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满目葱茏入画来

2019-03-10肖军黄巍

林业与生态 2019年1期
关键词:怀化市林权林农

肖军 黄巍

初冬时节,走进怀化,铺天盖地的绿从车窗蜂拥进来,令记者目不暇接。就宛如置身于一幅清新多彩的山水画卷,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近年来,怀化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释放出巨大的“绿色力量”,森林覆盖率由1996年的60.4%提高到2017年的70.83%,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八亩山地”写新篇

怀化,曾经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大山区,这里的农村群众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1988年,湖南省委省政府批准怀化地区为山区开放开发实验区。“失误在山”的怀化人开始觉醒,他们咬定青山不放松,大做“林”字文章,为全国山区开发树起了一面旗帜。

1991年底,国务院将怀化地区列为全国农村改革实验区,重点探索山区综合开发与改革的路子。这里的“八亩山地”更是面貌一新。怀化山区开发的成果令人瞩目,成为我国南方的重点林区和木材生产基地,中药材开发品种和种植面积在全省保持领先地位……

近年来,怀化市还实施了高速高铁、国省干道绿化提质、环城森林生态圈和退耕还林、长防林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启动实施了以千公里高速高铁绿化提质工程、千万亩封山育林工程、千个“秀美村庄”建设工程为主体的“三千”工程,加快生态林业建设,提升生态怀化品牌。

植树造林,绿化家园,成为全市上下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

5年来,怀化市累计争取中央和省级林业生态建设投资27亿元,完成营造林任务36.67万公顷,其中新造12.93万公顷。实施“三边”造林绿化工程,累计完成高速高铁绿化里程1002公里,国省道绿化提质里程1810公里和“三边”人工造林2.67万公顷、封山育林66.67万公顷、补植补造5.67万公顷。

怀通高速中方县段造林绿化全程达14.5公里,昔日栽下的面积为23.34公顷数量达10万株的香樟、杉木、枫香、黄花槐等已是郁郁葱葱。靖州在怀通高速靖州段沿线裸露山地开展造林行动,造林共计24.2公顷,高速沿线新造幼林抚育面积200公顷。

怀化市还将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作为林业生态建设的主阵地,加大投入和建设保护力度。目前全市有国家湿地公园8个,国家森林公园6个,国家石漠化公园1个,国家自然保护区2个。中坡国家森林公园、穿岩山国家森林公园被列入全国森林康养示范基地。

同时,怀化市还大力实施大规模封山育林工程,推进森林禁伐减伐3年行动,全市共有35.64万公顷天然林纳入全省首批天保工程,森林禁伐面积扩大到82万公顷,减少森林采伐24.6万立方米。

会同在实施封山育林工程的同时,积极主动对荒山荒地、采伐基地进行植被补种。据县林业局营林站站长候其金介绍,近年来,会同共计完成新造林0.62万公顷,补植补造0.21万公顷,许多火烧山地、采伐基地和荒山荒地进一步添绿、复绿。

此外,怀化市大力实施千个“秀美村庄”建设工程,按照“统筹规划,样板带动,整体推进”原则,引导农村居民在村旁、宅旁、路旁、水旁等“四旁”开展植绿护绿活动,创建“秀美村庄”达标村250个,其中示范村82个,提升了乡村绿化水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怀化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搞上去,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路子。”怀化市委负责同志介绍,为把“碧水青山蓝天”工程引向深入,怀化正在全力开展“三城同创”活动,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一幅青山碧水、蓝天白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正在五溪大地徐徐展开。

林改吹绿万重山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将3轮重大林业改革试点工作都放在怀化,怀化市成为南方集体林区改革的一面旗帜,先后有国务院办公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改委和20多个省市来怀化市考察调研。

2007年,怀化被列入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市。2015年,怀化市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

据了解,怀化山区的改革开发,遇到了多重困难,但是怀化人民不氣馁,迎着困难前进。到这里参观的同志,无不赞叹地说:“在怀化,办法总比困难多。”

该市按照“整合大资源、培育大产业、开拓大市场,推进林业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货币化”的改革思路,大力实施以建立“林地林权流转新机制、林业投融资新机制、公益林管护新机制、林业社会化服务新体系”为重点的林业综合改革试验,推动林业快速发展。

按照供给侧改革的要求,怀化市实施林地林权“三权分置”改革,在全省率先试行林地经营权流转制度,有效解决了林地流转后银行不敢贷的难题。目前,全市经营权流转抵押贷款达5.2亿元。同时,该市探索总结出村级合作社信贷担保、林业专业合作社担保、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等7种金融支持林业发展模式。

沅陵县辉煌林业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的林权资产为担保,累计为350户农户担保贷款400多万元,在官庄镇太平铺村等4个村共开发松、杉、茶叶等速生丰产林和茶叶等经济林基地298公顷,带动周边群众造林近730多公顷。该县多家合作社以同样的方式获得贷款支持,建成种茶、造林、栽果、养羊等产业园100多个,涌现产业大户1600多户,带动3.5万户农民脱贫致富。

一纸林权证,激起千重浪。

2013年,怀化确权发证工作全部到位,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2014年,怀化将全部林权纳入电子化管理,全市276万宗林权拥有“电子身份证”。

通道播阳镇上湘村村民刘德全说:“经林业站反复核实的新林权证,对造林、面积都有清清楚楚的说明,而且还附上了地形图,电脑里还有存档,比分田到户还要认真。”

据了解,林权可以进“超市”。林业经营者可以像超市购物一样,直接获取林地流转所有信息,可网上交易。会同县将800公顷林地打包,放入“超市”整体流转,达成近466.7公顷的的林木流转协议。

按照“区域组建、市场运作”的原则,怀化13个县(市、区)都建立了林权交易中心和森林资产评估机构,担负林权流转的变更登记、抵押贷款、竞价拍卖、档案管理、信息查询等,引导林权依法、自愿、有偿、规范流转。

如今,全市通过山林确权,进一步明确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改革林业投融资体制,盘活了近6.67万公顷共80万立方米的林业资源,调动社会每年投入3亿多元造林2.67万公顷。

林地经济的马达一旦启动,租赁造林、股份制造林、独资造林等多种新型主体参与的林业开发模式相继出现,各种专业造林公司和造林大户层出不穷。

近年来,怀化市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孵化”等措施,主要培育发展出了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林业专业协会、家庭林场、民营林业专业服务组织4种林业经营主体形式,为集体林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据统计,全市已建立林业专业合作社644个,入社农户5.8万户,经营林地面积19.07万公顷,年经营收入33.7亿元;已建立规范化家庭林场178个,经营面积达6666.67公顷;累计成立林业专业服务组织186家,年有偿服务面积82.67多万公顷。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确了林地权属,林农吃了定心丸,都把山当田来种。”市林业局局长黄登对林改后保持山常绿、林常在和林业可持续发展充满信心。

为满足服务林农多样化的需求,怀化市坚持以“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为目标,在服务平台建设上下功夫,量身打造了服务林农的便民服务、“互联网+林业”服务、资源监测、融投资4个平台。

如今,全市375个乡镇分别设立了林业服务窗口,530个重点林业村建立了林业服务代办点,一站式咨询、受理、办理、代办林业行政审批、政策咨询、技术指导等事项得到落实。

林改春风吹绿了山,吹活了林,吹开林农的笑颜。

绿色产业惠民生

“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融合,推动怀化市由林业大市向林业强市稳步迈进。”怀化市政府负责同志介绍,怀化市按照“生态提质、产业转型、改革惠民”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集体林业综合改革,做好脱贫攻坚结合文章,切实解决“生态不经济、经济不生态”的问题。

近年来,该市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在绿水青山的增值增效上探索出了?四跟四走?林业精准扶贫、生态旅游开发、林下经济发展等模式,让沉睡的“静资产”转变为流动的“活资本”。

辰溪县孝坪镇赤岩村,2015年启动的26.67公顷冬桃项目,今年年底就可以挂果并进行第一次采摘。根据“四跟四走”的要求,赤岩村因地制宜,引进冬桃项目,村民不仅能获得土地流转的收入,还可以产生劳务收入以及分红。

同时,怀化市充分利用生态公益林、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良好的生态资源,积极探索民间资本独立开发和公私合营共同开发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鹤城区黄岩觅仙幽谷景区,由当地村民自行筹措资金1600万元,在当地公益林区开发悬崖栈道、石林植物园和地下溶洞等旅游项目,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每天经营收入额稳定在3万元以上。“以前靠砍树卖钱,实在是不划算。”家住鹤城区黄岩森林公园附近的农户赵金成说,“咱们就转变了思路,跟着景区干,搞生态旅游,收益翻了好几番。”

赵金成算了一笔账,以一般的杉树林为例,每667平方米土地产生的收益为3000元,但是林木生长周期长,以20年计,年均每667平方米林地的收入只有150元,还不包括苗木、人工、管护等成本。

如今,怀化市通过多种形式开发林业生态旅游景点达210余个,生态景点面积2.13万公顷,年实现林业生态旅游收入8.6亿元。全市林区群众的林业户平年收入增加1800多元,实现林农脱贫11.2万人。

一片片绿色林地正在成为“生态小康林”“绿色致富林”。

市林业局局长黄登介绍,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林地承包经营权落实到农户,林下经济也已成为怀化农民增收新途径。

近年来,该市采取技术培训、以奖代补、项目倾斜、金融支持等扶持措施,鼓励、支持和引导林农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形成了林下种植、养殖、采集和森林景观利用4大类林下经济,及林药、林禽、森林旅游等7大林下经济产业。

在发展林下经济中,怀化市大力推广“专业合作社+农户”和“企业+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促进林下经济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靖州引导林农大力发展林下茯苓产业种植和加工,年生产销售的干、鲜茯苓5万吨以上,占全国总销售量60%以上,产品出口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出口量占全国三分之二以上,收入达11.3亿元。

目前,全市林下经济经营规模达26.67万公顷,受益农户达50多万户,年产值达32.8亿元。全市林区群众户平年收入增加1800多元,11.2万林农脱贫。

怀化市还结合集体林业综合改革,积极探索林业扶贫开发新模式。溆浦穿岩山森林公园“公司牵头+林农林地、林木入股分成”、鹤城黄岩森林公园“林权抵押集资+林农扶贫贷款”和沅陵林业专业合作社担保贷款开发特色产业等扶贫开发模式,相继在全国、全省推广。

2017年,怀化市共争取林业项目资金6.02亿元,70%以上的项目资金落实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其中林业精准扶贫政策到位资金1.47亿元,占全省总额的23.77%,较去年增长72.9%。怀化还狠抓生态护林员、造林与抚育补贴、林区道路建设、油茶发展专项等重点项目建设,促进林区脱贫,惠及林农34万人。其中,完成260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化为生态护林员,发放护林工资2602万元,此项直接带动9835人脱贫。

林业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全市经济的腾飞跨越,怀化万千百姓因林致富。

綠色怀化,更显多姿多彩。绿色力量,正推动“美丽怀化”建设大步向前。

猜你喜欢

怀化市林权林农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怀化市城区交通拥堵成因及对策分析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怀化市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沙洋停征林业“两金”减轻林农负担
林业深化改革 林农共享红利
林农复合系统支撑沟域经济发展
八旬老人关爱情—记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区关工委主任崔之善