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青春
2019-03-10王珏
王珏
“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说实话,我被李尚龙的这句话刺痛了。而序言中古典的“真实的青春是无知的”,又让我心潮澎湃。年轻的我,对青春与梦想有太多的期许,我该如何在这个世界,留下与众不同的青春?
麦子是我的座右铭
一粒渺小的麦子,从深埋在泥土中,到生根萌芽,到拔节抽穗,再到布满金灿灿的麦芒——是一个生命完整的轨迹。我喜欢海子的《麦地》。月光下种麦的“父亲”令我感到既躁动又宁静,我感觉那是粮食与泥土交融的真实,是实实在在的来自平凡中的与孕育有关的奇迹。遐思之余,我总会忍不住再次翻看梵高的油画《捆麦子》。我想,油画中那位“母亲”,应该就是见证麦子成长的见证人。透过画面,我看到她粗糙的手指,抚摸着沙沙作响的麦浪,拥抱着怀中成熟的麦子,眼神无比温柔,犹如拥抱着她的孩子。
我想像麦子一样脚踏实地的生活。书中说到,“如果你第一步不迈出,永远不知道你的梦想是多么容易实现”。也许有的人厌烦每天繁重的课业,无穷无尽的知识点,无数次的重复巩固……认为大好青春,却只能枯坐教室,不能肆意逐梦。可我觉得,没有经历过寒冷的冬雪,怎么会有茂盛的麦田?没有太阳的炙烤,怎么会有金黄的麦浪?没有经历过知识的积累,怎么会实现年少的梦想?我不想我的梦想只是梦想,所以我选择麦子做我的座右铭,尊重守护我成长中的每一位师长,因为他们就是守护麦子的“父亲、母亲”。我学着把我的每一个梦想拆分,变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分段实现,即使失败,我想我也不后悔。
与整个世界握手言欢
你听,深褐色的枝干上,传来微弱的蝉蜕的声音。你看,古河道柽柳林上驻足的鸟儿们,在悠闲地与流淌而过的河水促膝交谈。一只悠然自得临水而立的白鸟偶尔躲到雪白的芦花里犹抱琵琶半遮面,一丛芦苇随着鸟儿的歇息而在微微颤抖。由钢筋水泥与柏油马路搭建而成的城市丛林,正慢慢地蚕食着我们绿色的记忆,工厂里的浓烟与废料稀释着我们日渐稀薄的空气和河流。行色匆匆的人们,制造并随意丢弃着各色垃圾。始作俑者的我们,却还要感叹着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连天上的那轮明月,也仿佛不如唐朝时温润可人。路边的野草,更比不上白居易笔下那般生机勃勃。
书中有一篇写“都市的冰冷繁华下,需要人心的温暖”,可我想,这份温暖,应该给予整个大自然。是的,正是口是心非的我们,在日渐忽略那份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在践踏那份来自大自然的滋润。在我的家乡,黄河尾闾,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长河落日、湿地红毯、芦荻飘雪……如数家珍的美景如诗似画,是我们活生生的朋友,如何能珍视、珍爱这些宝贵的自然财富,并不是我们对自然的施舍与厚爱,而应该是我们自己给未来的留白。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说过,“虽然我们的有效善行,很少可能延伸至任何比我们自己的国家更广阔的社会,但我们的善意,却没有任何范围的限制,可以包含整个无限的宇宙。”把对人类、自然的“善意”当作青春的底色,应该是我对这个世界最诚挚的“善意”。
做无可替代的自己
“所谓天生的不足,都和自己有关”里的两个故事,让我想到很多。每一个人也许都有过“像一棵苹果树长到了梨园里面,与环境格格不入”的感觉。每天早起拖着疲惫的身体跑操的时候、临睡前嘴里念念有词脑子里放映“小电影”的时候、叽里咕噜自言自语背英语单词的时候,我偶尔会思绪飘飞,我究竟是谁?究竟怎么做,才是正确?未来是什么样子?更多的时候,我想生命中应该原本蕴含无限生机,犹如鲲鹏展翅,翱翔万里,只要奔腾,才会有希望。因为我坚信,这个世上,没有一條路是白走的。时间,一定会磨练出一个无可替代的我。“炼狱”一般的学生时代,我想每一份经历和付出都将会成为我人生的一笔不可或缺的财富,会成为我成长路上的基石。
每一个合上课本准备休息的静谧的深夜,我希望从我的窗口流泻出的一丝微弱的光亮,能够给路人带去一点家的温暖。也许下一秒,就有一对匆匆赶路的父子从我窗前经过,亲情会像刚煮沸的粥一样浓郁,令我心头荡漾着温暖的涟漪。就如这本书里的47个和芸芸众生有关的平凡故事,让我不由自主打开了思维的闸门、让我心中有了释然、有了感动、有了暖。“无知”的青春,因为无知,才更宝贵,因为,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技巧,不装忙、不浪费,让所有的忙碌、紧张都变得值得。我想,这样的青春,才会在未知的无涯中,变得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