乐要素入手,以情感体验为本,规范地实践音乐鉴赏是一种可供鉴赏的教育操作行为。

感受与鉴赏(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从多个维度理解音乐欣赏教学,既要认识到音乐欣赏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现象,也要切实探究有效的解决改进方法,以此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效率,真正的让学生学会聆听音乐。

猜你喜欢

通感要素情感
征文通知:6G通感算融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情感移植
基于“通感”理念的沉浸式幼儿玩教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